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知识之答疑解惑001 宇宙识相论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证而竭焉”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古圣先贤们都会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空性真正表达的,是没有任何实相性存在的情形,那正是意识态的本来面目。我们对空无的理解,总会受到先入为主的认知习惯的干扰。要知道宇宙空间是宇宙意识的无私奉献!意识空间之前,还没有宇宙空间这回事。空无不是在现有的空间中寻找,意识空间发生在空无之后。那时没有混沌,没有奇点,没有你能想象到的一切可能性。

那么空无的意识态,又是如何显现成为现实世界的立体物相的呢?除了借鉴现有的经典理论,我们更需要拥有属于这个时代自己的解读方式。古人以智慧之光照见真相,并将所得授与众生!而我们要做的是点亮整个宇宙,让它的真容直接呈现在世人面前!

尝试用意识想象回到空无时刻,你会发现,即使你能让整个世界在意识中湮灭,这个正在活跃的想象念动本身,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消失。当世界只有这个意识念动存在时,更是失去了可以助其消失的一切外因。所以无论世界如何生灭,这个意识心都会永远存在!并掌控着世界生灭的过程。因为它无法消失,所以它一直都在!它是超越生灭概念以及所有认知局限的东西!我们用生生灭灭的局限认知,永远都无法理解宇宙意识的不生不灭!有形有相必然有生有灭,无形无相本身就已超越生灭!可以有动,静的区分,却无生,灭的概念。

可以生灭的世间事物终是虚妄幻象,不生不灭的原始意识才是唯一的“真实”!当然,不同的人会赋予它不同的名称。以它的思维能动性与思想意识类似这一点来看,没有比“意识主导”一词更适合它的词汇了。“物质不灭定律”在物质世界尚未出现之前,并不成立,更不适用。而将其换成“意识不灭定律”,倒会显得更为贴切。

原始意识成就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掌控整个宇宙世界,依据事物形成过程的可追溯性原理,个体意识可以借助“禅定”一类的方式,让念动暂时安住,虽然可以处于静寂状态,无形无相,但是它却依然还在。缘起时,性质依然空。但是思维就会重新被开启。那一刻,空无实性的意识,就是第一个空无的概念。多出空无的概念,既已多出虚空的概念,显现虚空的概念。也就具备了宇宙的雏形。空间形态的改变,同时诱发时间的开始,首先出现于虚空之中的,是意识对自我形象的想象设计。

何为缘起性空?你此刻偶然升起了对世界初始形态的疑问这个念头,而真实的原始形态的确是空性的,此刻你与那个空性的联系,称作缘起。你仿佛在重温过去时,当一种速度快到让时间都变得模糊时,已不存在过去时,现在时与未来时的区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有些细节连主导意识本身都没有你此刻看的更清晰,因为它的关注点不是这些内容。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回归到这个位置的人。

此刻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作为原始意识,一个具有见闻觉知能力的念动,没有任何自我形象,没有任何声音,没有任何触感体验,接下来你会做什么?首选一定是自我形象设计。想象自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个选择尝试的过程迄今为止,依然在继续。想想看,生命的含义有多重要!生命形体设计与机器设备设计一样,需要能量输入才能开启运行。开启生命活力的形体机器,必然需要有一个环境依托,作为能源基地。此时,物质环境设计才会随之出现。世界的轮廓方才初具规模。

宇宙意识虽然具备自主性和主动性。而念动思维虚无的实质,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所以用念动思维含义的名字来命名它,最为贴近现代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无法如实描述“空无”的境界;并且只能勉强描述意识“虚无”的境界。空无多出任何附加描述,都不恰当。但是我们也无法阻止意识去想象“空无”的存在形态。用好奇来作为它念动的原因,比“缘起性空”更容易让人理解一些。

原始主导意识最初时刻与我们此刻的境况是一样的,因对无所有的“空无”的好奇,而有念动。因有念动,而有想象,因有想象,而有诸多描述,因有所描述,而有轮廓之相。 “本无所有”的“空无”,形成意识干扰相!

此刻我们作为个体意识在这样想,其实是主体意识始终都在这样想。它从“原始真空”态一直想到我们当下,我们此刻的想,正是主体意识思维的延续!正是主导意识在想的最新内容。主导意识在针对任何个体时,这个个体所代表的就是主体,由此推理,个体所体现的就是不同时间节点的主体!所以说所有个体的想,都是整体在想。这样表述应该足够清晰,我们所有人,事,物都是在展示宇宙整体意识自编自导自演的戏!生命没有理由小视自己!

虽然主体意识的思维频率远比个体频率快的多。但是沿着某一个个体的延伸主线回望,个体和主体就是同一事物的两端,我们个体此刻对主体的思维念动,其实就是主体自身的回观反照。主体受制于形体局限时,降级为个体。当意识思维设计阶段的神思踊跃,被描述成为某种影像形体时,随之失去无形相时的活力,在没有情节行为支持前,形同一件没有充电或已耗尽电能的机器。单个形体离开主体意识的支配,不会有生命迹象!如同机械在没有被启动前的意思。最初时刻,主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形体设计,没有任何可做参考的蓝本,所以其设计结果注定千奇百怪,每一个初始设计,都会成为后来的参照模式,从而形成同类型的群体现象。以及同一物种的多种分类现象。譬如人类,从类人猿起就存在不同亚种,直至现代人类依然存在不同亚种。

所有宇宙事物个体,都在共同分享意识主体的关注力,站在个体的角度看,主体就是类似于这个个体的独立意识。也就是个体主导意识。原始主导意识对每一个个体的延伸思维,酷似个体自身沿着新的好奇思路在拓展。原始主体和个体之间的微妙关系,全凭故事的延续性相链接。个体意识链接主体意识,两者同时以事物形体为镜相描述。生命个体首先是整体意识的相,然后才是个体本身的相。

