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

1.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弄清或者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实验探究.因此,这类题目分为探究型实验探究和验证型实验探究两大类.就该探究的内容来说,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规律是指该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的一般趋势和规律性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将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以实验探究的形式逐步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解答之;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或者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等;最后,总结、概括、说明该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其题型有实验探究题,或者计算题等;不过,主要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将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化体现,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究,以便完成其中的空缺,或者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图探究,或者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解题方法点拨】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

3.证明碳酸盐

【知识点的认识】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就是设法检验出某盐中含有CO32﹣.通常的检验方法是,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之.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或将沾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使气体与澄清的石灰水接触)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是一种碳酸盐.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探究后,检验出某盐中含有CO32﹣;或者是表达检验时的反应现象;或者是通过检验时的反应现象与其它物质区分鉴别开来;或者是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者是根据检验结果反推所滴加的试剂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碳酸盐的能力,或者是表达检验时的反应现象的能力,或者是通过检验时的反应现象与其它物质区分鉴别的能力,或者是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或者是根据检验时的反应现象或结果反推所滴加试剂的逆向思维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检验时所用的试剂及其反应的现象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检验时的反应现象或结果,来反推断所滴加试剂的名称、分析错误及实验误差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写、配、标、注"这四个步骤正确的地书写,切不可丢三落四.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就是指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氧气.一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过氧化氢→MnO2水 氧气、氯酸钾MnO2¯△氯化钾 氧气或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2MnO2¯2H2O O2↑、2KClO3MnO2¯△2KCl 3O2↑或2KMnO4△¯K2MnO4 MnO2 O2↑.其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特别是结合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来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的表达能力(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并且,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5.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的认识】水资源的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即受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自然净化,水质复原的过程)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资源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个部分.具体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

.其中,工业污染主要是指工业上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染就是指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使用了含磷的洗衣粉或洗涤剂等.

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水资源污染后,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例如,工业上,加强对水质的监测,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生活上,少用、甚至不用含磷的洗衣粉或洗涤剂等,生活污水也应该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图表信息或新闻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水资源污染与防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水资源的状况、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图表信息或新闻信息的能力,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水资源的污染的来源和防治的具体措施举例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的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等;然后,根据问题情景、图表信息或新闻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在识记或解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问题时,最好将水资源的污染来源和防治措施,一一对应起来识记或推断、解答相应的实际问题,将会事半功倍!

6.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金属有金属光泽:(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例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是液体.

3.金属有导电性和导热性: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4.金属有延展性:(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2)典型用途:金属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将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5.金属的密度:(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6.金属的硬度:(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钢盔等.

7.金属的熔点:(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钨的熔点高,用来制灯泡内的灯丝;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化学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常见金属的特性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者是给出常见金属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

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7.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性质主要是: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能比它的纯金属差;总之,合金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合金的成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

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合金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合金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

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8.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 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 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 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 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 O2△¯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 O2 CO2 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7)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8)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 2H2O=2NaOH 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9)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 2H2O=2NaOH H2↑,CuSO4 2NaOH=Cu(OH)2↓ 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0)

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9.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具体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有:

1.表明了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前强后弱).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其活动性就越弱.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参加反应时,现象就越明显、越剧烈.

2.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氢前置换氢).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必须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盐酸、稀硫酸(即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 2H2O=2NaOH H2↑),其余金属则不能(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3.可用来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前置后,盐可溶,K、Ca、Na不能够).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不与溶液中的盐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这点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 2H2O=2NaOH H2↑,CuSO4 2NaOH=Cu(OH)2↓ 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另外,利用金属与酸或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是否发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及其现象的分析,反过来可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具体的推断方法是这样的:

1.利用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和铜分别放在稀盐酸中时,铁的表面上有气泡冒出,这说明铁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而铜的表面无明显的现象,这说明铜位居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反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表面上出现了一层红色物质(即铜);由此可推得铁活泼性比铜的要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些置换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2)

用途或变化规律),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0.生铁和钢

生铁和钢

【知识点的认识】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重要的合金.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要比钢的高.由于纯铁的质地软,实验在实际应用中使用铁制品一般都是生铁或钢等合金.生铁和钢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3)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生铁和钢的组成元素、主要区别、分类用途、机械性能和冶炼的对比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用的还原剂、铁的冶炼、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混合物的分离和空气的污染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生铁和钢的组成元素、主要区别、分类用途、机械性能和冶炼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设计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生铁和钢的组成元素、主要区别、分类用途、机械性能和冶炼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和本质区别,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生铁和钢的组成元素、主要区别、分类用途、机械性能和冶炼的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的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和本质区别,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1.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锈蚀的条件是金属要与水、空气中氧气或二氧化碳等接触.初中阶段主要是指金属铁的锈蚀条件,即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防止铁制品生锈(即铁锈蚀的防护)的常用措施主要有如下:

1.用完铁制品后及时擦洗干净,置于干燥的环境,保持其表面的洁净、干燥.

