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歌回忆(一代人的红歌情结)

文\白鹭先生

红歌是一种情怀

一首经典的红歌总会不经意地唤起你对某些人某些事的回忆。

我记忆中的某一个夏夜,妈妈抱着我坐在晒谷场边,我将要睡去,妈妈一边摇着蒲扇替我赶着蚊子,一边轻轻地唱起: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农友乡亲心里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年幼时不懂这首歌的意思,只觉得母亲低吟浅唱的声音好听极了,美极了......

后来知道这首歌来自革命电影《怒潮》。电影拍摄于1963年,文革前几年。电影讲述了1927年,4.12和5.21反革命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农民革命运动领袖邱金和罗大成跟随毛泽东,组织农会,领导农民革命运动与敌人持续斗争的故事。

老红歌回忆(一代人的红歌情结)(1)

电影《怒潮》

但是农会都是好人吗?农会成员都是穷苦老百姓吗?有没有流氓无产者?被打倒的是否都是土豪劣绅?有没有被草菅人命的无辜者?答案在陈忠实的《白鹿原》这部小说中有深刻探讨。

母亲的心愿

母亲喜欢的第二部革命电影是《闪闪的红星》。父母辈的应该都很喜欢里面的男主角潘冬子。这也是那个年代最标准的少年英雄形象了吧。

老红歌回忆(一代人的红歌情结)(2)

潘冬子

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如何在父亲引导下逐步走上革命之路,成长为优秀红军战士的故事。里面涉及了农会“打土豪 分田地”运动、长征、游击队斗争等重要历史背景。讴歌了中国早期革命者那段不屈不挠、顽强抗战的历史。

里面的插曲有三首,都很好听。

《红星歌》主要写以潘东子为代表的红二代孩子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对共产主义的向往。看了这部电影的小孩都会去做一杆红缨枪,然后模仿潘冬子对着稻草人一通“哼哼哈嘿!”并梦寐以求也能得到一颗闪闪的红星。

《映山红》主要写冬子母亲对冬子父亲的思念和对红军的期盼。冬子母亲在丈夫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后来妈妈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被胡汉三活活烧死。小时候每次看见这个场景,我都会把我妈妈抱得很紧,深怕胡汉三会从银幕上跳出来伤害她......

《红星照我去战斗》写潘冬子历尽千辛万苦,百炼成钢,终于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电影里面,潘冬子坐在竹排上,划动竹桨,古筝似流水般的悠扬旋律徐徐响起,接着李双江老师经典的歌声飘扬而出: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雄鹰展翅飞 哪怕风雨骤

革命重担挑肩上 党的教导记心头

党的教导记心头 党的教导记心头

小小竹排江中游 滔滔江水向东流

红星闪闪亮 照我去战斗

革命代代如潮涌 前赴后继跟党走

前赴后继跟党走 砸碎万恶的旧世界

万里江山披锦绣 披锦绣

......

这是我母亲最喜欢的歌,没有之一。特别是原唱李双江老师的版本。可惜李老师没把革命的优良传统教给他的下一代啊。

我曾经跟我母亲有约定:有一天我结婚,就在婚礼上唱她最喜欢的这首歌。

可惜,到了我结婚的那天母亲却已经不在人世。

我还是在婚礼上为她唱了这首歌,我想那一刻,妈妈一定听见了我的歌......

老红歌回忆(一代人的红歌情结)(3)

映山红

我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会喜欢的另外一首歌是《九九艳阳天》,还有其主题电影《柳堡的故事》,也都是难以磨灭的经典。

《柳堡的故事》是1957年上映,王苹执导的爱情片、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该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柳堡地区新四军班长李进与农村少女二妹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部很有新意和人情味的电影。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它一反新中国传统革命电影一贯的高大上风格和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转而着重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既写年轻革命战士的儿女情长而又不失其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电影以女性化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温馨和浪漫。《柳堡的故事》突出了优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的优美画面,特别影片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穿插的委婉多情的旋律,极具优美动人的抒情效果,让人心旷神怡,久久萦怀不去。

老红歌回忆(一代人的红歌情结)(4)

柳堡的故事

《九九艳阳天》的歌词共分四段,但并不是连贯地唱完一整首歌,而是将每一段分别巧妙地穿插在影片的前段、中间、结尾中:

(第一段新四军帮田大爷修房子)

男声领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哪

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

男声合唱:

风车呀风车那个咿呀呀地个唱呀

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男声领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

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男声合唱:

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哪

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第二段二妹子在河边收衣服)

女声独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

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哪

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第三段小马撑船,李进愁思)

男声独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告诉小英莲

这一去呀翻山又过海呀

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

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第四段片尾处,李进与二妹子重逢)

女声领唱: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细听我小英莲

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

哪怕你十年八载呀不回还

女声合唱: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呀

只要你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啊…… 啊…… 啊……

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虽是第一次登上电影银幕,但却把“二妹子”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流露表现得十分细腻动人、清新可人。陶玉玲的东方式的秀媚和柔婉,深深打动了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弦。影片上映后,陶玉玲顿成闪亮明星,“二妹子”一度成为了50、60年代几乎所有中国男性观众的"红色恋人"!

