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可以直接看懂文言文(脑洞万万没想到)

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人可以直接看懂文言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可以直接看懂文言文(脑洞万万没想到)

古人可以直接看懂文言文

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

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

古人写的文言文那么简洁

他们日常的对话也这样吗?

都带着之乎者也?

让小懒来告诉你

在先秦时期(就是秦朝之前啦)

写文章的书面语言和说话的口头语

都是差不多的

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话怎么说的,写下来也没什么差别

到西汉之后,口语不断演化

书面语却仍沿用先秦文体

这就产生了「文言分离」的现象

说的和写的完全不一样

小懒来举几个例子

口语:你还想上天和太阳肩并肩呐

书面语:欲与天公试比高

还有咱们一见面打招呼

最喜欢问的就是“你吃了吗?”

古人写到书上就是“饭否?”

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

小懒有一个大胆且合理的猜想

那就是因为古人太懒了!

他们不想多写字!

不吹不黑

小懒我这个猜想可是有理有据

且听我慢慢道来!

你们有没有发现表达一个意思的话

文言文的字数明显比口语少

这就是关键啊!

在古代写文章,字一定要少!

这样对读者和写作者都好

在东汉蔡伦发明纸之前

古人写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

然后一片一片串起来,编成册

一片竹简大概重60克

也就能写30个字左右

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就得用大约26片竹简

重1600克,3斤多重啊

想带几篇文章随时看看,温故知新

就得背着十来斤重的竹简

你说累不累

怪不得孔子教导学生六艺

“诗、书、礼、乐、射”

读书人不学点骑射锻炼身体

你连看书都没体力啊

这是对读者而言

对作者来说写作更加需要精简

那时候写点字还得随身带着刀

因为在竹简上写错了字

就得用刀把错字削掉

这种刀叫削刀

就是古人的橡皮擦

所以古代那些文职官员

还有个外号叫“刀笔吏

书写的工具和载体如此沉重

写书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尽量少写点字

不然写书的人累,看书的人更累

一篇几百字的文章看完

手臂的肌肉就已经练出来了

后来不是发明了纸吗?

没错,东汉蔡伦发明了纸

总算不用看一篇文章还带锻炼肱二头肌

也不用带着刀一副随时准备削人的样子

但是,那时候纸贵啊

你以为谁都用得起纸吗

只有官家和有钱人才用得起纸

普通读书人看书还是得锻炼身体

所以,写书还是得字少~

一直到隋唐的时候

书啊、笔啊等文房四宝的价格

才算是比较接地气了

但是,文言文都用了上千年

也就不改了

怎么样?小懒的这个脑洞

是不是很有道理?

想知道更神奇的脑洞知识吗?

点击【阅读原文】,你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八卦。《脑洞大开的神奇知识》给你最全面的知识和神聊话题,让你撑得住各种嗨聚场面

#留言互动#

在本文留言

9月20日前留言点赞数最多的

前3名将获得10元听读券

小懒再挑选2条走心留言

送5元听读券

快来留下你想说的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