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两千多年前的人口(43年前的今天乌海市成立)
乌海市名的来历
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在酝酿成立乌海市时
由于多种原因最初确定的名字是海乌市
当建市报告呈送到国务院时
重病中的周总理了解到
海勃湾与乌达
都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工矿城市
便提议新建城市应改为乌海市
取“乌金之海”的意思
乌海是一座典型的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全市56万人口。
乌海,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保有储量42亿吨,其中焦煤储量24亿吨,占内蒙古的60%,是我国重要的焦煤基地。
乌海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版图上占有重要位置,四通八达的铁路、民航、公路,打通了立体开放通道,借助“一带一路”已与2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黄河进入内蒙古流经的第一座城市便是乌海。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水利工程——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的兴建,乌海出现了“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的美景。2016年,乌海湖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入选《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乌海正致力于建成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乌海大力发展地区特色的书法、赏石文化,获得了全国首个“中国书法城”、“中国赏石城”和“中国硬笔书法名城”殊荣。
如今,乌海已成为自治区西部重要的工业新城,以“黄河明珠、沙漠绿洲、乌金之海、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6张城市名片闻名于世。
黄河明珠
黄河进入内蒙古流经的第一个城市便是乌海。穿越市区105公里的黄河,一改西出青藏高原时的奔腾豪放,变得静谧柔美起来,大河两岸沙漠、戈壁、山脉、绿洲等西部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绝佳画面美不胜收。
黄河穿城而过,给这座以水为魂的城市带来无限生机。这里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基础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雄伟壮观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与巍巍甘德尔山相依相恋、绝美如画,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沙漠绿洲
乌海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腹地,过去植被稀少、荒无人烟,人们常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来描述这里恶劣的生态环境。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乌海已是山环水绕,绿意盎然。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0.3%提高到1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达19.8平方米,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大漠出平湖、沙海变绿洲,一个“沙漠绿洲”城市正崛起于中国西部。
乌金之海
乌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原本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滩从1958年开始为包钢配套焦煤而大规模开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乌海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保有储量42亿吨,其中焦煤储量24亿吨,占内蒙古自治区的60%,是国家重要的健美基地,被誉为“乌金之海”。
《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乌海市确定为国家级煤焦化工基地,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生产加工项目,在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书法之城
是煤与墨的机缘,是煤炭光热的火红与中国印的艺术化融合,使乌海这座年轻的城市因书法而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经过十几年艰辛探索,书法文化融入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一代代乌海人的精神家园。昔日乌海因煤而建,如今乌海因书法而名。
2008年9月,乌海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书法城”,2011年又荣获“中国硬笔书法名城”称号,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十大宣传文化品牌,“书法五进”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国书法城”已成为乌海一张熠熠闪光的金质城市名片。
赏石之城
乌海的奇山怪石铸就了乌海人对石头的喜爱,被誉为“天书”的5000年前先民留下的“太阳神”岩画,开乌海赏石文化之先河,为今天乌海成为“中国赏石城”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渊源。
在乌海,民间赏石、藏石已成为一种习惯,街头、广场、公园到处林立着天然趣成、形态各异的观赏石,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通过连年举办全国及国际性石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爱石之人和专家学者。2012年8月30日,首个“全国赏石日”在乌海启动,乌海被命名为首个“中国赏石城”。
葡萄之乡
乌海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无霜期长达208天,与法国波尔多处在同一纬度,生产的葡萄纯天然、无污染、含糖量高,是中国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多个葡萄品种荣获国内国际大奖,并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葡萄生产形成了“龙头 基地”、“企业 农户”的发展模式,涌现出汉森、阳光田宇等多家葡萄加工龙头企业。
业内专家认为,乌海是可与新疆吐鲁番相媲美的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被誉为“第二个吐鲁番”。葡萄酒产业迅速崛起,2016年乌海被确定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
来源/内蒙古日报(neimengguribao)、乌海市档案史志局等
主编/曹杰 编辑/李镇
大家都在看
投稿邮箱 wuhaixw@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