2.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例如,机械零件等表面涂油,家用电器、自行车车架、钢窗等表面刷漆,等等.

3.在铁制品表面进行烤蓝、煮黑等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薄膜).例如,锯条、链条等.

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例如,自行车车把、钢圈以及门把手和水龙头等表面上,经常镀锌、锡或铬等.

5.改变铁制品的内部结构,将其制成不锈钢等合金.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空气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食品包装内的保鲜剂(又称双吸剂,即吸收食品袋内残留氧气和水,以防食品腐烂变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合金及其性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设计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以及将其迁移到铜的锈蚀条件(即铜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铁生锈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另外,对于铜生锈的探究,除了联系比较熟悉的铁的生锈条件之外,还可以根据铜锈(又名铜绿或孔雀石等)的化学式Cu2(OH)2CO3,结合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探究,就不难反推出铜生锈的条件了.

12.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初中阶段主要要求掌握常用的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两种.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4)

它们的主要性质是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该考点常常作为试题的突破口(或题眼、眼线),与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酸(或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指示剂的鉴别结果﹣﹣变色情况(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酸碱指示剂的名称、性质或其中的错误和实验注意事项等等.特别是,对酸碱指示剂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方面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酸碱指示剂是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并且,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它的具体变色情况可以给出的口诀来识记.

2.酸或碱的溶液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但是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的不一定就是酸或碱的溶液.例如,纯碱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此溶液显碱性,而不能说此溶液是碱的溶液(因为纯碱溶液是盐溶液).同理,硫酸氢钠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酚酞试液不变色;只能说此溶液显酸性(是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来判断的,因为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也是不变色的),而不能说此溶液是酸的溶液(因为硫酸氢钠溶液是盐溶液).

13.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五个: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红酚无".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位于氢后的金属却不能.例如,常见的镁、铝、锌、铁、铜五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具体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5)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6)

4.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 HCl=NaCl H2O、2NaOH H2SO4=Na2SO4 2H2O、Ca(OH)2 2HCl=CaCl2 2H2O、Ca(OH)2 H2SO4=CaSO4 2H2O、H2SO4 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 2H2O.

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O4 BaCl2=BaSO4↓ 2HCl、HCl AgNO3=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 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 2HCl=CaCl2 CO2↑ H2O、Na2CO3 2HCl=2NaCl CO2↑ H2O、NaHCO3 HCl=NaCl CO2↑ H2O.

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

1.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

3.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7)

用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酞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

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4.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知识点的认识】氯化钠俗称食盐,其物理性质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有咸味,密度为2.165g/cm3,熔点801℃,沸点1461℃.其化学性质是PH值呈中性,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不容于稀硝酸的沉淀(即氯化银;同时,这也是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能够分解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氯化钠的用途主要是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

粗盐提纯主要是指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方法如下: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然后,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8)

,过滤该食盐水.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19)

,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前后食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离子的检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酸碱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氯化钠用作调味品(或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的试剂、配制生理盐水的原料)、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的考查,以及对误差分析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3次用到了玻璃棒;但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时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时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对于氯化钠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联系着"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0)

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

3.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首先要细致地检查实验的全过程,然后逐一分析每一个错误或误差,最后综合起来分析、判断即可.

15.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知识点的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的物理性质都是白色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它们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其中,碳酸钠与浓盐酸的反应是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医学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碳酸钠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即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是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钠的常用方法);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受热或高温时能够分解出二氧化碳;其中,碳酸氢钠的分解是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碳酸钙的分解还是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原理(即高温煅烧石灰石时的化学反应).

它们的主要用途分别是:

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

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

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工业制取氢氧化钠、灭火器的原理、酸碱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医疗及健康、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物质的溶解、有关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它们的主要用途、有关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碳酸钙虽然不溶于水,但是能够溶于酸,并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2.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或碳酸不稳定性)进行.

3.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可以联系着"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1)

用途"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利用这个互推关系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

16.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

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 Fe=FeSO4 Cu、3CuSO4 2Al=Al2(SO4)3 3Cu、2AgNO3 Cu=Cu(NO3)2 2Ag.

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 H2SO4=BaSO4↓ 2HCl、AgNO3 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 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 2HCl=CaCl2 CO2↑ H2O、Na2CO3 2HCl=2NaCl CO2↑ H2O、NaHCO3 HCl=NaCl CO2↑ H2O.

