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初高中(在初高中是很重要的)

在初中下册开始接触牛顿第一定律,相信我们很多同学能够把它背下来,但是在应用这个知识点这一块,显得很是生疏。这个知识点如果只是在初中学也就好了,可是到了高中还要学它。这就让人有点难过了,不过这个知识点要理解也很简单。我们只要抓住这3个点,这个定理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它讲了什么?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个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初高中(在初高中是很重要的)(1)

牛顿第一定的发展过程。它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推理而来的一个定律。关于这条定理形成有3个关键的人物分别是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分别做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牛顿第一定律初高中(在初高中是很重要的)(2)

伽利略

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的实验,得到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因他在这个实验中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时间越长。所以他就推测假如没有阻力的话,那么小车就能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初高中(在初高中是很重要的)(3)

笛卡尔

笛卡尔的推论,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尔他对伽利略的结论进行了补充,也就是完善了这个知识点。他提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会改变,而且运动的方向也不会发生改变的,它将保持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初高中(在初高中是很重要的)(4)

牛顿

到了牛顿这里,他就对前人的结论进行了一个总结。他提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个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理)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人虽然研究是对的,但他们研究的重点在运动着的物理,没有考虑静止的物体。而牛顿把静止也考虑进去了。

到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思考,那么我们要怎样用这个知识点呢?

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结论就没什么用呢?当然是有用了,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一定要掌握的地方。我们可以分成三个角度去理解这个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初高中(在初高中是很重要的)(5)

一、牛顿第一定律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定受力的作用。

二、“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了两层意思。①是这个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②是这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此时它的作用效果与不受任何力时的效果是相同的。

三、“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初高中(在初高中是很重要的)(6)

这里面有几个名词一定要弄明白,一个是不受外力作用,重力就是外力,万有引力也是外力等等。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不是外力。还有一个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改变了或者运动的方向改变了。它们当中任意一个发生改变或者两个都改变都代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比如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没有发生改变,但是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了。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一直在改变。而如果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虽然方向没有改变,但是速度大小发生改变了,所以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发生改变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不懂的可以留言或私信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