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幽默观如何形成(他的平生第一恨事)

林语堂的幽默观如何形成(他的平生第一恨事)(1)

流云艺朵

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01

许多年前,我买过一本林语堂散文集。许多年后,又买过一本林语堂的《道德经注译》。他把《道德经》解得通俗易懂,他把散文写得趣味横生。

读他的散文,最能感受到的是他的风趣幽默。是他最先提出,将英文的humour译成“幽默”,并且他提倡写文章时采用幽默的笔调。

他有的散文于风趣幽默之中 表达出自己针砭时弊的观点,于小小的生活事件入手,剖析论及的确实社会制度这样的大事比如《粘指民族》:

银钱到手,必有一部分胶泥手上,十元过手,必泥一元,乃无可如何之事

林语堂的幽默观如何形成(他的平生第一恨事)(2)

林语堂在这篇文章里,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某些人的贪婪性,凡经过自己手的财物,必须要截留一些。

又如他的另一篇文章《我怎样买牙刷》。牙刷这个日常必用的不起眼的小物件,也引发了林语堂的感慨。记述了一个虔信广告的知识分子受骗的经过。

02

林语堂的散文,大多从轻松的俯拾皆是的日常琐事入笔,表现出一种幽默、机敏,一种情趣,让读者在趣味横生中获得某些启发。

像大多数吸烟的人一样,林语堂也曾经嗜烟如命,说吸烟是”魂灵上的事业“,当然,因为广为宣传的吸烟有害,也曾经痛下决心想要戒烟。

他的散文《我的戒烟》记述了自己痛下决心戒烟,又心甘情愿永作一个烟民的过程。

林语堂的幽默观如何形成(他的平生第一恨事)(3)

据英国生物化学家夏而登教授说,吸烟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有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之一。林语堂在戒烟失败之后,把自己曾经决心戒烟说成是”误入歧途“。

他的戒烟”歧途“经历了大约三周的时间。在这三个星期中,面对香烟,他说自己如何的懦弱——明知自己的吸烟有益于自己的奇思涌发,谈吐爽畅,可就是没有胆量取出小小的一根享用。

他把戒烟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理上的戒烟。不吸烟喉咙痛,痒,这还好解决,喝点铁观音,吃点薄荷糖就好。第二阶段,是行为习惯上的戒烟。如果一个人想吸烟就吸,不想吸烟就不吸,其实他的吸烟完全没有内心灵魂上的需要,也算不得一个真正的烟民。

林语堂的幽默观如何形成(他的平生第一恨事)(4)

03

第三个阶段,就上升到了灵魂需要的高度。林语堂的吸烟,不是生理需要和习惯养成的问题,他把吸烟,同他的写作一样,看作是灵魂上的事业。他只有在室内的烟气一层一层浓厚起来的时候才会才思泉涌。

他在伴随着烟雾升腾时谈吐才更加爽快兴奋。戒烟没有几日,内心的不快,待己的刻薄让他顿觉戒烟的无意义,甚至懊恼自己怎么会起了戒烟的念头。

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林语堂终于决定:

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

林语堂的幽默观如何形成(他的平生第一恨事)(5)

由于常年烟不离手,人不离桌,他经常把烟放在书桌的右端,那里被烧出了一个焦印。他把这个焦印称作”惜阴池“。他曾发一”宏愿“要把这2寸厚的桌面上的”惜阴池“烧透。在他戒烟的时候,这个焦印还只是一个稍微的凹陷,到他因为搬家将这个书桌卖出,”宏愿“难成,”惜阴池“也不能再见。

这称为林语堂生平第一恨事。

林语堂先生享年80岁,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一生用笔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参考文献:

你对 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流云艺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