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红色经典就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及其三首经典插曲。

《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 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假古兰丹姆等特务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老红歌回忆(一代人的红歌情结)(5)

这部电影延续了《柳堡的故事》开启的革命爱情故事风格。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先后推出了三首插曲,均由作曲家雷振邦创作,且首首经典。

第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男主阿米尔和女主古兰丹姆幼年时期纯真的爱情记忆。当古兰丹姆被人带走,阿米尔送的鲜花也被扔在地上,还被狠狠踩踏的时候,同时被踩踏的还有少年阿米尔那泣血的心,此时的歌声哀婉凄美、缠绵悱恻、令人心碎......后来古兰丹姆被特务陷害,与阿米尔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认,阿米尔忆起往事,忽然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古兰丹姆情不自禁跟着唱起来,这对被命运分开,终于又心有灵犀重聚的恋人,在杨排长那句经典的“阿米尔,冲!”的鼓励下,奔向对方,深情相拥的场面令人百感交集、潸然泪下......不知陈可辛导演,黎明和张曼玉主演的电影《甜蜜蜜》里面男女主角的重逢方式是不是有借鉴这个设计?

后面两首分别是《怀念战友》和《冰山上的雪莲》。两首都是具有浓厚的新疆民歌风味的作品,历经大半世纪,经久不衰。

好作品来自呕心沥血的创作历程。据说作者雷振邦为了创作这些歌曲,曾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当年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作曲的任务后,多次到新疆体验生活。为了能搜集到少数民族战士们传唱的民歌,他已经跑了许多个位于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还有几个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哨所,因为风雪太大、路况艰难而暂时没有去成。当时许多人劝他不要去了,因为那几天已连续发生雪崩,太危险。可是雷振邦不甘心,执意要去。 那天,在向导的带领下,雷振邦又冒着大雪出发了。当他走了近一天刚刚来到一个哨所时,还没有进屋,身后便发生了雪崩!这一幕令在场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后来他从边防战士和当地群众那里搜集到了许多感天动地、凄美哀婉的故事。他怀着满腔的激情,进行了再创作。于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经典插曲就这样诞生了。

雷振邦绝对无愧于人民的音乐家,他的作品还有《五朵金花》、《芦笙恋歌》等。此外,他还把女儿雷蕾也教成了音乐家。后者写出了《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等经典作品。可惜今天这样的音乐世家实在太少了!

除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外,《怀念战友》是全片最感人的一首歌。相信我们都会一直记得那个画面:在寒冷的冰山上,当我们的战士冻死在边防哨所时,手里仍然紧紧握着自己不能松开的步枪......当银幕上高潮迭起地响起那具有浓郁新疆塔吉克族风味的激情旋律时,场面充满了巨大的悲伤和心痛,荡漾着无限的怀念和追忆。据说直到现在只要听到这首《怀念战友》,好多有军旅情结的人还会热泪盈眶。

《冰山上的雪莲》这首歌也很好听,在印象中我的高中政治老师卢小群老师曾经在学校晚会上唱过,我永远记得某年在新场中学篮球场旁边的那个小舞台上,卢老师着一袭漂亮长裙,唱着这首歌,仙气飘飘、很唯美的样子,真的很像一朵美丽的雪莲花......

此外的红色经典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还有刘晓庆主演的电影《小花》和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斯琴高娃主演的《归心似箭》和《雁南飞》;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和主题曲《驼铃》(去年被冯小刚用到了电影《芳华》里,其歌名常常被误认为是另一首歌《梦驼铃》,您分得清吗?)。

这些作品都是永恒的经典,是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父亲的二胡

按照今天的标准,我父亲绝对不算文艺青年。他不会唱歌(至少我没有听过),更不会演样板戏,顶多知道“二呀吗二郎山,高呀吗高万丈.......”这种歌,记忆中他还喜欢的是一首父女对唱的《逛新城》,是反映新时代新风貌的革命歌曲。

但他曾说他会二胡,我们一直都不信。说了几次以后,我们就给他买了一把。他拿到以后,很是喜欢,连二胡把手上的保护膜都舍不得拆开。他不懂简谱,不懂音律,但是他竟然真的拉起二胡来了!

于是我的单身宿舍里就不定时地响起了二胡独奏的一首首经典红歌:《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扭连扭》......

有一次楼上一个姓杨的懂二胡的老师听见了父亲咿咿呀呀、断断续续的二胡声,估计实在受不了了,就跑来指点他,所以他后面越拉越好,终于留下来了这首《东方红》。水平当然还是很不专业,但是这首《东方红》还是马马虎虎。

如今老父亲也已经过世,这首曲子便成了绝响......

如今父亲的二胡再没有人会拉,不知我们家何年何月还能再响起二胡的声音?

老红歌回忆(一代人的红歌情结)(6)

“红歌”不是抽象的革命口号,更不是单纯的文化符号和政治斗争工具。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更是一代人刻骨铭心的红色情结和人生记忆。

经典不该被遗忘,更不能被恶搞,需要我们薪火相传,永久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