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教师风采(致敬老师爱戏成)

扬州市仪征新集中学的语文老师陈久珑,不仅语文教得好,京剧唱得更是出神入化,有着扬州“李玉刚”之称。他在舞台上姿态优雅、扮相雍容,嗓音圆润、表演娴熟,演绎了众多千娇百媚的“女旦”经典形象,更让人佩服的是,靠自学成才的陈久珑将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带进乡村学校,撒播进了学生的心里。

京剧教师风采(致敬老师爱戏成)(1)

千娇百媚的扮相,惊艳了课堂!!!(猛戳小视频)

京剧教师风采(致敬老师爱戏成)(2)

自学成材 爱戏成“痴”

京剧教师风采(致敬老师爱戏成)(3)

张倩是仪征技师学院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她从新集中学毕业后,每逢寒暑假,她都会继续跟陈久珑学戏。

张倩说:“京剧表演有利于自己走出去个人交际,让人更有自信,自己好像有了一门手艺,到了新地方也可以利用京剧展示一下自己。陈老师的爱心和坚持感染着我,让我有信心去努力的传扬京剧。”

张倩只是陈久珑带的“徒弟”之一,这么多年来,经他亲授京剧表演的学生有三百多人。

陈久珑老师说:“我带的第一批的孩子,他们已经大学毕业了,每年都会有二三十名学生不断地加入,像今天还有上高中的孩子,还要到我这来学,他们都喜欢到我这儿继续深造,我很欢迎。”

陈久珑走上京剧表演道路纯属偶然。1994年,16岁的他看到了“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电视节目,便被京剧艺术的无限魅力所征服,萌生了学唱京剧之心。那时,对于一名农村少年来说,想要拜师学艺没有“门路”,他只有一个笨办法,那就是周末骑着自行车到扬州城里四处搜寻磁带去“模仿”。

陈久珑说:“自己到扬州去收集相关的京剧书籍和磁带,甚至后来的碟片,都是自己先自学,经过几年后,到扬州去上大学,进入扬州票界跟一些专业老师慢慢接触,才走上了更正规系统的学习道路。”

2000年,陈久珑从扬州教育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仪征新集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这位会唱京剧的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不按套路“出牌”,时常在课堂上穿插京剧知识,高兴起来了,还唱上几句,很多学生爱极了他的课堂。而陈久珑课余也从未放弃对京剧的学习和表演,这时,一些“非议之声”传到陈久珑的耳里。

京剧教师风采(致敬老师爱戏成)(4)

陈久珑说:“他们觉得一个小伙子怎么学旦角儿,在舞台上扭扭捏捏,是不是太娘,但是我是个这么多年走过来,在台上要美,要比女人还女人,在台下要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走自己的戏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陈久珑的座右铭,他一心沉浸在京剧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他将走穴挣来的钱和工资都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和服装道具,即便成家有了孩子后,他对“京剧”的热情依然不减,甚至潜力默化地影响着女儿。

陈久珑说:“我在生活中一直比较节俭,比如我直到现在都不开车,把自己的精力包括财力,最大限度地用在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通过自己去收集,拥有更多的梅派服装、道具,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我觉得这是最能让我快乐的事情。”

陈久珑的大女儿陈隽芊说:“在上班和下班途中,他也会踏歌而行,从小爸爸就经常在我耳边唱戏,也让我对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不计回报传承国粹 拒绝“高薪”扎根家乡

京剧教师风采(致敬老师爱戏成)(5)

陈久珑和女儿陈隽芊搭戏剧照↑↑↑

在陈隽芊三四岁时,小小的她就唱老生和爸爸陈久珑登台“搭戏”。,不过,几年之后,陈久珑的“徒弟”就不再仅限于女儿了。2009年,为响应“京剧进校园”号召,新集中学依托乡村少年宫平台,尝试开展京剧特色项目建设。“新菊少年京剧学社”成功组建,从初一、初二年级开始普及京剧知识和传统文化,陈久珑利用节假日、课余等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强化训练,教授京剧演唱和表演、编排精心设计的节目。冬去春来,午休和寒暑假成了一种奢望。

陈久珑说:“我们初中了只有三年,面临的中考严峻的升学压力,我们所能用的时间,其实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就只有利用那些边边角角的周末或者是中午啊,反正就是零零星星的时间,我们把它聚少成多,我要跟孩子们争取天天见面,不要多,一天10分钟、15分钟,我们坚持下来就有效果,就能够慢慢地学会一些,我们也能排练节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集中学京剧特色教育如今已硕果累累,校本教材《国韵新中》横空出世,陈久珑所带的“新菊少年京剧学社”多次应邀登上央视舞台,参加省市级各类大型演出,孩子们凭借华美的舞台呈现、扎实的表演功底赢得了一波赞誉。2016年,新集中学成功获评“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在仪征尚属首家,在整个扬州也是凤毛麟角。

京剧教师风采(致敬老师爱戏成)(6)

央视主持人采访陈久珑的学生↑↑↑

随着 “新菊少年京剧学社”名气越来越大,陈久珑也被赞为扬州的“李玉刚”,曾有扬州市直等学校向他抛来橄榄枝,邀他加盟。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却被他婉言谢绝。

扬州市仪征新集中学校长戴中胜说:“陈老师对乡村教育的事业非常热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扬州的市直学校来挖他这个人才,高薪聘请,但是他对农村孩子比较偏爱,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所以有他对孩子的关爱,也带出了一帮在京剧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孩子。”

在陈久珑的心里,他装着乡村孩子对学习京剧艺术的渴望,母校为了京剧普及投入了那么多,自己怎能一走了之?他愿意一辈子扎根乡村,做孩子们的戏曲引路人。

陈久珑说:“其实,我们在这里能够教给孩子的并不多,因为时间很有限,就是希望哪怕是通过皮皮毛毛的,都能够让他们对戏曲或者是京剧有所了解,能够不讨厌、不排斥,甚至去喜欢它,我觉得这就非常有意义了。”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明玉花 编辑/赵恩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