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准是几品(北宋名相寇准)
寇准
他天资聪颖;
他少年得志;
他忠义双全;
他勇于任事;
他足智多谋;
他刚直敢谏;
宋太宗赵光义夸赞他:“朕之魏征”;
宋真宗赵恒敬重他,视他为“国之柱石”;
他辅佐宋太宗、宋真宗两位皇帝,深得信任。
他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击败辽国,取得大捷;
他开创了宋、辽两国长达120多年的和平;
他居功至伟;
他大起大落;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就是北宋名相——寇准。
一、自幼聪颖
公元961年8月27日,寇准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下邽县。
寇准
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
他的远祖曾在西周周武王时,担任司寇,因功被赐“寇”姓。
家族世居山西省太原市,后迁入陕西省西安市,最后定居于下邽。
他的父亲寇湘,是后晋国公,官至太师尚书令。
寇准自幼聪颖,且勤奋好学,七岁时,就作诗《咏华山》,名扬天下,有“神童”之称。
《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二、少年得志
公元980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先被外放为知县,后被召回开封,担任谏官。
公元989年,寇准向宋太宗赵光义进谏。
宋太宗赵光义
结果,忠言逆耳,赵光义不愿再听,起身离去。
寇准一把扯住赵光义的衣袖,将他拉了回来,直到赵光义听取了他的进谏,才让赵光义离去。
群臣弹劾寇准目无君上,胆大妄为。
赵光义反而十分欣赏寇准,并高兴地对群臣说道:“朕得寇准,就好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
三、刚直敢谏
寇准刚直敢谏,多次让赵光义下不来台。
一次,寇准进谏时,赵光义听不进去,多次示意寇准不要再说了,结果寇准还是不依不饶的进谏。
寇准
赵光义被激怒,大声斥责寇准道:“鼠雀还知道领会人的意图呢,你怎么还不如鼠雀呢?”
于是,寇准被罢免,外派为官,离开开封。
四、圣眷优渥
寇准离京赴任后,赵光义十分想念,常常闷闷不乐。
一日,赵光义向大臣问道:“寇准现在怎么样了?”
大臣回答道:“寇准去的是好的州郡,应该不会吃苦吧。”
寇准
第二日,赵光义再向大臣问道:“也不知道,寇准现在怎么样了?朕十分想念他。”
大臣明白赵光义的心意,便顺势说道:“陛下思念寇准,一刻也不能停止。臣听说寇准到任后,每日酗酒,不知道是不是也在思念陛下?”
赵光义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垂泪。
不久,赵光义就征召寇准,任命他做参知政事。
五、册立太子
公元995年,寇准返回开封。
赵光义立即召见寇准。
刚刚见面,赵光义就对寇准说道:“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慢呢?”
寇准双目垂泪道:“要不是陛下亲召,臣也无法回来啊。”
寇准
当时,赵光义旧病复发,脚肿得十分厉害,自知不久于人世。
看到寇准,赵光义亲自撩起衣服,给寇准看自己的脚。
赵光义对寇准说道:“朕今年57岁了,年老体衰,朕欲选择储君,却无人可以商议。今日你归来,你觉得朕的儿子中,谁可以承继大位?”
赵光义和寇准说这些话,证明赵光义是十分信任寇准的。
但是,为人精明的寇准却不愿回答,因为熟读史书的他知道,一旦回答,他就会卷入皇室内部斗争,甚至会为此送命。
于是,赵光义屏退左右,示意寇准但说无妨。
赵光义
寇准说道:“陛下为天下选择储君,不可以与后宫嫔妃、太监宦官商议,不可以与朝廷近臣商议,只能由陛下您亲自决断。”
赵光义沉思良久后说道:“你觉得朕的第三子——赵恒如何?”
寇准答道:“知子莫若父,陛下认为可以,那就可以确定下来。”
于是,赵恒便被赵光义册立为太子。
赵恒
赵恒从府邸,前往东宫。
开封城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观看,欢欣跳跃道:“真是少年天子啊。”
赵光义听说后,十分不高兴,召见寇准道:“人心都归附于太子,置朕于何地?”