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 Ca(OH)2=CaCO3↓ 2NaOH、CuSO4 2NaOH=Na2SO4 Cu(OH)2↓(蓝色沉淀)、FeCl3 3NaOH=3NaCl Fe(OH)3↓(红褐色沉淀).

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 AgNO3=AgCl↓ NaNO3、CuSO4 BaCl2=BaSO4↓ CuCl2.

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MnO2¯△2KCl 3O2↑、2KMnO4△¯ K2MnO4 MnO2 O2↑、CaCO3高温¯CaO CO2↑、2NaHCO3△¯Na2CO3 CO2↑ 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

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

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

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17.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18.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是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不同点,来对某纯净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

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时,它才有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千万不能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单质,也不能认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由磷元素组成,但它们不属于一种物质,因此,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谈不上单质了.又如,空气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于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了.然后,在确认它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

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当确认它是纯净物时,再看它其中含有几种原子,含有一种的是单质;含有多种的是化合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9.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物的特征是它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其基本特性是: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低;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并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有机物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因此它所分的类别也有多种.在初中阶段,经常按照有机物结构中的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具体将有机物分为"链状结构化合物"和"网状结构化合物"两种.

聚合物的特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具体有如下两种:

1.链状结构的具有热塑性;即链状结构化合物(即聚合物,如聚乙烯塑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性质.

2.网状结构的具有热固性;即网状结构化合物(即聚合物,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脲醛塑料,俗称电玉)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性质.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化合物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机物的辨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物的特征、基本特性、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对有机物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一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宏观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不是有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2.在对有机物进一步进行分类、判别时,只要记住常用的代表性的物质类别即可.即聚乙烯塑料属于链状结构化合物;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和脲醛塑料(俗称电玉)属于网状结构化合物;等等.

3.对于聚合物的特性来说,可以根据联系着生产生活实际来进行理解和识记.这样将会是事半功倍!

20.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含不含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机物的辨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辨析其组成特点,看看是不是含有碳元素,

1.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一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即宏观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2.在对有机物进行判别时,不能只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还要看它是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特殊化合物中的一种.如果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它应该属于无机物(因为这类特殊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所以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如果不是其中的一种又含有碳元素,那么才可以判定它是有机物.

3.值得一提的是: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含有碳元素的特殊化合物就属于无机物;还有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也含有碳元素,但它属于单质);同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无机物,但是无机物不一定都不含碳元素(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的特殊无机化合物就含有碳元素).

21.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2)

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3)

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4)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的判断、是否是稳定结构的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也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即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即其最外层电子数),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因此,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主要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原子了;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离子了;不过,此时又分两种情况:当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阳离子了;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阴离子了.因此,在辨别某粒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这个主要区别,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

4.在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互推断时,一定要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来进行思考、分析.也就是,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不变,只是最外层电子增多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减少了一层,并且原来的最外层电子也减少掉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其结构示意图.

22.元素的概念

元素的概念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就把它们统称为氧元素.同样,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原子的构成及其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的概念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元素种类的判断、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物质的元素组成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答有关元素概念的问题时,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2)一类(即无数个,所以元素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3)原子(即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的);(4)总称(即元素是同类原子的集合体).

2.当原子通过得失核外电子,而变成阴、阳离子时,核内的质子数是没有改变的,因此,该离子与其原来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也可以说,元素概念中的原子其实也是包括离子的,实际上离子只是带电的特殊的原子罢了;不过,这里只是指一部分离子而已,不包括哪些形式为"带电的原子团"的离子(因为原子团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实际上其中含有多种元素的原子).

23.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5)

.对于它们含量高低顺序来说,识记起来比较麻烦;不过,采用谐音编成这样的小故事:"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那(钠)家(钾)美(镁)青(氢)(年)",来导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将会是事半功倍.并且,这个顺序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关键的;特别是,其中的氧、硅、铝、铁、钙一定要熟练地记住它们.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之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和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原子的构成及其结构示意图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及其高低顺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及其顺序和种类判断、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及其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及其高低顺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顺序可以简记为"洋(氧)鬼(硅)﹣﹣吕(铝)铁钙".

2.涉及到的有关化学之最有:(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24.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的简单分类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的简单分类是一般将元素分为这样三类:(1)金属元素[其中文名称一般都带有"钅"字旁,金属汞(Hg)除外],如铝元素(Al)、铁元素(Fe)、铜元素(Cu)等;(2)非金属元素(其中文名称一般都带有"石"字旁、"氵"字旁或"气"字头),如氮元素(N)、氧元素(O)、碳元素(C)等;(3)稀有气体元素(其中文名称一般都带有"气"字旁),如氦元素(He)、氖元素(Ne)、氩元素(Ar)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的简单分类和类别辨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的简单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类别辨析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简单分类和类别辨析,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金属元素中,通常状况下绝大多数都是固态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它是液态金属元素.

