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皇帝一生的荣耀和悲哀在于两人一物——张居正和他的母亲慈圣皇太后以及皇位万历皇帝,或者叫他明神宗翊钧,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从公元1572到公元1620年,一共48年的时间,但在48年时间中,却有30多年处于几乎不上朝的状态,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放飞自我,他也曾立志当一个好皇帝,但事与愿违,他最后成了一个“不上朝皇帝”,那么是什么使得他变成这个样子?朱翊钧是无疑是优秀的,因为他实岁4岁左右便能读书,九岁,他的父亲隆庆皇帝死亡的时候,他刚满九岁,但能有条不紊地完成继承皇帝的一切礼仪,他不仅聪明,而且刻苦,他十岁的时候,能书写直径为一尺的大字,之后的很多年里,在他决定不上朝之前,他一直都在坚持着所有的礼仪,所以他具备当好一个皇帝的基本的身体条件,故排除万历皇帝是由于身体原因而不上朝。那么考虑其他原因,从对他影响深远和相处距离的程度考察,最能影响他对于皇帝这一职位变化的应当是他的首辅张居正和母亲慈圣皇太后两人。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1)

万历皇帝

慈圣皇太后,万历的生母,本来身份是王府里的一个宫女,但为裕王生下两个儿子,万历为长子,母凭子贵,裕王登上皇位以后,她成了贵妃,儿子当了皇帝以后,她成了皇太后。把她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第一她和万历的母子感情很好,第二,她做的事是足够大的。万历慈圣皇太后感情很好,最能体现的一点就是万历皇帝成为“不临朝皇帝”以后,每逢慈圣皇太后的生辰,他都会亲自去皇极门,接受百官的祝贺,也许他们不能像平常母子那样表达爱意,因为是皇室众人,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要有象征意义,但他们之间的母子之情,却是很好的。慈圣皇太后做了什么?其一是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她是深宫妇人,但当时却是很有权利的,她当时做出的行为是把司礼监掌印太监换为冯保,内阁首辅换为张居正,在朝政不稳的时候及时换了当时内外权力顶峰的两个人,不得不赞一声有魄力;其二把件事并列,张居正被废,皇帝立长子常洛为太子,这两件影响力不小的事情,这位皇太后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2)

慈圣皇太后

张居正,历史上评价褒贬不一。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3)

万历皇帝继位的前十年时间,1572-1582,因为万历年龄和朝政缘故,这十年是首辅张居正掌管大权,在这期间,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1572年,刚满九岁的万历登基,按照明朝长时间以来的习惯,皇室孤儿寡母,那么基本上要由文渊阁的大学士来辅政。在这年,张居正抓住机会成为首辅,从而开始了他十年首辅生涯。张居正负责朝政的同时也负责皇帝的教育方面,皇帝所学、皇帝的礼仪、包括皇帝的日常生活他都有参与,所以不知不觉中,万历皇帝会把张居正当做标杆,他们君臣关系亲密,最有力的的证据是张居正回乡葬父前后的君臣谈话和信件,所以当万历发现自己的标杆居然言行不一,甚至可能欺上瞒下是,心中苦闷可想而知。张居正是改革派,他极为精明,但却没有体会到明朝官员的本质——他们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每个人都是这样,选择改革,就要把帮他们把好的一面体现出来,把坏的一面藏住,可惜张居正可能另有图谋,却英年早逝,还来不及将改革得罪了人事一一调和,所以在他刚死,一切都爆发了。他的不以身作则成为官员的攻击点,也让他在万历心目中的地位一低再低,他死前已经位及太师,却在死后短短半年被盖棺定罪,才过两年,就已经被抄家,与他亲近的人都受到了责难,令人大感唏嘘。万历皇帝因为人生标杆是这样表里不一的人,自然对以往的所学所思埋下了怀疑,后来发现自己朝中大臣一个个都做不到所谓“贤臣”,他们只是为自己的向往和利益,他们不如张居正,因为他们没有张居正的才能,他在朝堂无能为力,有办法为他遮风挡雨的张居正已经死了,他对这样的局面渐渐丧失了信心,皇帝,也不过尔尔。至于皇位,这是万历一生的枷锁,喜也因它,悲也因它tu'pian'lai'yun'yu'wan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权的话联系我删除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