寇准答道:“陛下为国家选择出深得人心的太子,这是陛下的圣明,也是国家的福分啊。”
赵光义转悲为喜,请寇准喝酒,大醉后,方才停止。
六、御驾亲征
公元997年3月,赵光义驾崩,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赵恒刚刚登基,辽国就大举入侵。
赵恒很惊恐。
王钦若是江南人,请求赵恒巡幸南京,陈尧叟是四川人,建议赵恒巡幸成都。
赵恒问计寇准。
宋真宗赵恒
寇准说道:“谁建议陛下巡幸南方,谁就罪该万死。如今陛下英明神武,将帅团结一致,如果御驾亲征,敌寇自会逃走。退一步讲,不需进攻,只需坚守,以逸待劳,待敌疲惫时出击,亦可稳操胜券。陛下为何要抛弃宗庙社稷,巡幸南京、蜀地,使得天下人心崩溃,敌人长驱深入,如此,天下还能保得住吗?”
于是,寇准请求赵恒御驾亲征。
澶州之战
七、渡过黄河
赵恒亲率大军,驰援澶州城,行至黄河南岸。
当时,位于黄河北岸的澶州城正被辽军攻打,双方交战激烈。
澶州宋辽之战
澶州宋辽之战
有大臣向赵恒建议道:“请陛下安营扎寨,根据局势变化再作决断。”
赵恒颇为心动。
寇准面见赵恒道:“陛下如果不渡过黄河,那么人心就会更加动摇,敌军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不渡黄河,这不是树立神威,争取胜利的办法。澶州城的将士们还在为国拼杀,陛下还有什么顾忌而固步不前呢?”
赵恒面露犹豫。
寇准
寇准走出营帐,召见执掌禁军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道:“你常年蒙受国恩,今日愿意报效国家吗?”
高琼态度坚定地回答道:“愿以死报效国家。”
寇准再次走进营帐,高琼紧随其后。
寇准对赵恒说道:“陛下对臣的话有疑虑,何不试着问问精通军事的高琼?”
高琼躬身奏对道:“陛下,寇大人说的是对的。”
赵恒疑虑消除。
高琼
寇准再次说道:“机不可失,陛下应当尽快渡过黄河。”
高琼不等赵恒表态,就指挥禁军将赵恒抬上御座,渡过了黄河。
当赵恒登上澶州城楼,远近将士看到天子御盖,皆欢呼雀跃,声音传到数十里之外。
而辽军面面相觑,惊愕恐慌,不成队列。
八、射杀敌将
赵恒将军务全部委托给寇准。
寇准秉承旨意,独断专行。
一日,赵恒命太监前去探视寇准。
太监返回后,回禀道:“陛下,寇大人在城楼上饮酒、赌钱、唱歌、说笑、酣睡。”
赵恒高兴道:“寇准如此,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寇准
宋、辽相持十余天。
辽国统兵大将萧挞览到两军阵前视察军情,进入宋军新配备的武器——八牛弩的射程之内。
宋军下级军官张环发现了这一情况,没有请示,立即组织士兵射击,一箭射中萧挞览额头,将之射杀。
视察军情
九、辽宋议和
主帅阵亡,辽国暗中遣使,前来议和。
寇准不允,意图携大胜之威,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
宋辽之战
而赵恒却厌倦战事,同意和辽国议和。
曹利用被赵恒任命为议和使节。
赵恒对曹利用交底道:“每年送一百万岁币给辽国,你都可以答应。”
寇准在赵恒营帐外,拦住曹利用道:“即使有皇帝的旨意,你答应的数目每年不得超过三十万岁币,超过三十万岁币,我必杀你。”
曹利用
不久,曹利用签订和约归来。
十、大喜过望
听闻曹利用归来,当时赵恒正在吃饭,急命太监前去询问。
宋辽议和
宋辽议和
太监向曹利用询问岁币数目。
曹利用答道:“两国议和,事关机密,不见陛下,恕我无可奉告。”
太监说道:“我正是奉陛下之命,前来询问,曹大人不说,我无法交差。不如曹大人说个大概数目,这样曹大人既没有泄露机密,我也好交差?”
