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如何修炼志气(青年毛泽东如何修炼志气)
文/周伟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如何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00年前青年毛泽东的奋斗历程堪为表率。当年,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青年毛泽东走出韶山、走向长沙、走进一师,修身砺志,亲师取友,上下求索,练就了做中国人的昂扬志气、坚强骨气、深厚底气。
一、争志气,矢志不移求真理
志气即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青年毛泽东既有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又有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和勇气。从1910年至1920年,青年毛泽东十年磨一剑,历尽艰辛,矢志不移,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共产主义。概而言之,他寻找真理的过程大约可分为这么三步走:
第一步,走出韶山,立志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02年至1910年,毛泽东在韶山的私塾里断断续续读过六年“孔夫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是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学成归来可以通过经商进一步发家致富,这是他父亲的希望;二是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他自己的志愿。毛泽东请亲戚朋友做通了父亲的思想工作,同意他去读东山小学。为什么17岁了还选择读小学呢?因为受当时的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青年毛泽东立下了救国的大志向,希望通过读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所以,他改写了一首诗与父亲作别,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这次外出求学抱有极大的期望。东山小学是一所新式学校,除了教授古代经书之外,还教授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科,包括地理、物理、英语、音乐等新式课程,对青年毛泽东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青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冲,来到东山小学,开启了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
在东山小学,青年毛泽东“就像土包子进了洋学堂”,大开眼界。他开始接触到维新派的思想,对康有为、梁启超非常崇拜。由于他的基础很好,学习很用功,半年就基本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老师的推荐下,于1911年春,考进了位于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在湘乡省中,青年毛泽东的收获很大,初步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参加了湖南新军,准备上战场为国效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政局逐步稳定下来,毛泽东认为当兵的任务完成了,又想回到学校继续深造。
◆1913年,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读书时留影。
第二步,走进一师,树立教育救国理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当时湖南最好的师范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坚持民本主义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青年毛泽东走进这所学校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毛泽东只当了不到半年兵,就退出了新军,继续考学。1912年,青年毛泽东先后报考了警察学校、制肥皂的工业学校、法政学校,但都没去读,后面考进了湖南公立高级商业学校。但是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所学校多数课程都用英文讲授,毛泽东基本上没学过英语,感到吃不消,只读了一个月就退学了。不久,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读了半年,他发现这所学校的课程过于浅显,感觉在校学习不如自学的效率高。于是,放暑假时,他又自动退学了,到湖南省图书馆自学了半年。父亲知道后,认为他不务正业,责令他要上学就要报考正规学校,否则断绝他的生活来源。1913年春,经过认真思考,毛泽东认为自己最适合教书,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于是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春,四师合并于一师。在一师,青年毛泽东一共学习了五年半,他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一师期间他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并且获得了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图为该校毕业班学生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第三步,走到北京,确立共产主义信仰。1918年6月,毛泽东从一师顺利毕业。此时,他已从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有知识有才华的新青年,但是对于如何救国,尚未形成明确的主张。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源自两次北京之行。第一次北京之行是1918年8月至次年3月,目的是办理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事宜。他利用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助理员的机会,阅读了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旁听了陈独秀等北大知名教授的讲座,从而对社会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思想上有了新的进步。1919年4月回到长沙后,组织了长沙的学生运动声援五四运动,并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主张。第二次北京之行是1919年12月至次年4月,目的是发动首都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这段时间,他认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于1920年夏从思想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他的理想信念就没有动摇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爱国主义激励下,青年毛泽东十年如一日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并最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形成了强大的志气。
