唐诗虞世南写的蝉(虞世南的蝉彰显大唐最高级的审美情趣)

在中国众多的唐诗中,貌似任何事物和情感都能成为唐诗中品评的对象,因此唐诗中不仅有风花雪月和佳子才人,还有人生的喜怒哀乐和恩怨情仇。

古代诗人经常以独特而细微的视角观察生活,品味一草一木,甚至连看似并不起眼的蝉都成为诗人眼中歌颂的对象。关于蝉的诗,最经典的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和虞世南的《蝉》,同样都是托物言志,各自却写出了不同的韵味和情趣。

初秋时节,我们共同欣赏初唐诗人虞世南的经典之作《蝉》。

在唐代,很多文人都学而优则仕,他们不仅将自己的圈子限定在文坛写诗作画,更希望在官场也能混出个名堂。最典型的的例子便是李白,虽然怀抱着济世经邦之梦想,最终却由于种种原因逃离政坛,从此逍遥天下。

自古以来,在文坛和政坛获得双丰收的人并不多,然而虞世南却独独例外,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政坛不老松,并被唐太宗定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诗虞世南写的蝉(虞世南的蝉彰显大唐最高级的审美情趣)(1)

在虞世南众多的作品中,这首《蝉》成为他真实的人生写照,更体现了他既清且高的审美情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诗中,緌是古代人系帽子的带子,打完结后自然下垂,正如蝉头部伸出的触须,也是下垂的形态,所以诗中的垂緌指的便是蝉,真是既形象又有一种情趣在其中。

唐诗虞世南写的蝉(虞世南的蝉彰显大唐最高级的审美情趣)(2)

蝉每日饮着清纯的露水(实际上饮的是植物的汁液),在树上悠然自得气定闲神地鸣叫着。

古代,桐树也是一种高贵的树,清高的蝉在高贵的树上镇定自若地鸣叫,瞬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高洁而自由的生活情趣。

蝉的声音为什么能够穿透桐树?并不是因为有秋风借助传送,而是因为他站在高高的桐树上,叫声自然传播的遥远且长久。

唐诗虞世南写的蝉(虞世南的蝉彰显大唐最高级的审美情趣)(3)

诗中的秋风,并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而是隐喻了自然界的外在因素,立身高洁的君子,并不需要见风使舵和溜须拍马,同样能够靠自己的信仰和人格声名远扬,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胸襟。正如张九龄在《感遇》中所写的那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在这首诗中,虞世南写蝉,便是在写自己。这也是他理想中的精神境界,无论人生仕途如何得意和顺遂,都将自己比拟成小小的鸣蝉,这种自信和高洁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

虞世南可以算得上是诗人中最幸运的人之一,在朝廷为官时期,他成为一代明君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和谏言官。

在虞世南死后,唐太宗还曾为他作诗一首,并感叹道:“钟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这首诗,该拿给谁看呢?”于是命令褚遂良将诗拿到虞世南的灵帐前读,之后烧掉,希望虞世南的神灵能感受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