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智能化发展的重点(关键工序无人化生产)

高铁智能化发展的重点(关键工序无人化生产)(1)

过去60个工人满负荷作业才能完成的产量,如今只需12名辅助技术人员就能完成。下一步经过优化设备和流程,一条生产流水线将减少至6个人。新年伊始,新建沪渝蓉高铁建设工地再传喜讯:目前我国高铁建设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双块式轨枕生产线在中铁上海工程局天门轨枕场正式投产,标志着在高铁建设领域走在世界领先位置的中国高铁在智能化建设领域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沪渝蓉高铁智能化双块式轨枕场位于湖北省天门市,承担武汉至宜昌段、汉川东至宜昌北1到4标段范围内约55.87万根双块式轨枕的生产任务。双块式轨枕是高速铁路无砟道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高铁运行平稳的关键构件。

目前,这条生产线已实现全部关键工序无人化生产。其中智能化生产线以中央控制系统为核心,依靠RGV智能小车物流系统为基础,通过自动化控制模式实现各工位的数据交互与工艺配合,并按照预设的流水节拍依次完成各工位生产作业,整条智能化生产设计节拍10min/模(可缩短至8min/模),轨枕平均日产量将到达1200根/天,月产量30000根以上。

截至目前,沿江高铁天门段全线桥梁工程桩基完成比例达到98%,承台墩身完成比例达74%,隧道开挖进度达到27%,今年的各项投资建设任务已超额完成。2023年,沿江高铁天门段路基、桥梁工程将全部结束,全线铺轨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全面铺开。

高铁智能化发展的重点(关键工序无人化生产)(2)

据了解,建设之初,该轨枕场围绕“质量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解放人力资源”的目标,成立科技攻关队伍,对智能传感、智能识别、精准定位等前沿技术进行科技攻关。经过技术人员近1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应用3大系统与12大主要智能工位配合的联动生产功能,可实现模具清理、脱模剂喷涂、预埋套管安装等11个关键工序无人化生产。轨枕场正式投产当天,“赵维刚”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通过工作室平台,实现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成果转化率。

作者:沈竹士通讯员:蓝浩田、高正宇

编辑:赵征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