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北京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入全球前10)

8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服务改善”专题媒体沟通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改革创新,实施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质量效率,深化医改取得积极成效本市已组建覆盖全市16区的62个综合医联体和32个紧密型医联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诊,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全部精确到30分钟以内,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40家,150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评价,本市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已进入全球前10%,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北京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入全球前10)

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8月31日,北京市卫健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服务改善”专题媒体沟通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改革创新,实施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质量效率,深化医改取得积极成效。本市已组建覆盖全市16区的62个综合医联体和32个紧密型医联体,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诊,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全部精确到30分钟以内,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40家,150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评价,本市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已进入全球前10%。

实施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会上,市卫健委体制改革处副处长王敬媛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一段时期以来,本市实现了医疗机构补偿运行机制平稳切换。2012年,在5家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以药品“零加成”为核心内容的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开辟了全国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的先河。2017年、2019年先后实施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调整规范7000余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调整完善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政策,持续改善医疗服务。通过改革,医疗机构彻底告别了以药耗补偿运行成本的历史,更加注重提升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疗机构逐步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型发展方式转变,社区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上升明显,实现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方向要求和加强公益性的阶段目标。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本市下大力气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天坛医院实现整体迁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完成,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开诊运行,高标准推进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友谊医院通州新院开诊运行,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项目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首都百姓更便捷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立11个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260个。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组建覆盖全市16区的62个综合医联体和32个紧密型医联体,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总额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专病特色科室建设及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比十年前增长86%,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不断提高。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

目前,本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等领域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截至目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诊,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全部精确到30分钟以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开展药品需求登记服务。

在“三医”改革协同联动方面,王敬媛表示,本市健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2018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2020年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科学合理调整保障政策和提高保障水平。出台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障,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促进患者负担平稳,保障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强化基金预算管理,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改革,实施精神病定额付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率先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落实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开展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切实降低药品耗材费用。推进药品处方智能审核,合理用药水平稳步逐步提升,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累计实施170余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

229家二级以上医院重点科室实现电子叫号

通过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本市老百姓就医获得感正在不断提升。会上,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乔正国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改善医疗服务的有关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连续开展了两个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配合医药分开、医耗联动两项综合改革同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聚焦“接诉即办”市民反映突出问题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连续两年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累计实施170余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就医流程,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首先是推进预约服务,就医更精准。本市持续完善门诊预约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诊,预约就诊率达到85%以上;推进分时段精准预约,全市三级医院全部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精确到30分钟以内服务,大型检查(核磁、CT、超声)全部实现分时段预约。同时,推进基层预约转诊,建立预约转诊号池,107家综合医联体医院日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号源15万余个,引导居民基层就诊,就近就诊,促进分级诊疗。加强退号与爽约管理,26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退号候补机制,提升号源使用效率。

通过强化引导,就医更有序。乔正国表示,在改善候诊秩序方面,全市22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重点科室候诊区域应用电子叫号系统,优化二次分诊,改善候诊、就诊秩序。同时,发布急诊地图,通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向社会发布全市134家医院急诊科的拥挤等级,加强急诊就医引导服务。此外,天坛医院、友谊医院、北大六院等20多家医院已实现院内地图自助导航,帮助患者节约就诊时间。

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40家

注册护士已达14.1万人

创新方式,老百姓就医更便捷。齐正国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积极推进“互联网 医疗”服务,利用“智慧”技术破解“就医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互联网医院40家,150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全市互联网医院的总诊疗量为45.6万人次,为全国患者提供指尖上的优质医疗服务。11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查询和推送服务。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介绍,该医院在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2021年3月,协和医院获批北京市首家互联网医院,目前已经有41个专科1300多名医生开通线上服务,实现了线上咨询、线上诊疗、药品配送到家。

同时,本市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规范建设,胸痛中心入院救治时间降至71分钟,卒中中心入院救治时间降至40分钟。推广日间手术,61家三级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年手术例数在11万人次以上,其中北京同仁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达到了54.7%,有效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的问题。推进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下沉。44家医院开展国家重点专科医联体基层服务点建设,共计120个专科、295个服务点。

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本市坚持以重大疾病诊疗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全市建设11个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260余个,市级重点专科98个(含在建项目)。完善质控体系建设,建立了以40家市级质控中心为核心的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工作,262家医疗机构43项临床检验结果上实现了互认。

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市护士队伍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全市注册护士已达到14.1万人,较2011年末增加6.8万人,医护比由1:1.04提高到1:1.47,实际开放床护比由1:0.77提高到1:1.08。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评价,本市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入全球前10%。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张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