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果蔬采摘(马鞍山和县丰收菜园子)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2月4日凌晨3时,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太平街道上的十多个蔬菜交易市场内灯火通明,操着各地口音的采购商们和当地菜农商讨着价格;挂着各地牌照的大小型货车进出往来,排着队打包装运各种蔬菜。爆棚的人气消融了腊月里寒冷的夜风。

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称号的和县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20多万吨,总产值达26亿元。

夏新发是一家工厂化育苗企业的董事长。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公司的物联网平台,平台上不仅显示着全国各地各种蔬菜的实时价格行情,还能随时调看厂区各大棚的生产情况。

马鞍山果蔬采摘(马鞍山和县丰收菜园子)(1)

菜园巡查。陶磊 摄

“大棚内都装有环境传感器系统、植物本体传感器系统,能24小时探测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营养状况,植物茎、叶的生长情况。”夏新发说,“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系统探测到的情况,自动启动排风、灌溉、补光等装置。这哪个环节都离不开电,没有强劲的电力保障,农业现代化根本无从谈起。”

2015年开始,和县引入“水肥一体化”“蔬菜物联网”“智慧农业”发展理念,打造从育苗到种植、加工、冷链运输全产业链现代农业模式。也是从这年开始,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加大和县当地电网改造力度,累计在该县投资41509万元,先后实施161个建设项目,改造10千伏线路高压线路47.6千米,低压线路149.4千米。

2月4日8时,刚一上班,国网安徽和县供电公司历阳中心供电所客户经理黄贵平就急急赶往太平村,他要为蔬菜种植大户李明才家15座大棚的用电设施逐个做个检查。李明才则在大棚里忙着铺设滴灌用的水管,他要赶在年前完成15座大棚的西红柿下苗工作。

2020年,种植蔬菜给李明才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入。在李明才看来,电力是他致富路上的大贵人:“这些年,无论刮多大风、下多大雨,大棚用电都有保障。去年水发得那么大,供电所连夜给水泵接电排水,菜地是没受一点影响。”

据黄贵平介绍,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后,当地的农配网已是十分坚强,以往遇灾害天气就停电、忙抢修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现如今,他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延伸服务,提前了解种植户们的用电需求,什么时候要滴灌、什么时候要给秧苗保温,不等种植户们开口,他们会及时解决好相关用电事宜,当好客户的电力大“管家”。

不仅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要帮助客户享受到优惠的电价政策。韩雷是一个经营蔬菜加工企业工商业户,在他的企业里,蔬菜从筛选、清洗,到速冻、包装,然后冷藏,整套流水线开下来,一年光电费就是90多万。

2020年疫情爆发后,韩磊的速冻蔬菜出口受到影响,“蔬菜长在地里不等人,我这里不收,种植户要亏本,我收下来不加工亏本,加工更亏本,当时可是真发愁啊。”

在这当口,客户经理上门告知,电费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加上前两年的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价10%,韩雷公司2020年光电费成本就降低了20多万元。“当时我对这些政策是一点都不了解,都是客户经理主动上门给宣传,同时还提供各种节能帮助,降低的用电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帮我扛过了那个难关。”韩雷说。

2021年,夏新发计划通过物联网,为种植户们提供从育苗到收购的一条龙服务;李明才的愿望是实现从灌溉到施肥、养护,手机App一键完成;韩磊是希望能上马中央厨房,不仅是为客户提供速冻净菜,还要为客户提供营养价值高、口味好的菜品。

2月4日,腊月二十三,和县人过小年。当地的商业中心小市口各商铺都排满了购买年货的人。

“这些年和县的蔬菜越来越有名,根本不愁销,加上今年蔬菜价格好又丰收,大家的荷包都鼓起来了,都想着要红红火火过个大肥年。”黄贵平说道。(祝捷 张春梅 昂晓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