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下数学2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教学设计)
1 《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2011课标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6-7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让学生初步接触有余数除法竖式可以记录分物过程和结果,充分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过程,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本节课的内容还包括根据实际情况将余数“去尾”或者是“进一”,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竖式记录分物的过程和结果,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通过将余数“去尾”或“进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将余数“去尾”或“进1”。
【教具准备】 课件、教具、授课软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歌曲引入:同学们,首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歌曲中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播放歌曲《排排坐分果果》。
2 生:他们在分果果。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分过什么?(分蛋糕,分糖果,分月饼……) 评价:你们真是乐于分享的好孩子!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东西的情况 ,你们看,这些是野营小队的小朋友,他们遇到了分东西的一个数学问题呢?(出示情景图)
2.从题目中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呀? 预设: 13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
3.追问:数学问题是? 预设: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4.追问: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一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将摆出的结果分享给大家:每人分
得4个,还剩下1个。 最后分到只剩余一个了,问学生:还能再分吗?为什么不能再分了? 生:因为只剩下一个了,不能再平均给每一份分一个了。
5.追问:谁能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13÷3=4(个)……1(个)
6.导出课题 师:我们学习的加法有加法的竖式,减法有减法的竖式,那有余数除法呢?肯定也有它的竖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也就是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以音乐开启课堂,进而引出学生熟悉的野外活动为场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 设疑:除法的竖式长什么样子呢? 展示: 每份的数量 分成几份 总的数量 分去的数量 余下的数量 师:与你想象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师:“厂”在除法竖式表示“÷”的意思。 2.微课加深竖式印象 观看一则微课,加深对竖式各部分含义的记忆。 3.探索算法 师:竖式可以记录分东西的过程,你们想看一下吗?结合刚才的野果题目,我们来填写一下。 找一生协助再分一次野果,请注意这一次每份是一个一个地分。 如图: 里填什么?为什么? 生:填 13,因为总的数量是 13 。 这一撇的左边填什么?为什么? 生:填3,因为分成的是3份。 这一横的上面填每份的数量,现在是几个?生: 1个。 1 3 1 3 ? 现在一共分去的数量是几个?生:3个。 ? 现在余下的数量是几个?生:10个。 像以上过程一样,接着再书写记录第二次分物过程的竖式。 第三个竖式可以让学生尝试在黑板上书写,以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
4.交流算法,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刚才我们用4个竖式记录了分物的过程和结果,你们知道哪个竖式表示分物结果吗?(最后一个)而哪些竖式表示分物的过程呢?(前面三个) 那你们认为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
生1:我认为过程比较重要,没有这个过程,哪里可以得到最后这个结果呢! 生2:我认为结果比较重要,没有结果,我们就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4
师:说得真好,我们就是运用了这些过程才一步步推算出了结果的。所以两者都很重要,可是如果需要我们答题的时候,如果全部都写的话,时间上比较慢,而且也比较麻烦,所以呢,我们约定,书写竖式的时候就只用书写这最后一个竖式就可以了。前面的竖式只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分物过程,你们可以在脑海中想一想,也可以在草稿本上练一练。
6.强化竖式计算技巧 结合横式,交流竖式的各部分名称。
4 商 除数2 1 3 被除数 1 2 1 余数 那12呢?12表示的是分去的数量,激发学生发现它是商和除数的乘积。 继续激发学生发现余数1是怎么得来的,它是被除数减去12得到的。在除 法的竖式中还隐藏了一个减法的竖式。 有了这两个发现,将使得除法的计算变得容易许多。 那如果要检验竖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我们要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只有在最后一个竖式, 余数是小于除数的,在前面三个没有分完的竖式中余数是大于除数的。 掌握了以上做题技巧后,就可以开始闯关运算了。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根据实际问题将余数“去尾” 谈话:我们一起来闯关练习吧,有
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有22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个?赶快用你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吧!(用算式表示出来,再用竖式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22÷4=5(个)……2(个)(让学生学会用余数小于除数判断竖式除完了没有) 2.强化计算 14÷3= 27÷6= 39÷7= …… 1 4 3 5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竖式练习,让学生充分掌握竖式计算的算理,并能熟练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做题技巧,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4.根据实际问题将余数“进1” 谈话:刚才我们帮助野营小队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其实他们还遇到了其他的数学问题呢。 预设:(1)48个蘑菇,平均分给9人。(2)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
3)有13根玉米,每人分4根。 全班交流:提出数学问题。
(1)48个蘑菇,平均分给9人。每人分得几个,还剩下几个?
(2)野营小队共17人,每顶帐篷住3人。一共需要搭几顶帐篷?(
3)有13根玉米,每人分4根。分给几人,还剩下几根? 同桌交流你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做一做。 其中题目(2): 17÷3=5(顶)……2(人) 追问:需要搭几顶帐篷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5顶(2)6顶 小结:虽然商是5,但要根据实际问题将余数“进1”,因为剩余的2人也需要1顶帐篷,所以一共需要搭5 1=6(顶)帐篷。 其中题目
(3): 13÷4=3(人)……1(根) 追问:4和3分别代表什么含义,4表示每份的数量,而3表示的是分成几份,提示学生在除法竖式中,分成几份和每份的数量的位置是可以交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谁是除数,谁是商。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总结全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真不错。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答案多样,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先学习了竖式的各部分含义,接着用有余数除法竖式记录了分物过程和结果,然后学习了竖式的写法,竖式在除法中的各部分名称等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梳理回顾,从而初步形成知识建构的意识。 6
2.竖式练习的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计算竖式,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余数小于除数,如果余数大于除数说明还没有分完;书写竖式时个位对齐;书写结果时,不要将商和余数写反了;书写竖式时,最好要用尺子,并且除号的那一撇不能写太长了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新知。】
五、介绍课外知识。
今天所学的竖式,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的,他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一名律师,经常往返于各大城镇,他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
六、板书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