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事件最后结局真相(高以翔)

◆◆牵笔君子的头条号◆◆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高 以 翔 事 件 里 的 第 一 目 击 人

高以翔事件最后结局真相(高以翔)(1)


远 牵


高以翔事件最后结局真相(高以翔)(2)

看来“娱乐至死”并非危言耸听。台湾演员高以翔近日录制一档综艺节目时在奔跑减速倒地后突发心源性猝死。一个身体强健正值盛年的男神(高以翔35岁身高195厘米为健身运动达人)就这样轰然倒下。高以翔的猝然离去,让人在感叹生命凋零如此迅疾的无奈之外更在心里划过一个大问号:


心源性猝死到底是个什么过不去的梗?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急速心脏搏动停止,失去排血功能后人体缺血缺氧导致的死亡。大部分心源性猝死都是身体内因引起,发生猝死的年轻人往往表面挺健康,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看似健康的心脏会瞬间休克罢工。


要知道,我们人体在白天是交感神经“上白班”,晚上是迷走神经“上夜班”,凌晨时分正是处于是两种神经“交接班”的时段,此时迷走神经疲惫,接班的交感神经正兴奋。兴奋的交感神经会诱发多种心血管病症甚至猝死;高以翔录制节目就在凌晨1点多,加之连续工作17个小时,这种太过拼命的工作方式绝对是健康杀手,造成了身体抗议以致全面罢工。


针对身体罢工后造成猝死的急救只有“黄金4分钟”才最为有效,在发现猝死情况时,第一目击人应第一时间启动心肺复苏。作为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人(first-Responder),它并非单纯的目击者,而特指能实施现场救护的目击者。


如果还原现场,高以翔在1:45出事,医生到场抢救10分钟,心脏停跳3分钟,到2:30送往医院,高以翔到医院时,猝死已危及大脑,瞳孔放大。一般来说,猝死的严重后果是以这样不可逆的方式数秒演绎的: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出现全身抽搐;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超过10分钟——可造成脑部永久损害,无法救治。


所以,在猝死急救的“黄金4分钟”,第一目击人非常关键,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第一目击人才能使需要救助者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而第一目击人的专门技术就是CPR


CPR是心肺复苏的英文缩写。CPR的普及程度是人们生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我国占比很低。而这恰恰是在高以翔事件里缺少了的那个最需要的普及动作。


高以翔事件最后结局真相(高以翔)(3)


多年前牵笔君子曾在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课上受过简单培训,记得当时是通过仿真人的模型来学习的,现在专门来梳理一下第一目击人如何实施CPR的正确操作步骤:


第一目击人如发现情况,即亮明身份,联系呼救,尽快施救;


先轻拍肩部,两侧耳边呼唤,判断伤员有无意识,如无反应,则将其呈仰卧体位在坚硬平面上放好;


用仰头举颏手法打开气道,侧头一听二看三感觉,检查伤员有无呼吸;如无呼吸,口对口捏鼻吹气两次;


然后以右手的食指中指沿一侧肋弓由下向上滑行到两侧肋弓交汇点,二指定位,再将左手掌平放在右手食指旁,两掌交叉重合,以腕部发力向胸腹按压,口中以“01、02、03”计数,一直数到30,如此5次。5持续半小时为一个完整的救治过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CPR是功德无量而有意义的事情,它本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到现在,CPR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而在我们整个的的国民教育中,这一块还是一片空白。随着人们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猝死发生,CPR的普及早应提上日程,推行这种实用而可行的技术势在必行,掌握的人也多多益善。


生命诚可贵。避孕套的使用随着艾滋病的蔓延已被普及得大行其道或“避”犹不及;第一目击人与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的CPR的普及技术却并不尽如人意,——现在主要通过驾校联考培训课程的方式来实现,为什么不从小学阶段在学校义务教育中尽早地开展,为什么不把这作为一项基本的安全措施像“三防一保”一样在各单位推广呢?只有摆脱可怜的普及率,让人群中的第一目击人具备施救的基本技能,才不致让人们面对急需要施救者手足无措,也不会出现那些“冷漠“的大多数,与让人后悔莫及的一句话“假如早一些CPR就好了“。


在“4分钟的黄金生命”时间里,要使濒危的个体生命在短暂的瞬间复苏,这是一件并不难做、十分伟大而功德无量的壮行善举。国人多一些合格的第一目击人,为挺身而出解救他人于危急之中创造有利条件,那也算是高以翔这一令人惋惜的事件里的些许启示吧。


而加强自我的自律,不受各种信息浪潮的挟持绑架,包括这些信息衍生出的各种诱惑以及情天欲海,所有这些外界的的过度刺激会拉拽撕扯你甚至让你搭上性命,这不是危言耸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流量平台,正在或己经变成你肚里若干条寄生的蛔虫,它们消耗你的时间消耗你的生命,如果没有对应的价值主线作为你的意志防护,它的功能相当于是高科技鸦片,让你心甘情愿舒舒服服地死掉(据说它是谙合人类心理学的),所以知可为还要知不可为,这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就显得特别智慧,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高以翔事件最后结局真相(高以翔)(4)

高以翔事件最后结局真相(高以翔)(5)




◆◆牵笔君子的头条号◆◆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