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我国最早的舟威海有一艘)

【遗址档案】

名称:松郭家遗址

地点:经技区泊于镇松郭家村西南毛子沟

年代:商周时期(一说为四五千年前)

基本情况:出土过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独木舟之一,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

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我国最早的舟威海有一艘)(1)

威海三面环海,拥有全国地级市中最长的千公里海岸线,先民在此定居,早就向海洋深处索取食物,这便离不开船舶。1982年,经技区泊于镇松郭家村(当时属于荣成市)出土一艘独木舟,不仅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舟之一,制作工艺上还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考据

年代至少为商周时期

据《威海地名志》,松郭家建村于明正统年间(1436至1449年),郭姓迁此定居,因村周围多松林,故名。这里依山沿河分布,东北临逍遥港、逍遥河仅1公里左右。

看上这片宝地的不仅仅是郭姓始祖,至少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有威海先民劳作。

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我国最早的舟威海有一艘)(2)

综合威海市博物馆、荣成博物馆提供的资料,1982年,松郭家村西南毛子沟出土了一艘独木舟。舟长390厘米,最宽处74厘米,舱深15厘米。其地层含有较多海洋软体动物遗骸及贝壳,表明小舟所处位置为水势平缓的海区。

独木舟出土时,外形基本完整,仅右侧舱壁部分损坏。从其制作工艺、材质变化、风格特点等考证,部分专家认为其年代应为商周时期。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艘独木舟的历史已有四五千年。

虽然具体时间有不同看法,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目前为止,威海发现的最古老的远古时期的舟,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舟之一,说明威海先民数千年前便以舟为具,猎鱼捕食。

2012年,烟台知名文史学者安家正所著的《胶东通史演绎》出版,他接受威海晚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松郭家独木舟,表示这艘独木舟的出土对于古船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探访

采用先进造船技术

日前,记者来到威海市博物馆,仔细观察这艘船的复制品,注意到这艘独木舟为一段原木去皮凿空修整而成,平面近似长方形,舟底纵剖面呈弧线型,前翘后重,两侧舱壁外凸,横断面弧线形,这种结构可增加浮力,减少航行阻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艘独木舟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整船被两道隔舱壁分割为三个独立的空间。

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我国最早的舟威海有一艘)(3)

“这种工艺的作用是,当船的一舱进水,由于隔舱壁的作用,其它的舱渗不进水,船能照常工作而不至于沉没。而且能大大增强船的结实程度,提高了海上航行的安全系数。”山东社科院客座研究员、山东大学(威海)兼职教授于敬民说,水密隔舱技术如今广泛应用于造船工业,虽然今天看来算不得什么高科技,但在四五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却是先进水平的标志。它标志着当时威海人造船技术的先进、捕鱼业的发达、征服海洋能力的提高。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芳川曾在《文明与航海》文中所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山东荣成发现了5000年前的船。那时的船已经形成几个隔断,也就是后来船舱的雏形,即使其中一个隔断进水,别的没进水,放在水里也不会沉没,始终漂浮……说明早在文明朝霞时期之前,山东半岛及江浙一带,也有了早期的航海活动。”

《荣成文化通览》也写到,松郭家独木舟舟体结构表明,它已脱离了独木舟的初始状态,具备了海上航行能力。说明其时境内先民已能够向海洋空间做广度延伸,从而获取更多海上资源。

延伸

威海航海活动延绵数千年

于敬民说,以松郭家独木舟为代表的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威海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海洋通道的开辟。

春秋战国以后,威海到辽宁、到朝鲜的航道,已成为一条固定的、成熟的航道,成为齐国对外交往的主要航道。东汉以后,这条航道在军事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三国时魏国就曾在此截击过吴国的军队。

我国第一支远洋船队(我国最早的舟威海有一艘)(4)

商贸发展借助于对外航道,对外航道的开辟借助于远古时期就有的造船业的发达。因此,松郭家独木船的发现,对于古代威海对外贸易的研究、古代沿海口岸发展史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从捕捞生存到海上贸易发展历史,从制作木板船、木帆船、机帆船到钢质渔轮、大马力远洋渔轮,再到多用途货轮及航海专业船舶,威海造船业从远古走来,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历史和文化。(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文 王晓 王茂忠/图)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晓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