二、壮骨气,敢于斗争驱虎豹
骨气多指刚强不屈的气概。青年毛泽东主张奋斗,强调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天地人指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困难,要敢于与困难作斗争。面对困难不畏缩,而且要敢于斗争,这是骨气的体现。骨气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敢于和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青年毛泽东和强敌斗争的典型事例是猴子石缴枪。1917年11月,一支3000多人的北洋军被湘桂联军打败了,从衡阳溃退到长沙城南,由于不知城内虚实,在猴子石一带徘徊。实际上,当时长沙是一座空城,只有少量地方警察维持治安,没有驻军。猴子石距离一师不到五公里。因此校内人心惶惶,很多人准备收拾东西到山上躲避兵灾。一师学子毛泽东力主依靠学生自愿军歼灭这支溃军。校长孔昭绶认为毛泽东讲的有道理,让他全权指挥这次军事行动。毛泽东带领200多名手无寸铁的学生自愿军,联合地方警察,趁着夜幕把溃军包围在猴子石的山下,又是鸣枪,又是在油桶中大放鞭炮,营造千军万马的声势。同时喊话:“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吓得溃军纷纷缴械投降。一场兵灾,化于无形。时人称赞毛泽东浑身是胆。这是毛泽东平生指挥的第一次军事行动。
◆1919年11月,毛泽东(第五排左四)与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
青年毛泽东还参与领导了“驱张运动”。1919年11月,因北洋军阀张敬尧督湘期间祸湘乱湘,而且镇压湖南的五四运动,民愤很大,毛泽东等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他们一面在湖南发动学生罢课、教师罢教、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一面派代表分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揭露张敬尧的罪行,争取全国舆论支持。毛泽东是赴京请愿代表团的重要成员,进京开展舆论斗争,组织千余群众示威请愿。他们还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游说分驻衡阳和郴州的吴佩孚和谭延闿驱张。经过半年多斗争,驱张运动取得胜利。通过驱张运动,青年毛泽东已成长为小有名气的政治活动家。
为了鼓舞大家起来斗争,青年毛泽东曾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说“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军阀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是他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写照,正是在与强敌的斗争实践中,青年毛泽东练就了坚强的骨气。
三、增底气,身心并完强本领
底气是一种做事的信心和力量,它可能来自一定的财富、知识、技能或其他可以依靠的力量。青年毛泽东坚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以此增强底气。
他文明精神的重要方法是探索大本大源。刚进一师的时候,青年毛泽东原想通过教育救国,但是经过学习和思考,他认为教育也好、实业也好、军事也好、议会也好,都是细枝末节,都没有解决国家的根本问题,要解决根本问题,就要从哲学上入手,研究世界的大本大源,解决了世界的本源问题,才能说服人心,调动民众,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于是,他从各种文化中探索大本大源,包括湖湘文化、西方文化等。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镇,青年毛泽东经常去那里学习和锻炼。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悬挂在讲堂上作为校训,给毛泽东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毛泽东对该词的意义进行改造提升,赋予它新的含义,使之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对西方文化,青年毛泽东也认真深入学习,开放吸收,他一度学习和相信过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反复研究和比较,并在实践中探索,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合中国的主义。正是对大本大源的探索使青年毛泽东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本大源的解释最能说服人,它最终说服了青年毛泽东。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毛泽东才练就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底气。
他野蛮体魄的方法之一是洗冷水澡。洗冷水澡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更重要,即磨练意志,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青年毛泽东坚持一年四季洗冷水澡,体会颇深。那一年,一师连续病死了七名同学。毛泽东目睹学友未来得及学成本领报效国家而英年早逝,深感惋惜,曾写了一副挽联总结经验教训:“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他主张青年学生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甚至创立了一套体操帮助同学强身健体。体育不仅事关个人健康福祉,也事关国家振兴。为了表达他的体育思想,他专门写了一篇7000多字的学术论文《体育之研究》,发表在《新青年》上。他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也就是说,体育应该放在德智体三育之首,是最重要的。从国家层面而言,一个国家的国民都身体强壮,这个国家必定强大。
青年毛泽东不断修炼身心,为他后来成长为一代伟人打下了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强健的体魄基础。这种学力和体魄的强固基础就是干事创业的底气所在。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当代青年要把自己锻造成为堪当大任的人才,就要传承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前辈青年的争志气、壮骨气、增底气的精神,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