曹利用不愿得罪人,便竖起了三根手指。
太监便向赵恒复命。
宋真宗赵恒
赵恒听到曹利用竖起了三根手指,面色难看道:“每年三百万岁币?多是多了点,但是能够换得宋辽两国和平,也算值得的。”
吃过饭后,赵恒召见曹利用。
赵恒安抚曹利用道:“虽然每年要送给辽国三百万岁币,但是和约总算是签订了。爱卿也是劳苦功高.......”
赵恒
曹利用愣住了,起身奏对道:“陛下,臣签订的和约是每年三十万岁币,而不是三百万啊。”
赵恒大喜过望道:“每年三十万岁币,这太值了!”
十一、居功至伟
公元1004年,宋朝和辽国正式签订的这个和约就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两国之间长达120多年的和平,宋朝的财政收入急速增加,到公元1021年时,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5085万,是唐朝时的十倍。
120多年间,宋朝经济飞速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又把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峰。
宋朝是一个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艺术文化最繁盛的时代。
宋朝
澶渊之盟签订后,寇准认为自己是居功至伟的,而宋真宗也对寇准十分感激。
每次退朝,宋真宗都会目送寇准的背影离开。
百姓们更是感恩寇准为他们打出了和平。
皇帝感激,百姓爱戴,寇准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十二、得意忘形
之后,每天寇准都把朝中官员召到自己家中通宵达旦的饮酒狂欢。
寇准变得得意忘形,烂醉如泥。
朝堂上无数明枪暗箭都瞄准了他,而他却浑然不知。
寇准
北宋时,北方经济文化都强于南方,因此北宋朝堂上一直有南北之争。
寇准作为北方宰相,曾对赵恒说道:“祖宗家法,宰相不用南方人。”
歧视南方人,让寇准得罪了一大批朝廷官员。
寇准
赵恒待寇准优厚,而寇准表现得却居功自傲、咄咄逼人,这为寇准命运的急转直下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十三、用人唯私
寇准担任宰相,用人唯私。
百官们怨气很大,便集体拿着选官条例,去质问寇准。
寇准狡辩道:“宰相的职责在于选贤任能,罢黜小人,假如按照选官条例,只不过是堂吏的职能罢了。”
这让百官十分不满。
寇准
王旦,是宰相的热门人选。
赵恒对王旦说道:“寇准喜欢把朝廷官职许诺给亲近他的人,把这看成是他个人的恩赐。等你做了宰相,一定要引以为戒。”
宋真宗赵恒
十四、王钦若
寇准愈发地放纵自己,赵恒对他的不满也与日俱增。
王钦若
大臣王钦若嫉恨寇准,于是对赵恒说道:“陛下敬重寇准,是因为他对国家有功吗?”
赵恒回答道:“是的。”
王钦若说道:“臣认为澶渊之盟,这不是功劳,而是耻辱啊。陛下以万乘之尊,被辽国人打到澶州城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这怎么能够算功劳?这是奇耻大辱啊。”
赵恒脸色大变,十分不高兴。
宋真宗赵恒
王钦若继续说道:“陛下听说过赌钱吗?寇准这是拿着陛下和大宋江山作为赌注,孤注一掷,侥幸赢得了赌局。风险是陛下承担的,而如今荣耀却都让寇准一人占去。赌输的话,陛下和大宋江山损失最大。陛下和大宋江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赌徒寇准的赌注,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自此,赵恒不再感激寇准,对寇准愈发地冷漠。
公元1006年,寇准被罢相,被贬斥离开开封城。
十五、举荐丁渭
丁渭是个十分有才能,但是也是个心术不正,人品不好的大臣。
丁渭
在寇准还没有担任宰相时,寇准多次向宰相李沆举荐丁渭,希望重用丁渭。
李沆深知丁渭的为人,十分诧异道:“你真的希望重用丁渭,他这个人人品可是不好。”
寇准回答道:“我知道丁渭人品不好,但是他十分有才能,你总不能一直压着他,不给他升官吧?凭借他的才能,他肯定是要位居高位的。既然如此,该重用就重用他吧。”
李沆凝视寇准片刻,微微一笑道:“以后你不后悔就好。”
丁渭一味讨好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替他们解决了很多麻烦,逐渐成为赵恒、刘娥两人的心腹。
宋真宗赵恒
皇后刘娥
十六、再任宰相
公元1019年,丁渭举荐59岁的寇准再任宰相。
当时,丁渭已经权倾朝野,但是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不及寇准。
他举荐寇准再任宰相,就是希望借助寇准的资历威望,为他大权独揽服务。
寇准
寇准的学生看出丁渭的意图,对寇准说道:“老师生性耿直,称病不去,这是上策;再任宰相,这是下策。”
寇准没有听从学生的建议,而是忧心国事,于6月赴京上任。
十七、溜须拍马
在迎接寇准的宴会上,寇准的胡须沾上了菜汤,丁渭立马起身为寇准擦拭。
寇准笑着对众人说道:“丁大人,你一直都是这样为你的上司溜须拍马的吗?”
