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学霸唐晓琳(北大才女唐晓琳赴美深造)
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们的无知。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丧”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抑郁症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疾病,人人都声称自己有抑郁症,人人也都在伤害着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人们很难判断对方真实的精神状态,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家人,也有可能完全听不到对方心灵深处的声音。
相同的悲剧在不同的角落里重复上演,活在这个世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还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
出国留学的北大才女1985年出生的唐晓琳凭借着优秀的学习成绩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成为了2004级空间物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能够凭借自身努力跻身中国顶尖大学的她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中的翘楚,是天之骄子,也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已经足够优秀的唐晓琳仍然被危机感包围,她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不断催促她继续前进,考入北大并不是她学业的终点,更不是她人生的终点。
在结束了北大的学业后,她毅然决然地远赴美国留学,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专业领域的顶尖大学——犹他州大学。
但是阶段性的胜利并不能满足唐晓琳一步步提升的标准,进入学校的她没日没夜地参加实验,发表论文,她的刻苦付出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她比其它同学更快地获得了硕士学位,但是她仍未止步,也许从一开始,唐晓琳的目标就是拿到博士学位。
到此为止,唐晓琳仍然只是一个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学霸形象,她取得的成就已经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她攻读的专业属于国际公认的前沿学科,哪怕她在读完大学就选择工作,依旧会有无数的企业向她伸出橄榄枝。
唐晓琳对于学术研究的痴迷,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性格内向的她不愿与人交流,但是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查找文献,对比数据。
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唐晓琳就是普通中国学生的加强版,她更刻苦,更认真,也更严肃。
不过不同于硕士学位的一帆风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唐晓琳似乎遇到了麻烦,她的毕业时间被一次次推迟。
我们不知道是唐晓琳的研究遇到了瓶颈,还是美国大学有着严苛的标准,总之从唐晓琳到美国留学算起,她在美国一呆就是9年。
每个人都有苦恼,每个人的苦恼却不尽相同。作为常人眼中人生赢家的唐晓琳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苦恼,长时间的求学经历让她身心疲惫。
性格内向的她朋友不多,她几乎将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学术研究,对她而言这就是她的生命。
突然失踪2017年10月,唐晓琳的家人多次试图与她取得联系未果,开始寻求她同学的帮助。
但是唐晓琳本就不大的朋友圈中,竟然没有一人知道她的去向,只能通过社交媒体判断,唐晓琳最后出现的地点是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
一种不祥的念头出现在了唐晓琳家人的脑中挥之不去,他们开始联系当地警方,联系学校,请求他们帮助搜寻唐晓琳的踪迹,但是依旧一无所获。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噩耗最终还是传来,美国警方在金门大桥的下游处发现了唐晓琳的尸体,根据尸检报告判断,唐晓琳死于10月1日,死因是自杀。
唐晓琳的死讯由犹他州大学传出,但是邮件中并没有提及唐晓琳是因何而死。
作为唐晓琳导师的教授,也在第一时间清空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反常的举动,加上唐晓琳长达7年的学业,很难不让人将两者联想。
在一众网友的努力下,事件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不断延期的毕业时间,很有可能就是杀死唐晓琳的背后凶手。
两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的唐晓琳,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第7年依旧无法毕业,是因为她不够努力吗?
恰恰相反,据唐晓琳的同学和科研组的同事反映,唐晓琳永远都是团队中最后一个离开的。
是因为唐晓琳的天赋不够吗?一个通过中国高考考入北京大学,两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业的人,不可谓天赋不高。而且在唐晓琳就读期间,她在主流科研杂志上发表了6篇质量极高的论文。但即使是这样,唐晓琳依旧无法完成她的学业。
唐晓琳之所以前往旧金山,是因为当天有一场学术研究在当地举办,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唐晓琳放不下的依旧是她的梦想,她的科研工作。
唐晓琳用最决绝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她纵身一跃时甚至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究竟是什么杀死了一位热爱学术,前途无限的学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社会的冷漠一定是杀手的帮凶。
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唐晓琳并没有多少人可以诉说自己的烦恼,性格内向的她也几乎没有排解苦闷的方式。
心中的黑暗面渐渐占据了她的理智,导师的不负责任,同学的偏见,家人的不理解,社会的冷漠,一切一切让唐晓琳觉得这个世界不再值得留恋,她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话可说,唯有纵身一跃,才能帮助她解脱。
死亡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是终结一切的标志,只有活着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死亡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
如此简单的道理唐晓琳不会不知道,但是她依旧选择了死亡,因为她本身已经不再抱有希望。
结语比绝望更可怕的是迟来的希望。在唐晓琳死后,学校方面表示可以追授唐晓琳一个博士学位,就是唐晓琳生前为之奋斗7年而不得的博士学位,但是这一切对唐晓琳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不是我们放弃生命的理由,我们可以选择奋斗也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但是我们至少应该保留选择的机会,保留我们脆弱的生命,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既然我们看不到光,我们自己就应该化身为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