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写给焦母的信(多年后再读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写给焦母的信(多年后再读孔雀东南飞)(1)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汉乐府诗歌的经典之作,其叙事如画,叙情如诉,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无意识地带着作者的感情色彩去读的,读到的往往是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然而,当我们脱却了童年的稚涩,以成年人的眼光再去重温这个故事时,却发现真相往往就隐藏在那个被遗忘的角落,只要我们轻轻翻开它,会发现其实焦母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是她那长不大的"巨婴"儿子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写给焦母的信(多年后再读孔雀东南飞)(2)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段排比是刘兰芝向焦仲卿哭诉的台词,后面还有很长一段,其目的无非是告诉焦仲卿一个意思:我这么优秀,你妈却不知道珍惜。为了使火药味更加浓烈,刘兰芝总结成一句话"君家妇难为",您家的媳妇儿难做啊!又说"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意思是:你现在就跟你妈说吧,趁早把我送回家得了。

刘兰芝提出了"遣归"这件事,看来她确实受够了,所以话头有些狠。不过话说回来,自己受了气,跟老公抱怨几句倒是没什么大不了,无非是求安慰。可焦仲卿却认真了,立马就去找母亲理论,还撂下了收不回去的狠话:"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写给焦母的信(多年后再读孔雀东南飞)(3)

如果休了兰芝,这辈子再不娶妻!焦母听完很生气,要把儿媳送回去。而这时,焦仲卿也软下来了,虽然嘴硬得像块铁,但回到屋就对刘兰芝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你先回家吧,我去府里办点事,回来就去接你。

不得不说,焦仲卿找的这个理由很差劲,一般骗媳妇儿都没这么说的: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老婆都被赶走了,他却说要去工作?看来那一年的庐江府最佳员工非他莫属了。他之所以说要"报府",就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恰恰体现了他软弱的一面,想要挽留妻子却又害怕母亲,遇事犹豫不决,不知该怎么办,只好想了这么个馊主意。果然,过了很久,回了娘家的刘兰芝都没等来去接她的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写给焦母的信(多年后再读孔雀东南飞)(4)

刘兰芝被休,来上门提亲的人却络绎不绝,什么县令家漂亮文雅的三公子,还有太守家娇美俊逸的五公子。但小解认为,这些提亲的情节绝对是《孔雀东南飞》作者的凭空想象,为啥呢?你想呐,独尊儒术的汉代多注重女子贞洁啊,你一个被休掉的"二手玫瑰"还想被县令、太守抢?难道庐江府没女人了?你以为你是仙女啊?

作者之所以虚构这些,就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即推动焦仲卿去找刘兰芝。听说刘兰芝被许配给了别人,焦仲卿找上门去,上来就立下了flag:"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祝福你走向了富贵之路,而我就一个人去死吧!

看,是焦仲卿首先提出了"殉情"的说法。

孔雀东南飞写给焦母的信(多年后再读孔雀东南飞)(5)

焦仲卿作为一个大男人,当初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唯唯诺诺,不敢做决断,现在到了事情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他不仅不想办法去解决,反而以死来逼迫刘兰芝,以死来逃脱责任,这就是他能想到的解决办法。这不是"巨婴"是什么呢?

可是,他以死威逼刘兰芝又有什么用呢?刘兰芝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人啊,嫁不嫁不是她自己能说了算的。所以,面对焦仲卿的无理取闹,她只能选择"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在某种程度上说,刘兰芝是被焦仲卿逼死的。焦仲卿觉得违背母亲的意愿是不孝,殊不知他殉情而死,留下无人侍奉的老母,难道不比违背意愿更加不孝吗?

如果焦仲卿能够多点主见、多些担当,那么"自挂东南枝"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