2.在非金属元素中,中文名称带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带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带有"氵"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

3.对于稀有气体元素来说,主要是指氦、氖、氩、氪、氙等,有时也把它们归类到非金属元素的行列中.

25.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知识点的认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具体如下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6)

当然,还会经常考查到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作吸附剂,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吸附剂、水的净化、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铁的冶炼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等.特别是,对金刚石的硬和夺目光泽及相应的用途,石墨的软、润滑和导电及相应的用途,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作吸附剂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结构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7)

性质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8)

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

2.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但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可以说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

3.金属光泽一般是金属的特性,可是石墨却具有金属光泽,但是它不是金属;这一点有特别注意.

4.至于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还要注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更强些,所以牵扯的安全方面的用作吸附剂时,一般都用活性炭.例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还有自来水厂净水和净水器中也都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不溶性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以及除去臭味的.

26.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29)

.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27.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着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推算化学式中某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或者是来推断化学式;或者是推算化学式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等等.

例如,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解析:在SO2里,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元素肯定为正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x (﹣2)×2=0,解得:x= 4.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4.

又如,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7价,氢元素为 1,就不难看出选项A是明显不对的;观察比较后三个选项可得,它们只是含有的氯原子的个数不同而已;又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可以设:氯原子的个数为x,列:( 1) ( 7) (﹣2)x=0,解得:x=4.故选项D是正确的.

同理可得,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x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已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6价,那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 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互推算或根据化合价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

2.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或推求化学式中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时,比较明显的采用交叉正、负化合价数值的方法即可,复杂一点的,要先设未知量,然后,再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列等式求解即可.

2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符号Mr).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利用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来进行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相互推算,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不难看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是建立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的.因此,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也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

2.某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即1.66×10﹣27kg).

3.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一",符号是"1"一般不写.

4.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

29.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和其中某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公式该元素的实际质量/该物质的实际质量×100%来直接相比即可.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原相对质量而不是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利用元素和物质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和分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或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或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时,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

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

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有时还可以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 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

30.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

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 5O2=4NO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NH3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

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5g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31.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 ")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 ")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 ")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3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0)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3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的认识】常用燃料的使用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乙醇和氢气等清洁燃料的使用.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1.燃烧煤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其中含有硫、氮等元素,所以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还有,燃烧排放出的烟尘和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也都会污染空气.

2.燃烧汽油或柴油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多数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随着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尾气中的主要污染有一氧化碳、未经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3.燃烧天然气或乙醇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城市的一些汽车已改用压缩天然气(CNG)等作燃料,以减少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有,车用乙醇汽油在一些国家已成功使用多年,目前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使用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这些燃料的使用相对来说,确实是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可是它们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虽然不污染空气,但是容易导致温室效应.

4.燃烧氢气对环境来说,是最清洁的燃料.氢气作为燃料,可以说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因为它具有三个优点:(1)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即热值高),常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2)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即产物无污染);(3)氢气可以不断地以水为原料制取(即来源广).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雨的产生和危害、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甲烷和乙醇的性质及用途、氢气的性质及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电解水"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酸雨的产生和危害、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联系着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其燃烧产物,再结合着燃烧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即可.

2.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3.氢气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不过,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

34.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知识点的认识】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1)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具体情况分别是:

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此外,煤中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

2.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的黏稠状液体,密度比水的稍小.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2)

3.天然气也是混合物,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另外,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因为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但是已经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化石燃料的主要用途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3)

;它们的综合利用分别如下:

1.煤的综合利用: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和粗氨水等.其中,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可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气和化工原料;粗氨水可用于制化肥;焦炭可冶炼金属(如炼铁等)、制水煤气、做电极等;黑糊糊的煤焦油也是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制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如染料、炸药、农药、药物、化肥、涂料和塑料等.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4)

2.石油的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等不同的产品,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5)

;从而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例如,人们常利用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的燃烧,给工厂、农村、汽车和家庭生活等提供了所需要的动力和热量.又如,化学科技工作者设法把燃料油中较大的分子裂解成含二个、三个、四个碳原子等的小分子,然后把它们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像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洗涤剂等.这就是20世纪兴起的综合利用石油产品的工业﹣﹣石油化工,它已经并正在为满足和丰富人类的物质需要作出贡献.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6)

3.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通常也把池沼中的气体称为沼气.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7)

.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8)

.天然气除主要用作燃料外,也用于制造化工原料、化肥和炭黑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空气污染及防治、酸雨的产生及其危害、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石油的组成、石油加工的产物、海洋中的资源、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及其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别、甲烷的验纯及其燃烧"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可以根据它们的元素组成,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理解.