丁渭脸色极其难看。
丁渭
丁渭举荐寇准再任宰相,就是希望寇准成为一个不管事的摆设,方便自己大权独揽。
结果,寇准心忧大宋社稷,忠于宋真宗,忠于太子,对于丁渭的种种不法行为,屡屡予以驳斥。
寇准、丁渭两人关系急速恶化,势同水火。
十八、再次罢相
晚年的宋真宗赵恒得了中风,脑子经常犯糊涂。
一日,他听从丁渭的谗言,突然提出要废黜太子。
近臣李迪劝谏道:“陛下你可只有太子这一个儿子,你要瞎折腾,便宜的只能是你叔伯兄弟家的孩子。”
赵恒方才停止。
宋真宗赵恒
赵恒不能理政,太子赵祯只有4岁,朝廷事务,都由皇后刘娥代为决断。
刘娥信任丁渭,对丁渭言听计从。
寇准为此忧心忡忡,他给赵恒上书道:“陛下病重,太子年幼,应该为太子选择正直忠诚的大臣辅佐太子,治理天下。”
赵恒同意了寇准的奏疏,命寇准辅佐太子,处理政务。
寇准
事情泄露,皇后刘娥罢黜寇准宰相之位,并将之逐出京城。
十九、晚年凄惨
寇准被贬,赵恒卧病在床,并不知道。
清醒时,赵恒常常询问宫人道:“怎么多日没见宰相寇准?”
宫人们知道实情,却不敢告知。
宋真宗赵恒
公元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驾崩,享年55岁。
年仅7岁的太子赵祯登基称帝,赵祯就是宋仁宗。
朝廷政务皆由太后刘娥决断,刘娥任命丁渭为宰相。
宋仁宗
丁渭欲置寇准于死地,便诬陷寇准谋害宋真宗赵恒。
寇准巧妙应对,虽免于死罪,却被贬至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县。
二十、沉冤昭雪
寇准在雷州兴修水利,收徒授艺,传播中原儒家文化,为雷州文明开化做出巨大贡献。
公元1023年10月24日,寇准病逝,享年63岁。
寇准
寇准遗骸归葬故里,沿途百姓争相跪拜,痛哭流涕。
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病逝,宋仁宗亲政。
同年10月,宋仁宗为寇准平反昭雪,敕令恢复寇准太子太傅、莱国公爵位,赠中书令,追赠谥号为“忠愍”。
寇准
寇准自幼聪颖,少年得志,一生走得极其顺畅,直至澶渊之盟,立下不世之功,人生达到顶峰,则愈发放纵自我,纵欲狂欢,最终,被奸臣进献谗言,失去宋真宗信任,导致罢相。
再任宰相,又和丁渭不和,卷入宋朝皇室内部争斗,斗争失败,又被罢相,一贬再贬,直至郁郁而终。
他的人生,宛如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让人唏嘘不已。
然而,他一心为国,忠心为民,正直敢谏,足智多谋,勇于任事,胆略过人,让他最终被宋朝皇室所尊崇,被百姓所敬重,被历史所铭记。
寇准是北宋名相,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