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

在抑郁症焦虑症等等状态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沉迷于头脑的思维当中难以自拔,并制造五彩斑斓的剧情,我们扮演起其中的角色乐此不彼,这样就塑造了与当下现实世界之间的障碍,让我们无法全心身的投入当下的生活,开展自己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在现实的自我跟理想小我之间总会有一段距离,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心理问题也会称之为心境障碍。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1)

思维不断塑造的小我取悦自己的头脑,来获得越来越短暂稀缺的多巴胺分泌,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调动更多的思维,塑造更加光怪陆离的梦境来取悦头脑,结果就是思维会变得越来越活跃,而身体却变得越来越懒惰,用来生活的意识全部消耗在头脑里,让我们的心身产生无限的内耗,我们就会失去在现实世界的一席之地,所以为什么在重度抑郁状态下的人,总是感觉不到生而为人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必要的精神能量的加持,当我们从头脑世界突然进到现实世界的时候,通过现实世界的对比就会加深对自我的批判,于是总会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发现自己的一无是处,发现自己的自卑怯弱,我们本以为发现自己的缺点,改进自己的缺点,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向,于是不断改造自己试图融合进这个世界,但最终却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2)

意识疗法(TOC)认为精神能量就是对自我的意识,当我们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知,我们就不知道怎样在当下去行动,我们也无法找到与当下世界最佳的相处方式,我们无法尊重自己内在的感受,我们也无法满足自己真实的需求,我们只会迷失在外部世界的喧嚣中或者头脑的世界的冲突里。

我们总是试图在头脑里面找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总是试图从别人的眼光当中来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就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人,一个糟糕的当下的自己,一个头脑中理想中的自己,我们就不断地摒弃当下糟糕的自己,而不断追求头脑理想中的自己,头脑思维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疗愈。那只是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3)

所以你一会儿自信的雄心万丈,一会儿又羞愧得无地自容,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又亢又卑,无法把握人际之间的尺度,无法发展持久的人际关系。因为你无法真诚地面对真实的自己,你不断逃避自己,沉溺于头脑塑造的漩涡中,你长久以来一直这样是这样去做的时候,就形成了刻板条件反射的习惯,也是心理成瘾的过程,这样就好像吸毒上瘾的瘾君子一样,无可救药地沉迷于头脑的游戏!

在抑郁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本能地回顾过去导致反刍思维,在焦虑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总是有寻求安全的欲望,导致绝对化思维,又或者在强迫症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总是试图让自己变得完美,导致完美主义思维。我们总是认为回到过去,让自己处在绝对的安全当中,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我们的生活就能够变得更好,殊不知我们就不断用思维对抗现实制造分裂的痛苦。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4)

意识疗法(TOC)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回归到最真实的自我,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过程并不是发生我们在头脑当中,而是发生在我们的行动当中。我们在行动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的原则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顺其自然就是接纳。

为所当为就是行动,这两个需要同步进行齐头并进。接纳头脑给自己赋予的最坏的形象,以及事物发展最坏的结局。当开始允许自己成为这种状态的时候,才能从这种状态里面走出来,这就好比你还没有进入一个房间登堂入室,你也就谈不上离开。如果不允许自己最坏的状态出现,一直想要改造自己,那么就永远走不出来。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5)

很多人因为无法接纳就没法行动,很多人把行动当成解决的手段,本质上就是对问题的逃避,总是想着要在紧要关头事到临头的时候再去行动,那就好比说是临阵磨枪,问题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那么觉得解决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否则那只是打着行动的幌子,本质上还是对于问题的逃避,当你开始接纳问题了,你是这样就已经面对问题了,这需要无比的勇气,所谓的勇气并不是不害怕,而是明知道害怕还要去面对。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正常的念头一样,比如说我今天看到了新闻上说有很多小孩子走丢了,我同时头脑里面也闪现过自己孩子走丢的这种念头,也会越想越害怕,并在这个链条基础上做更多的逻辑思维的联想。让自己对号入座,然后就想打消这个念头,结果这个念头就变得越来越顽固!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6)

正常的做法就是让它出现让自己害怕,那么时间到了它就走了,如果你一直想要抗拒这个念头,这个念头盘踞的时间就会越长。也就是说,接纳头脑想象的那种最坏的情况,不要想着去改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者让自己变得更上进,这是你之前一直在做的工作,恰恰也是心境障碍形成的心理机制。

当你开始接纳自我,你就会停止对自我的评判,当你开始勇于行动,你就开始满足了自我的需求,不再把追求头脑理想化的小我,当成疗愈的方向。你就会发现头脑开始停止了絮叨,内在的意识消耗就会逐渐地减少,这样你就能更加集中精力做你手上该做的事情,而事情的成就感让你获得长久的自信,这种自信就是最真实的自我。我们之所以自卑就是不自信,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头脑中的小我,而无法相信真实的自我。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7)

意识疗法(TOC)认为当你将你的意识分配在当下的每一件小事上的时候就是行动,行动并不是实现头脑宏伟的目标,而是在我们日常的行走坐卧起心动念之间,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之间,它都是行动。如同禅宗里面提到的那样,即便将一杯茶喝到极致,那也是最有效的修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当下的生活当中去行动,找回自己的自我意识,可以参照以下专栏:

当你通过行动认出自我,你就能够尊重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的需求,你就不会让别人误导我们的行动,你也就不会让外界来改造我们的人生,更不会让头脑来阻止我们去生活。你就会将自我融入到意识当中而产生心流的状态,你就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对抗现实的世界,你就能够达成和其光同其尘的境界,那就是觉知的境界,你就会非常合理利用头脑思维去思考: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在做什么…

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与感受(心理问题为何让人缺乏行动力)(8)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趋于统一的时候,内外世界的界限就消失了,头脑跟当下的冲突也就平息了。你的身体不再像过往那般沉重,生活对你而言不再充满重重的障碍,而是无限的从容跟享受,这会从你走路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方式上看得出来,不再像之前那样拖着身子被动的赶路,一切都是那样轻盈的美好,一切出自于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也找到与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