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为什么能成舰载机(歼15战机有略微不足)
歼-15是我国目前服役的唯一一型舰载战斗机。尽管在舰载战斗机隐身化的大潮下,舰载机将不可阻挡地向隐身战斗机的方向发展。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非隐身战机仍将挑起大梁,歼-15也将肩负起主力舰载机的责任。从性能上看,歼-15凭借着后发优势以及“侧卫”家族的优秀的结构与气动外形,与大洋彼岸的同僚F/A-18E/F相比并不落下风,甚至在某些指标上会有优势。不过如果从一个老生常谈但又经常被忽视的点——“人机功效”去看的话,歼-15对地勤来说并不算友好。
歼-15在航母上运作的诸多不便,人机功效略微不足
弹药挂载与油料加注是飞机起飞前必须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在弹射器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弹药、油料这些后勤工作将对出动效率造成较大影响。与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第四代舰载战斗机,也是目前美国装备的唯一一款非隐身舰载战斗机F/A-18E/F相比,歼-15的弹药挂载与油料加注过程对地勤来说绝对算不上友好。F/A-18的加油口在机头右侧,比驾驶舱要靠前些的位置,地勤人员可以很轻松的将加油枪插入,和平时的私家车加油差不多。但歼-15的油箱加油口在右侧机翼下,加油口朝下布置,意味着地勤需要在机翼下举起加油枪向上对接,过程要麻烦很多。
歼-15和FA-18战机加油对比
在弹药整备上,对于空空导弹这种相对轻量级的弹药各国一般采用人工挂载的方式。几个挂点中最费事的当属翼尖挂点,这个挂点比机翼下的挂点都要高不少。F/A-18的翼尖挂点大致与地勤人员头等高,还算相对好挂载些。但歼-15的翼尖挂点就比正常人头要高多了,使得地勤不得不将导弹高高举过头顶才够得着挂架,非常费事,身高不够的话连挂架都够不到。
另一个问题歼-15必须把挂架放下才可进行挂弹作业,否则由于机翼大部分折叠,最外面的翼尖挂点和居中的翼下挂架会随着机翼折叠而被翻折上去,无法进行挂弹作业。而F/A-18的机翼折叠部分较小,对翼下挂点没有影响。我们在电影与照片中常常看到F/A-18可以密密麻麻的排列在航母两侧,但歼-15却不能这样。因为歼-15还需要考虑到为了挂弹作业放下机翼的空间,在排列上自然要松散许多,占据更多的甲板空间。
歼-15的起落架也些许瑕疵。航母起降和在陆地机场上有很大区别,极短的跑道距离使得舰载机不得不以大角度近乎是拍在甲板上着舰。再加上海上常年的盐雾腐蚀,这对飞机的起落架提出了很高的强度要求。为了减少着陆时对起落架的冲击,F/A-18采用了跪式起落架,起落架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着的姿势。而歼-15的起落架几乎就是一根杆子杵着,这种结构抗冲击显然是不如前者的。
歼-15这些不便背后的原因源自苏-27,但歼-15整体性能优秀
从上文可以发现,歼-15的问题几乎都是由于其过大的体型而造成的,事实上歼-15和其俄罗斯的兄弟苏-33是世界上最大的舰载战斗机。谈到歼-15的体型就不得不追溯到“侧卫”家族的长兄——苏-27身上。源自苏-27的经典机体即给了歼-15无与伦比的高飞行性能,继承下来的肥胖身躯也给歼-15上舰带来了这些诸多麻烦。这不得不让人思考,苏-27战机貌似不是为舰载机而生。
歼-15有着长达14.7米的翼展,比F/A-18的12.3米长不少,也要高于F/A-18E/F的13.6米。大机翼给了苏-27优秀的上升性能与低空低速性能,但对于舰载机,较长的机翼意味着占据更大的空间,在机库空间一定的情况下携带更少的舰载机。因此歼-15不得不对机翼进行大折叠,折叠机翼覆盖到了翼下挂架。而翼展较小的F/A-18可以只折叠较少的机翼,翼下挂架不受影响。
重型的机体放大的不只是翼展,机体高度也随之增高。歼-15机体高度5.9米,对应之下F/A-18E/F机体高度大概4.9米,两者相差了整整1米的高差。因此机体离地高度歼-15也比F/A-18E/F高不少。在F/A-18上机翼基本和地勤头部平齐,到了歼-15上就高了一大截,造成了人工挂弹和加油的不方便。
还有值得说道的一点是歼-15的起落架设计,从舰载需求角度上说这种长起落架设计是不适宜的,从路基部署上来说也并没有什么裨益,那为什么苏-27当初设计了这么个起落架呢?苏-27在原型机阶段经历过一次大改,大改前的原型机被称为T-10,改后的被称为T-10S。
