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了制服什么事都可以做(穿上制服就能获得)
30万,19天,能拍出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真粗糙。
真彪悍。
说的是一个没有褪色的社会寓言:
一件衣服,能有多大的魔力?
《制服》
2003年的电影。
好像,也是只能属于那个时候的电影。
灵感来自于真实经历。
导演刁亦男的弟弟,高中没上完就出来混社会。
有一次,他在公共汽车遇上了一个假警察,那个假警察抓了他,还带他去亲戚家索要罚款。
这个没头没尾的故事,让他产生了无限兴趣。
于是刁亦男写成了剧本,贾樟柯帮忙凑了点钱,顺便当了把监制。
低成本,非职业演员,底层人物,还真有点像《小武》。
但是它又多了一点魔幻和讽刺。
制服,一种最高级的中式诱惑。
01
都是那件制服惹的祸。
主人公王小建,一个裁缝,每天和衣服打交道。
经营着一个铁棚搭建的破烂裁缝铺。
从社会背景上看,相比于《小武》的小镇青年,这部电影更接近《任逍遥》。
都市,国营工厂,下岗潮。
△ 看到买断工龄的钱:“妈,你不会抢银行了吧?”
工厂效益不好,一代人被他们依附的“单位”剥离出去。
旧的生活制度瓦解了。
新的出路又在哪?
年轻人进不去厂,一时又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只能“社会”着,飘着,好像任逍遥。
王小建是一个比较老实本分的青年。
做裁缝,辛辛苦苦替人家做件衣服,就收十几二十块钱。
但还能怎么样?
老老实实,熬着呗。
母亲无业,父亲是搪瓷厂下岗职工,还瘫痪在床,一家人挤在背阴的破旧筒子楼。
都说少年穷。
穷的哪里只是钱。
穷感情。
20好几了还光棍一条,遇上喜欢的姑娘,一个漂亮的小卖铺店员,刚要搭讪,人家一点好脸不给:
要买买,不买走。
更穷尊严。
胆子小。
在游戏厅里打游戏,好不容易赢点钱,被比他小的混混抢走。
连口中唯一那根给自己鼓气的香烟,都叫人一巴掌打落。
好像什么人,都能在他头上踩一脚。
一次去厂里给父亲的情况登记,被门卫当闲杂人等驱赶。
好不容易溜进去,倒霉如他,又碰上失业员工闹事。
他们找不到领导,看到小建,不管三七二十一,当成出气筒。
小建还因为卷入闹事纠纷,被带去调查。
他蹲在墙角,警察,厂里的人,保安,全都可以骂他。
可这事明明就跟他没关系。
而他只能掩面,不敢面对头顶压抑的世界。
这样无法喘息的日子,有天,被一件警服打破了。
那本来是被送来熨烫的。
结果到了时间,还没人来取这件制服。
小建送上门,邻居才告诉他这位警察出了车祸。
那,还会有人来取吗?
说来也是神差鬼使,这件制服,好像是在寻找附身的主人似的。
王小建在回来的路上,风雨交加,他的衣服被淋湿了。
没办法,只好暂时换上了那件制服
不然,他哪敢动这心思啊。
结果就像魔法那样。
王小建换上了衣服,他的世界好像也换了副面目。
一位恰好也来避雨的女孩走上前来。
警哥,借个火
这称呼,这语气,这态度,是他从小到大一辈子没体会过的啊。
那一秒,他成了一个有身份的人。
小建从此过起了两种生活。
平时,他依旧是那个窝囊苦闷的底层裁缝。
但一穿上制服,他就拥有了之前不敢想象的一切。
02
关于制服的电影,近些年还有一部,《冒牌上尉》。
战场上的逃兵本来要被处死,结果因为捡到一件上尉的制服,从此获得了开挂的人生。
每去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人就对他马首是瞻。
尽管这件制服里的“内胆”,只是一个19岁的新兵。
一开始,获得了制服,你得扮演新的身份。
但后来就会发现
你都还没开始演,人家已经自动入戏了。
小建的“上岗培训”:
对着交警,学习指挥姿势。
小建的实践:
嗐,根本不需要花里胡哨那一套。
往那一站,还没说话,车里的人像一笼市场上的鸡,六神无主地等候发落。
不知不觉地,制服开始长到了身上,成为你人格的一部分。
一个细节,抽烟。
刚穿上制服的小建,紧张,惶恐,抽烟的手好像不听使唤。
没多久,他已经熟练拿捏了气质。
自信,就是这样由内而外。
制服当然不是入戏好玩那么简单。
制服换来了爱情。
跟他借火的女孩,音像店店员莎莎,成了小建的女朋友。
这个来西安打工的外地女孩,把他当成了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
制服带来了生财之道。
因为父亲需要一笔不菲的治疗费用,小建打起了歪主意。
他在郊区的路口,守株待兔。
每日总能抓住那么些人,让他们上交罚款。
一身制服的小建,终于超脱了自己的阶层。
他开始俯瞰这个社会,周围的人都要仰着他的鼻息。
被制服附身的人,仿佛中邪了一般,也露出了比平时更凶狠的爪牙。
比如拦到了一个运西瓜的司机,他张口就要300。
在那个年代,这相当于半个月工资了,司机委屈想要辩解,他威胁道:
要不然上警队,再给你多罚100。
你以为这完了?