35.塑料及其应用

塑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合物,也就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各个组分的具体情况如下:

1.合成树脂,它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40%~100%.由于含量大,而且树脂的性质常常决定了塑料的性质,所以人们常把树脂看成是塑料的同义词.例如,把聚氯乙烯树脂与聚氯乙烯塑料、酚醛树脂与酚醛塑料混为一谈.其实,树脂与塑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树脂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聚合物,它不仅用于制造塑料,而且还是涂料、胶粘剂以及合成纤维的原料.而塑料除了极少一部分含100%的树脂外,绝大多数的塑料,除了主要组分树脂外,还需要加入其他物质.

2.填料又叫填充剂,它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并降低成本.例如,酚醛树脂中加入木粉后可大大降低成本,使酚醛塑料成为最廉价的塑料之一,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机械强度.填料可分为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两类,前者如木粉、碎布、纸张和各种织物纤维等,后者如玻璃纤维、硅藻土、石棉、炭黑等.

3.增塑剂,它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增塑剂一般是能与树脂混溶,无毒、无臭,对光、热稳定的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例如生产聚氯乙烯塑料时,若加入较多的增塑剂便可得到软质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剂(用量<10%),则得硬质聚氯乙烯塑料.

4.稳定剂,它可防止合成树脂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光和热的作用分解和破坏,延长使用寿命.常用的有硬脂酸盐、环氧树脂等.

5.润滑剂,它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时不粘在金属模具上,同时可使塑料的表面光滑美观.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及其钙镁盐等.

6.着色剂,它可使塑料具有各种鲜艳、美观的颜色.常用有机染料和无机颜料作为着色剂.

7.抗氧化剂,它可防止塑料在加热成型或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受热氧化,而使塑料变黄,发裂等.

除了上述助剂外,塑料中还可加入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等,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塑料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工业生产的塑料已有几百种,其中常用的也有60多种,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它们的

具体应用可谓是不言而喻、举不胜举.下面略举几例,还有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39)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塑料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再生(或降解)、塑料制品的安全、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及鉴别、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塑料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用的塑料制品及其回收与再生(或降解)、塑料制品的安全、白色污染与防治、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制品和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塑料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36.白色污染与防治

白色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即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或光照分解为小分子)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丢弃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等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0)

;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

白色污染的防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塑料及其使用、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与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环境污染、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绿色化学、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与降解"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白色污染与防治措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可以联系着2007年12月31日颁布的"限塑令",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识记.

3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的认识】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的利用.具体情况分别例谈如下"

1.塑料,它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工业生产的塑料已有几百种,其中常用的也有60多种,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它们的具体应用可谓是不言而喻、举不胜举.下面略举几例,还有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1)

2.合成纤维,它的品种不同,各具有某些独特性能和用途也不尽相同.例如,耐高温纤维(如聚苯咪唑纤维等)、耐高温腐蚀纤维(如聚四氟乙烯等,可作不粘锅的内衬)、高强度纤维(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等)、耐辐射纤维(如聚酰亚胺纤维等).另外,还有阻燃纤维、高分子光导纤维等.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棉和羊毛等属于天然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和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能耐化学腐蚀,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因此,合成纤维常常与棉纤维或羊毛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3.合成橡胶,人们常用的合成橡胶主要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2)

至于合成材料的使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大部分塑料在自燃环境中很难降解(即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或光照分解为小分子),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即代号"03"﹣﹣PVC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等,从而引起空气污染.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判别和应用、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和降解、空气的污染、目前空气的环境问题、有机高分子材料分类及鉴别、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和治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三大合成材料及其判别和应用、白色污染、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和降解"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38.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知识点的认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就是指想方设法地把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开来的过程.其具体鉴别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利用光泽度、手感等方法.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来说,采用燃烧的方法要方便稳妥一些,就是根据它们燃烧时会散发出不同的气味来鉴别它们.首先取样将其点燃,如果只闻到类似熟悉的纸张燃烧的焦糊气味,则为棉纤维;如果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则为羊毛纤维;如果闻到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则为合成纤维.并且,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燃烧后灰烬较多,羊毛纤维接近火焰时先蜷缩,燃烧灰烬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轻轻挤压就变成粉末;而合成纤维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比较缓慢,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闻气味的方法、对照实验法"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和现象及其表达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物质鉴别题时,一定要按照先取样,再实验,然后根据现象下结论的路子来进行思考、分析、探究.

2.闻气味时,切记不要采用把鼻孔靠近火焰来闻其气味,而应用"煽气入鼻法",即用煽动少许气体飘入鼻孔,闻其气味即可.以防中毒等意外事故发生.