在T-10原型机上起落架被设置在靠近机头、座舱前方的位置,到了T-10S上就整整往后移动了3米,移动到了接近进气口的位置,起落架也因此要承载更多的重量。这一调整出于对野战机场使用的考量,一方面前轮带起的细小物质更难被吸入进气道,另一方面更短的前后轮距使飞机地面机动性更好,可以再更小的空间内转向。后者对于舰载使用倒是一个优点。到了歼-15上基本不可能再去改这个起落架了,因为起落架位置的改动必然伴随着气动外形的变动和机内空间的再布置,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与资源。
这些问题要说严重也算不上大问题。挂弹与加油无非就是更不方便一些罢了,并不会对舰载机的战斗力造成什么影响;起落架的设计虽然不合理,但也主要是增加了后勤维护的麻烦。大折叠机翼而导致的低甲板排列密度也许算得上是一个影响战斗力的问题,但影响舰载机出动率的因素有很多,弹药的转运,弹射器的效率等等。受其它因素的掣肘,在甲板上排列尽可能多的飞机对出动率影响并不大。所以说,歼-15舰载机整体性能并没有受到影响。
下一代战斗机这些小问题会迎刃而解
这些问题算不上致命,而且平心而论对舰队战斗力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些细枝末节关系到的是“人机功效”,对人员感受的优化,而且实实在在地造成了一些麻烦。因此出于提升官兵舒适度的考虑,这些问题还是需要得到解决的。而在之前曾披露的我国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上,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基本沿用了FC-31二号机的气动布局和结构,可能根据需要对机体进行了些改动,网友们也称之为歼-35。因此可以大致用FC-31的一些数据套用到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上。FC-31的翼展长11.5米,为了适应舰载需求,增加低空低速性能,降低舰载机着舰难度,舰载机的翼展可能会扩大到近13米,比歼-15的翼展要小了不少。这样就可以将机翼折叠处设置在约1/3处,对翼下挂载作业不会造成影响。FC-31机体高4.8米,比F/A-18E/F还要低一些,机翼和地勤人员头部基本持平或略低,外侧挂点的挂载将方便许多,油料加注口也应该会设置在机头的位置,方便油料加注。
起落架相较于歼-15也将短不少。“侧卫”家族如果从侧面看,到了前部会感觉机头猛地抬起。驾驶舱所在的前半部分和发动机所在的后半部分完全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苏-27恰好把起落架设置在了离地最高的进气口前方,起落架也不可避免地变得细长。而FC-31整架飞机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前后起落架基本一样长。不过从现在的照片来看,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似乎并没有采用跪式起落架,不过这也是可以根据需求改进的。较短的前起落架的抗压能力已经比歼-15的长起落架进步了不少。
因此到了新一代隐身舰载机上,体型的缩小以及多年歼-15在航母上的运行经验将会使其舰载设计更加合理,简化加油挂弹的流程,提升后勤保障性并减少对甲板空间的挤占。虽然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但在航母出航的长期性下,任何小问题都会被放大并造成可观的隐患。作为第一款根据我国自身经验、自主需求而设计的舰载战斗机,任何一点上的优化都是中国式航母使用理念的反馈,对自身经验的总结。
小结
尽管很多时候武器的人机功效问题看起来对战斗力的影响并不大,人员舒适性的考虑往往被放到了最末的位置。不过武器终究是要由人来操纵的。因此这些宏观上微不足道但对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考虑。歼-15因为传承自“侧卫”家族的结构设计在这方面多有不足,让后勤人员不得不吃些苦头。不过随着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的入役,这一情况将有望得到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