司机刚要走,小建肆无忌惮地说
载我一段
他兀自坐到了副驾驶,司机手里的瓜摔到地上。
那愤怒,无声,炸裂。
一件制服,在两个原本同属于底层的人之间,划分出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
制服换来了尊严。
而这个社会里一个人的尊严,好像总是以牺牲另一个(或者更多)人的尊严为前提的。
制服,是权力的符号。
它规定了尊严的分配模式。
《制服》清楚地展示着发生在小建身上的某些变化。
但这还不够。
它更让我们看到了,到底是什么塑造了一件制服的力量。
03
《制服》不止一次在细节处强调着“身份”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
只是设置在千禧年初,官本位思想依旧严重的古都西安,更显得典型。
小建的父亲进医院时,因为工厂兼并问题,他的福利证明作废,高昂的医疗费无法报销。
他拿出烟来,想寻求医院的通融。
对方张口便问,你是做什么的?在哪里(高就)?
看小建被问懵了的反应,显然,他长期游离在这套话语体系以外。
后来,再来到医院时,他直接穿上了制服。
再也没有人问他:你是干啥的?
身份的困境,不仅体现在王小建身上。
电影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对照。
小建的女友莎莎,也拥有一套“制服”。
平日里,她总穿着那套清纯的白裙子,在音响店工作。
但另一个身份,是一名出台小姐。
在发现小建是假警察之后,她并未拆穿。
有意思的是,小建发现她的另一身份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装作毫不知情。
二人心照不宣,穿上各自的制服,三分真情,七分做戏。
人人都需要一个得以庇佑的身份才能活下去,哪怕是虚假的。
而人,又是多么容易就沉溺在这种幻觉带来的短暂满足中。
电影里,还有一个人物很有意思。
工厂门卫。
小建去工厂给父亲做情况登记,门卫指着那块“闲人免进”的牌子,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去。
看到了吗。
一个门卫也有他的“制服”。
哪怕那只是一件没有字的白色汗衫。
在这件制服下,他有了平时说话没有的声量,平时做人没有的气焰。
不需要听任何解释,不需要了解任何诉求。
只要认准上级下达给他的那条“闲人免进”。
甚至。
在小建因为卷入工厂闹事被警察审讯时,他也有权在一旁辱骂小建。
后来,穿上了制服的小建,从一个被欺凌者的身份,成为了欺凌者,肆意报复这个压抑他的社会。
那个曾把他拦在门外的保安,被他穿着制服狠狠揍了一顿。
或许。
保安当初那样对待小建,也是发泄在别处收到的无处可去的怒火……
而那个摔碎西瓜的司机,此刻有没有可能正在别处,对着什么人作威作福?
Sir惊叹于《制服》结尾的讽刺。
一个穿着制服的假警察,被穿着便衣的真警察识破。
那是无比荒谬的一幕
两个普通人,让一个“警察”蹲在地上。
两个普通人,在追一个逃跑的“警察”。
其实制服没有改变任何事。
它没能让小建打破权力与身份的社会规则。
还是如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写: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
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
穿上制服的小建,看似在抵抗,在报复。
不过还是在寻找那个更低的“台”而已。
他打的是门卫,坑的是货车司机,骗的是外地打工妹。
那些表面上赋予小建“造反”“抗争”的力量,反而更证明了这种规则内核的难以撼动。
用魔法打败魔法,不会改变什么,只能代表魔法本身的强大。
就像贯穿全片的一个动作——蹲。
这个屈辱的动作不会消失,总有人要蹲,只不过是看换谁来蹲。
其实制服有很多种。
有不同的颜色。
它可以是蓝色,可以是绿色,可以是白色。
最留恋制服的,也许正是那些除了制服,一无所有的人。
《芙蓉镇》王秋赦,失去了他绿色的制服,红色的袖章,衣衫破烂。
依旧在街上敲着破锣,喊着:运动了,运动了。
令人心悸的是王秋赦这样的人。
也是那一件件,在风中飘荡不定,随时等候着附身新的宿主的制服。
挡住背后一个个具体的面目。
也挡住一句句愤怒的话,和无声的白眼。
它甚至根本不指向具体。
可以以任何形式和名义,出现在任何时候。
有些事曾经发生。
只需一件“制服”。
也就可以再次发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