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1)

用文字照亮世界,照亮人心,照亮未来人类的生活

岁月如金

“文坛劳模”贾平凹

文/ 程华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2)

贾平凹在文坛有多个称号,比如“鬼才贾平凹”“文坛独行侠”和“文坛劳模”。其实,这些称呼并不冲突,如果没有异于常人的“鬼才”,很难被称之为文坛上的侠客,而独闯文坛天下的气魄,要靠一部一部作品说话,需要劳模般长期伏案写作的实干精神。就文学创作而言,“鬼才”若指其才华出众,“侠客”则指其形成了独特的派别和风格,“劳模”则指具有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一般而言,一个人才华出众,就会恃才傲物;或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往往就会以逸待劳。只不过,这些称呼,在贾平凹这里,得到了统一,这是尤为可贵的。

“鬼才”最初是孙见喜对贾平凹的评价,《鬼才贾平凹》也是孙见喜评价贾平凹的一本书。鬼通诡,如若形容贾平凹,有两层意思,一有“诡道”之意,常指出其不意,行文做事不能用普通和常人之理来评价。费秉勋在《贾平凹论》中将贾平凹的创作特点概括为“多转移,多成效”,是对贾平凹创作出其不意的极好的形容。贾平凹即使在早期试笔阶段,也不会按照一种模式写下去,力戒和主流文学叙事拉开距离。比如,在一次访谈中,他说,当文坛上流行伤痕、反思文学的时候,他就避免写伤痕,而是将眼光投注到故乡的山水风物上,这就有了《商州初录》,作品中浓厚的地域文化因素,被韩少功称之为找到了文学创作的根。而当寻根文学如火如荼之时,这个寻根文学的元老尝试一种新的写作,这就有了他的山匪系列。只是,这时候的贾平凹没有如《商州初录》时期一味地在作品中铺陈商洛地方的风物民情;没有在商州地域文化背景下叙写人们新旧观念的冲突,如《腊月·正月》《鸡凹窝的人家》;也没有用知识分子的理念叙写传统道德和现代观念的冲突,如《天狗》《古堡》和《黑氏》。以《美穴地》《五魁》《白朗》等为代表的系列山匪小说,突破了寻根的模式,借助匪类传奇故事,离开现实叙事,深入到历史和人性深度,可以说是较早的新历史小说的尝试。仅只1984——1990年,短短6年的时间,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就处在不断探索之中,这种求新求变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3)

贾平凹创作中的“鬼”还有“鬼魅”之风,贾平凹出生于具有秦雄秀楚的商山洛水之滨。楚国民众信鬼好祀,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神可通人,祭祀鬼神可获多福,因而灾祸不兴。商洛山地寺庙广布,说明民间文化中鬼神之说盛行。贾平凹认为,神是被敬奉的鬼,鬼是被驱赶的神,神鬼是人意识世界的产物。尊重与敬奉神鬼是他自儿时便耳濡目染,已渗透到其精神世界中。人、鬼、神、兽在作家的意识世界中并行存在,滋生神奇鬼魅的文学艺术想象。可以说,“鬼魅”是其重要的文学审美品质,贾平凹借助“鬼魅”之风,提升了文学的审美境界,这也是其被称为“鬼才”的主要原因。

当贾平凹寻找到文学创作的根据地,并在这根据地上用笔深耕,创作出累累硕果,形成独具特色的商州文学世界的时候,这个“文坛独行侠”的称号已经当之无愧了。文坛需要“独行”,因为文学创作的原创性质,不允许丝毫的复制和类似。每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是有梦想的,那就是自成一家,自立宗户。很多具有“鬼才”的人,最终江郎才尽,那些80年代初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很多人现在已经不再写作,究其原因,其实是没有鲜明的自我标识。文学创作的鲜明标识就是风格,风格是对多年来创作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基础上,形成对文学的独特认知。一般而言,有文学理念的作家,其创作生命力也较强。贾平凹在1984年的《“卧虎”说》中就阐明自己的文学理念,“用中国传统的审美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和情绪”,贾氏认为,文学创作,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视野和思想,一是技巧和形式,作家在视野上要向西方开拓,要有世界视野,在写作技巧上则要用能体现中国人审美习惯的中国经验。《“卧虎”说》重点说明他对传统“以象写意”创作技巧的体认,在1989年的《太白山记》中则是对“以实写虚”写作技巧的实践,在之后的《白夜》《怀念狼》《秦腔》中,则是对这种写作技巧的成熟运用。在《四十岁说》中,贾氏强调学习西方,最重要的是用“现代意识”提升艺术境界,之后的《高老庄》《怀念狼》《秦腔》等作品则是现代意识视野下的积极实践。贾平凹在自《废都》之后的每一部作品《后记》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理念。经过多年的文学实践,这种既具世界视野又有中国经验的创作观念愈加成熟,也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大道。术无道则不立,贾平凹在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之道,在中国当代文坛和世界文坛上也有了自己的地位。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4)