39.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人体的元素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图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3)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4)

;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Fe)、钴(Co)、铜(Cu)、锌(Zn)、铬(Cr)、锰(Mn)、钼(Mo)、氟(F)、碘(I)、硒(Se)等.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人体中,除氧、碳、氢、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它们有些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有些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例如,钙元素: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5)

;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又如,钠元素和钾元素:人体内含钠80~120g,其中一半以Na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成人每千克体重含钾约2g主要以K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K 和Na 各自保持一定的浓度,这对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为7.35~7.45)有重要的作用,而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如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6)

另外,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7)

.在我国人民膳食中容易缺乏的元素有钙、铁、碘等元素.当然,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也存在因摄入氟或硒过多而发生的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保健药剂等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有关化学之最中的元素之最问题、物质的元素组成、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判别、有关元素之最、钙元素的重要作用及其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人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人体中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2.对于人体的组成元素来说,特别要识记好含量最多的元素(即氧元素)、金属元素(即钙元素)和微量元素(即铁元素)等.

3.对于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来说,都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不能太少,也不能过量;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碘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8)

,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可是,过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得甲亢症(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40.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是指人类及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而食物的成分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其为营养素(或六大营养素).具体内容如下:

1.蛋白质: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49)

.蛋白质产热供给量占人体需要总能量的10%.所以成人每日需要摄入60~70g的蛋白质,而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80~90g).

2.糖类:它是组成人体的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淀粉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0)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对维持身体的健康有明显的作用.一般成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是480~600g.

3.油脂:它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在常温下,植物油呈液态,称之为油;动物油呈固态,称之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39.3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因此它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在正常情况下,每日摄入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1)

.一般成人体内贮存约占人体质量的10%~20%的脂肪,女性高于男性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不足以支付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当食入过多时,又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而且容易患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

4.维生素:它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生理作用上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各不相同,大多数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生长、健康、繁殖和生产机能)必不可缺的化合物,又是机体进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起催化作用,能促进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因此,没有维生素就没有人体的生命活动.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缺乏某种维生素将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均富含维生素.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2)

5.无机盐:它又称为矿物质,是由无机元素所构成,占人体体重的4%. 由于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钙、磷、硫、钾、钠、氯、镁七种元素,它们在体内的含量较多(超过0.01%).微量元素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在人体的含量较少(少于0.01%).无机盐在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构造人体组织,使骨骼坚硬并可支持身体.同时,又存在于细胞、血液、神经、肌肉等组织中,构成人体的柔软组织.无机盐溶于体液,可加强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活动,使人体得以维持相对平衡状态.

6.水:它在人体的含量约占体重的60%,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并由皮肤及大小便排出体外,同时又不断地从体外摄取水分进行补充,从而使体内的水分得以维持平衡.如果把蛋白质称为生命的基础,那么水就是生命的摇篮.因为水是营养素的溶剂,是代谢产物的溶剂和体内所有反应的介质.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物质的交换、血液的循环、新组织的合成及废物,有毒物质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此外,水还可滑润关节、肌肉、体腔、保持皮肤的柔软,调节人体的温度,保护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一般成年人每日需水量为2000﹣3000毫升,可通过食物和饮料获得足够的水分.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或药品、保健品等)中的有机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物质的元素组成、水的性质和应用、常见的溶剂、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六大营养素的名称及其来源和缺乏症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包括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一定要熟练地记住,填写时切记不能写错别字.尤其是,其中的油脂不要写成脂肪.

2.对于六大营养素的来源及其缺乏症等,只需记住典型的、主要的来源和缺乏症即可.

3.虽然维生素是机体进行生化反应的催化剂,在体内起催化作用,能促进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的合成和降解,从而控制代谢.但是,大多数只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酶实际上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并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而且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例如,人们消化吸收食物就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当在口中咀嚼米饭和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就是因为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余下的淀粉由小肠中的胰淀粉酶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

41.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知识点的认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如图所示:;亚硝酸钠白色至浅黄色粒状、棒状或粉末,有咸味,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钠.有氧化性,与有机物接触易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氧化氮的气体.亚硝酸钠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因此,常作为添加剂被广泛用于腌肉等.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最大使用量是0.15g/kg,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g/㎏.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体重;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0~4.2㎎/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亚硝酸钠有毒,过量食入(人食用0.2克到0.5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若一次性误食3克,就可能造成死亡;)的毒副作用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有时,亚硝酸钠被不法分子用来制造假食盐.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其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至于甲醛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它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分子中有醛基发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电木).甲醛还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可用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但是,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等食用品;这样会引起人体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甲醛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塑料工业(如制酚醛树脂、脲醛塑料﹣电玉)、合成纤维(如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皮革工业、医药、染料等.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3.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4.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另外,还有甲醇(工业酒精常常含有少量甲醇)等化学品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中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它是无色有酒的气味,易挥发的液体,还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甲醇有毒,饮后会使人眼睛失明,饮用量大时会使人死亡.因此,绝对禁止饮用工业酒精,也绝不允许用工业酒精来配酒出售.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亚硝酸钠和甲醛的毒性及预防办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可以把样品放入碘化钾的硫酸溶液中,再加淀粉.如果显蓝色就证明该样品是亚硝酸钠.

