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大师的水平(大师展怎么展大师)

怎么知道大师的水平(大师展怎么展大师)(1)

怎么知道大师的水平(大师展怎么展大师)(2)

怎么知道大师的水平(大师展怎么展大师)(3)

◎刘婷

展览:蓬皮杜现代大师艺术展

时间:2016年10月7日至2017年1月15日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

一到上海就直奔上海展览中心,因为这里刚开幕了“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上海展览中心建成于1955年,原名“中苏友好大厦”,是50年代上海市建造的首座大型建筑,与北京展览馆一样同属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当天看完展览之后百感交集,因为作品给我太多惊喜。大师展之所以是大师展,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已经盖棺定论,都被写进美术史了,作为一个后人,只能是读着美术史,看着一幅幅熟悉的作品由印刷品转为原作的那种清晰和了然。所以不想谈作品,而是聊一聊展览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不得不说,策展和布展确实是一门学问,因为同样的作品以不同方式的呈现,是会对作品有加分或者减分的。

先说总体感受,一进门就有一排作品出现在面前,整个展览分为七八排,每排并列放置着大约十件作品,同一排的作品间会有空隙,透过空隙可以窥到后面好几排的作品。这样的结构并没有先睹为快的快感,有时候后几排精彩的作品会喧宾夺主,让人忽略了面前的这件作品。

展览参观过半的时候,回头看到每面背景墙的背面竟然都有一句艺术家所说的话,有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也有对作品的阐释。或许是展览场地空间所限,无法将艺术家的语句与作品并置,然而这样的布局给参观展览的观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由于每排作品至少有十件左右,而作品与作品间的空隙不足以穿过一个人,这就导致了我们需要看完一整排作品之后才能绕到作品的背面看艺术家的自述或对作品的描述,这种设计说是让观众们一脸懵圈也不为过。

从策展概念上来看,“碑林”和“里程碑”式的展示方式听起来超酷,可是看上去却有一种进入到了某艺博会的即视感。作品“多”且看展“挤”——在观众多的时候人和人之间无法轻松地避过对方;而如果有人要用专业器材拍照的时候,周围的观众得躲在稍远的地方以避免拍摄的人镜头里有太多作品以外的东西。

再说环境,由于作品背景墙全是清一色的白色,整体看起来很统一。但是并不是每幅作品都适合在白色背景下展示,有些不那么现代的作品在白色背景墙的衬托下就显得非常单薄。但是白色的环境色对于设计展倒是非常适合,因为现在的设计展更多的是强调设计产品的概念,从设计效果图来看,几乎都是白色的背景。而对于油画,尤其是以20世纪的油画作品为主的展览,统一的白色背景或许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但前文所述作品背后艺术家说的话则是被刻在红黄蓝绿色的底色上,是有很深刻的意义的。因为位于今天巴黎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最著名的特征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而这些管线被鲜艳的颜色所强调,且颜色的运用恰与本次展览所用的颜色一致——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自动扶梯是红色。

跟我一起去的同伴问我,为什么有几幅作品看起来风格很像,中间却隔着几幅画风突变的作品?

这的确是策展人的良苦用心,官方介绍上说“策展人以‘一年,一位艺术家,一件作品’的策展思路,以1906年到1977年的时间跨度,从蓬皮杜艺术中心浩如烟海的馆藏中选择作品。其中,1906年是重要的艺术流派‘野兽派’的诞生之年,同时也标志着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作品的开端,而1977年为蓬皮杜艺术中心正式落成并对公众开放之年。在这72年的时间跨度中,策展人共选出71件作品,缺失的是1945年,策展人以这种极为特殊而深情的方式来纪念二战的结束。”

一个年份只选一个艺术家的一件作品这个概念特别有意思,但是就像是按年份编写的美术史书一样,容易让读者混乱。因为二十世纪的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至家家户户,而艺术家们几乎都在小圈子里交流活动,甚少能够联通全世界,所以跟现在的信息时代相比更像是闭门造车,隔个几年在不同的国家产生类似的风格流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做一场编年展的结果就是容易让观众产生以上疑惑。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确实是个值得看的展览。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模型旁边写着一段话:我们都应该感谢蓬皮杜,因为他本来可以选择建一座工厂或者是一个军事基地,而他建了一座美术馆!

150块的票价虽然不算便宜,但是对于一次性能看到这么多大师的重量级作品来说还是很超值。艺术史上的一颗颗巨星因为被像蓬皮杜艺术中心这样的机构收藏起来并展示给全世界的所有观众不至于消亡,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庆幸的,而国内的机构越来越多地引进这些优秀的展览对于学艺术的我们以及艺术爱好者来说更是幸事。用其中一位艺术家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在这个基于物质的世界上,艺术家也许是能够让人类世界关注人类本身的最后一批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