一个作家,一旦在文坛上确立了地位,则往往容易坐享其成。我们之所以称贾平凹为“劳模”,是因为他如同耕地上的孺子牛一般,俯首创作,远离喧嚣和热闹,心手一处。迄今为止,已创作长篇小说十七部,各种版本的中短篇小说集上百种,此外,还有散文、诗歌、书法和绘画作品,已累积千万文字。特别是作品《极花》出版后,文坛劳模的称呼愈加响亮,这是因为,贾平凹的创作实绩是有目共睹的。自2000年出版《怀念狼》以来,十余年的时间,先后出版《秦腔》(2005年)、《高兴》(2007年)、《古炉》(2011年)、《带灯》(2013年)、《老生》(2014年)以及《极花》(2016年)《山本》(2018年),每二至三年即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可贵的是,贾平凹的作品从图书出版到市场销售再到读者评价,都居高不下,在市场体制下,能做到口碑和商机的双赢,只能说明其作品创作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5)

文坛劳模,在贾平凹而言,不仅仅是比一般人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在于贾平凹四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齐白石老人从一个穷人家的木匠成为一代大师,在叙述其作画经历时说道,一辈子画画,只有两次十几天的时间没有画,一是为母守丧,二是躲避战乱,其余时间,天天都在画画。贾平凹也一样,创作成果的背后是非比寻常的精力的付出。除小说创作之外,贾平凹在散文、诗歌、书法和绘画创作中都能自成体系,是一个艺术素养相对全面的作家。贾氏崇拜古代才子苏东坡,一直以苏子作为为人为文的典范,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创作之余书法和绘画,书法和绘画既是贾氏文艺创作的余事,将文字无法表达的情感借助书画传达;同时,在书画创作中,善于读帖,观察古书或碑帖上汉字的起承转合笔势,然后在日日的钢笔写作中融会贯通;又因为贾平凹喜欢汉魏碑帖和民间碑刻,又加之时常在西北民间行走,因而在写字书画中就加入了苍茫遒劲的笔峰,其书法拙朴有力,市场价值颇高。我们感慨贾氏的多产多金,其实,这都是他日日练笔所致,而且,不论文字、书法和绘画,写作练字到了一定程度,文学艺术之间也就互通有无,都是作者情与思的表现。

在贾平凹的《我是农民》和《祭父》中,有一段相似的画面描述,他和弟弟栽凹小时候背柴,不到歇脚地绝不停下来,而歇脚地往往是人负重能力的极限。后来在文学创作中,他也像背柴一样,坚持到人创作能力的极限,不断挑战写作的难度,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韧性战斗精神,这也是从商洛山里走出来的贾平凹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品质,保有这种坚韧和认真,贾平凹这个商洛的小个子,一步一步,被称为“文坛鬼才” “文坛独行侠”,不论鬼才还是侠客,如若没有创作上这种罕见的坚韧精神,“鬼才”会成为一时的称号,“侠客”也会名不副实,恰恰是他的坚持,成就他今日的“文坛劳模”,成为文坛劳模的贾平凹,也才会让读者反思其一路走过的艰辛之路。

我们喜欢劳模这个称号,因为这是对一个人在工作上和事业上最好的嘉奖和称谓,贾平凹当之无愧。

(本文摘自【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6)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7)

作者简介:

程华,女,陕西韩城人,商洛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出版专著和随笔两部,发表相关学术文章二十余篇。兼任商洛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商洛市写作学会理事。

秋天贾平凹(程华文坛劳模)(8)

商洛文学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