2.当误食亚硝酸钠后,在血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血红蛋白所含的亚铁转变成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三价铁的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因此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3.新装修的房子里一般甲醛都会超标,只要在新房里放上一两盆吊兰,甲醛就会被部分吸收,但是由于甲醛的挥发时间长达3﹣15年,所以单纯依靠植物来清除甲醛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风,室内降低甲醛浓度至安全限以下.最好找专业的治理公司来处理、解决.

42.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知识点的认识】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营养素.富含它们的具体物质分别如下:

1.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肤、软组织、毛发、蹄、角中.另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的种子里也含富含蛋白质.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3)

2.糖类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4)

3.常见的油脂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脂肪的来源多是从牛奶、蛋黄、植物种子,如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食品中摄取.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5)

4.维生素富含于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牛奶和羊奶等.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6)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甲醛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均衡营养与健康"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名称不能用错别字.它们的富含物质,尤其是常见常用的一定要记住.

2.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判别方法,就是根据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这四种有机营养素的富含物质来分析、判别的.

43.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知识点的认识】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它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50多种.其中,氧、碳、氢、氮四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余的各种元素主要以无机盐(即矿物质,属于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当然,也有一些元素是体内有机化合物(如酶、激素、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在这些元素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又称宏量元素);它们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的钙、磷、钾、硫、钠、氯、镁等七种元素主要存在于矿物质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种类很多,目前人们认为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它们在体内含量虽小,却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概括起来可分三方面:

1.它们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材料.

2.它们以离子形式溶解在体液中,维持人体水分的正常分布、体液的酸硷平衡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

3.它们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

其中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如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7)

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粪、尿、皮肤、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得到补充.几种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如表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8)

.在我国人民膳食中容易缺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钙、铁、碘等元素.当然,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也存在因摄入氟或硒过多而发生的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中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入量.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亚硝酸钠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加碘食盐的检验、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生物学的有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的判别、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几种典型的元素的食物来源"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微量元素是矿物质的元素组成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为常量元素.

2.对于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来说,都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不能太少,也不能过量;因为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碘元素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59)

,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可是,过量时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得甲亢症(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

44.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工业上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农业上的化肥、农药和地膜及秸秆等废弃物不合理使用,建筑业上的废弃物、粉尘和噪音等,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旧金属、电池、塑料、橡胶、玻璃、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常用化石燃料等的燃烧,汽车、轮船等机动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核原料开采、大气层核爆炸散落的放射性微粒,等等.

常见污染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污染空气,进而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以及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造成酸雨;等等.例如,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等等.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0)

2.污染土壤,导致土壤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并对土壤中生长的作物产生危害(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1)

.此外,有些掩埋的污染物潜在的危害更是可怕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往往会持续多年.例如,矿山的尾矿、废石、粉煤灰、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及其中带有的各种病菌和有害生物等,还有核原料开采、大气层核爆炸散落的放射性微粒等放射性污染物质或者射线等现象;所造成污染危害都是非常巨大.

3.污染水资源,导致使水质恶化,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例如,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还有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等;使得大部分的湖泊海洋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水生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从而进入生物链,造成恶性循环.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2)

另外,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好多还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同时,对动植物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常见污染物的治理措施是:

1.工业上,加强对"三废"排放的监测,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物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等等;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对地膜、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实现集中处理、综合治理或再利用,连续种植几年一些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即对某些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植物)可明显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还可以采用换土、客土、翻土深埋等方法稀释污染物浓度,等等;

3.生活上,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进行集中处理并再利用,还可以用垃圾产生的热量来发电,从而实现综合治理和节能环保,还有,要少用、甚至不用含磷的洗衣粉或洗涤剂等,生活污水也应该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金属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和危害及其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和降解、白色污染与防治、'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和治理的措施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一、选择题(答案填入第3页的答题栏内,共40分)

1.食物中主要的营养素有:①蛋白质 ②糖类 ③油脂 ④维生素 ⑤无机盐 ⑥水.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③④C.只有⑤⑥D.只有①③④

分)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废旧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为了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可以大量使用添加剂

C.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D.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

3.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3)

B.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4)

C.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5)

D.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6)

4.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这是一份早餐搭配:牛奶、面包、黄油.这份早餐搭配中缺失的营养素是( )

A.油脂B.维生素C.糖类D.蛋白质

5.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6.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酒精可用来勾兑饮用酒

B.加碘食盐可用来防治碘缺乏病

C.铝和铜可用来制作导线

D.乙烯可用来制聚乙烯塑料

8.制作一件生活用品往往要用到多种材料,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B.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

C.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

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9.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食盐水除水垢

B.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

C.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试验导电性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

10.生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往往有少量不溶物出现,该不溶物是( )

A.FeB.CC.FeSO4D.Fe2(SO4)3

11.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B.铁生锈时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

D.铁生锈时要吸收热量

12.下列做法不能起到防锈作用的是( )

A.保留铁制品上的铁锈B.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C.在金属机械上涂油D.在车船表面刷油漆

13.把锌片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几分钟后取出,锌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盐酸B.硝酸银溶液C.硫酸铜溶液D.硫酸亚铁溶液

14.将过量铁粉放入盛硫酸铜和硫酸锌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B.CuC.Zn 和CuD.Cu和Fe

1分)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锌比铁活泼,但把锌镀在铁表面能防止铁生锈

B.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和轮船的理想材料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是制炊具的良好材料

1分)下列常见食物中,含有较丰富蛋白质的是( )

①蔗糖 ②花生油 ③鸡蛋 ④红萝卜 ⑤猪瘦肉.

A.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③⑤

17.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A.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7)

B.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8)

C.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69)

D.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70)

1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 1B. 2C. 3D. 4

1分)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B.大蒜素由三种原子组成

C.大蒜素中碳、氢、硫原子个数比为6:10:3

D.大蒜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0.如今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渭河的综合治理.下列是互联网民对治理污染的一些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C.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

D.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二、填空题(共40分)

2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填写物质的名称.

(1)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2)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 ;

(3)食盐的成分是 ;

(4)羊毛、蚕丝、头发的主要成分是 ;

(5)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2分)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为

材料和

材料两大类,其中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 和

2分)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7,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由柠檬酸的化学式还可以得出的信息(写两点):① ,② .

2分)化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周围的世界,促进社会发展.

(1)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①燕麦片的营养成分中能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营养物质是 ;

每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放出能量最多的是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

②维生素C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因此,烹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该注意 ;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烧煮时最好加一点 .

③吕静同学近期感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医生说她患了贫血病,此时她应该多补充蛋白质和含 丰富的无机盐.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 、 .

2分)化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请完成下列问题:

(1)青少年合理的饮食相当重要.例如:①猪肉中富含蛋白质、 等营养物质(营养素),但饮食过量往往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②骨头汤中含有 元素,若人体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

(2)目前,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许多有识之士正在研究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再利用技术.如图为普通电池(锌锰电池)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分析:将回收的废旧电池进行分离,写出可以得到物质的化学式.

单质有 ,

氧化物有 ,

其它化合物有 .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71)

2分)蜂蜜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营养品.下表是某品牌蜂蜜外包装上标识的"营养成分表"

说明:表中所列"碳水化合物"主要指一些糖类物质.

(1)在基本营养素中,除水之外,上表中没有列出的是 .

(2)表中的"钠"是指钠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3)服用蜂蜜可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能量,其中提供能量的主要是 .

(4)麦芽糖(C12H22O11)是蜂蜜中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它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转化:C12H22O11 X═2C6H12O6,X的化学式为 .

(5)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7.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通过查舞资料了解到,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40万吨塑料袋.假定这些使用后的废塑料袋都通过焚烧处理.将排放大量CO2.该活动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72)

(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 ,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装置Ⅰ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H2O2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O2供塑料袋充分燃烧,产生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塑料袋燃尽,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

(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 .

A.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

B.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Ⅱ的质量

C.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

28.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有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

[发现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a.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

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

c.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设计实验]

[发现新问题]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于是她又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填入第3页的答题栏内,共40分)

1.B2.C3.D4.B5.C6.B7.A8.B9.A10.B11.D12.A13.B14.D15.D16.A17.A18.C19.B20.A

二、填空题(共40分)

21.石墨天燃气氯化钠蛋白质纤维素22.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3.1929:1:14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柠檬酸是一种有机物(或酸)24.蛋白质油脂锌不要高温加热食醋铁③②25.油脂钙碳、锌、铜二氧化锰氯化铵、氯化锌26.维生素元素碳水化合物(或糖类)H2O34251%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7.装置气密性2H2O2

初三化学12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中考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基本知识与方法)(73)

2H2O O2↑装置Ⅰ中的过氧化氢继续分解生成氧气,使Ⅰ内压强增大AC28.氯化钙草酸钙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或CO2)除去(或减少)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