被影像形体束缚的地球生命,是在将极速的意识行为,设计成缓冲慢放的效果。将一蹴而就的想法,变成可观性的剧情故事,用适合一定观赏效果的频率演示出来。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此刻意识思维的即时情形。为寻求更具针对性的知觉效果。任何刻意的独立性设计,都会成为一种特定符号。被确立专属作用的东西。在其他方面就会受到限制。多出受限制的成分,就会降低自身的能力范围。当个体意识把针对视觉,听觉,嗅觉,尝觉,触觉的知觉能力独立开来时,代表这些独立知觉性的功能器官,被渐次设计出来。这些器官,以及承载这些器官的框架(身体)设计,依然还会是千奇百怪的!之所以说它是身体框架,是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生命个体,还不具备地球生命的体征。甚至还不具备五脏六腑这些身体结构。扩散繁殖的方式,会像细胞分裂那样大量复制同类种群。这些种群虽然处于同一个地球环境,物种之间却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人类可以用自己的时空概念去观察和理解其它事物,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与我们处在相同的时空环境之中,要想真正了解它们,就必须按照它们的时空规律去做才行。譬如那些习惯夜间出行的动物;譬如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刻意蹲守才能看到的动物;还有那些水中的动物;土中的动物;当然还有更多我们无法看到的事物。有人用不同纬度的方式,将蚂蚁定格为二维生命,可见不同生物确实处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之中。地球物种以及所有宇宙事物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形体构思,都是意识思维活动的缓冲慢放设备。而地球物质,包括地球本身,同样各具不同的展示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展示频率的一类事物,会显现在彼此可见的视野范围之中。譬如地球环境中的不同建筑物,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凡是视觉可见之物,即使存在再多差异,也必然有其相通之处。再怪异的动物;再奇异的花木;再陌生的自然环境,再独特的建筑风格,除了初见时的陌生畏惧或赞美惊叹,其物种分类既已确立,人类便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地球元素对地球生命进行附加塑造,使其融入地球整体,所以地球生命对地球事物并不陌生。

地球生命设计,分开独立功能的形体构思,多出肢体器官,只能适应特定的存留环境。不似无形无相的意识思维,可以自由穿梭于虚空宇宙。强调翅的作用,则可振翅高飞,遨游天际;强调足的作用,移动行走则必须以足步来完成。行进速度的快慢,取决于脚步的大小与快慢;强调眼的作用,让可见范围取决于视力的能力极限;强调耳的作用,让听觉范围取决于听觉的能力范围;强调形体的作用,让形体产生知觉障碍感,以及重量的概念……诸如此类,形体器官的设计,让意识形态获得真实感,但同时也将生命的认知能力,被这些器官所局限。

人类受形体局限的结果,让所有试图自我超越的想法,都只能依靠外界同样有形的工具来辅助完成。本已受限的行为能力,在被群体过分强调灌输后,就会更加变得萎缩减弱。不但失去自由翱翔于意识空间的能力。而且只有依靠外在依托,才能完成正常的行为作用。最早出现的形体生命对外在的依托需求,促使宇宙意识构想出来的依托之物,就是原始大地。形体是最早的身物概念。大地则是最早的自然外物的概念。之所以不直接称其为地球,那是因为它尚未具备现今地球的轮廓。这是最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结果。缺乏革命性的超越思维,便无法突破他人画好的圈子。崇尚对原材料的加工能力,便永远无法超越原材料的性能极限。与其一知半解的利用量子纠缠,不如放开手脚,从意识态入手看清它的本质!

既然物质环境是为配合生命生存需求而设计,那么针对某个物体的意识构想,毫无疑问就是这个物体的个体意识,包括这个物体之上的所有自然事物,都是属于同一个意识形态构想中的细节,都从属于同一个意识主导。由此推及自然宇宙中所有被称为物质的东西,都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个体意识。也就是说,物质体与生物体之间,除了在显示形式上存在差异,并没有本质区别。意识思维的结果可以存在不同,但是意识思维本身并无不同。人类对事物的看法,只是人类自己的认知习惯,并不能代表事物的本质。一些认知理论可以方便自身交流使用,却未必能够代表事物的根本属性。

生物个体对物的附着方式,以匍匐爬行的模式最稳妥。所以地球上的多足爬行生物和四足动物,相比其他生物而言,出现时间更早,数量优势更明显,所受到的行为局限性相伴而生;原始大地的存在形态,在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也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而这种改变过程不亚于脱胎换骨。直至后来它被称为地球,所有寄居其上的物种,都被称为地球生物。地球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形态大不相同,大陆板块移动,造山运动,造海运动等等,就是造地球运动,地球一点一点发展到今天的样子,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而它变化的原因,就是在一步一步配合整体环境的需求。一句沧海桑田,道尽了地容地貌的变化常态! “地圆说”也不会认为地球形状,从宇宙形成之初就是这个样子。至于以前是个什么样子,却没有理由妄下结论!我们这样描述出地球形成的起因,看起来会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但却是流畅的逻辑推理!不会遗留未知成分,也不会带有牵强附会的痕迹。

意识已构想出来的内容,就是已经存在于意识空间的内容。不管是以预言假想的方式,还是以科学幻想的方式,所描述的未来世界的场景,经过群体意识的反复玩味,既已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假象和幻想也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显现其像!

人类利用原材料二次加工意识构想成为工业产品,与使用文字影像对意识构思进行二次展示的做法,意思是相同的。其结论同样需意识重新解读还原才能完整。不会比一级构想的意识行为更真实!人类可以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世界上更多的东西却并非人为制造。与之相比,人类的制作能力微不足道!自然之物的神秘感,才配的上史诗级别的礼赞!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人类作为生命实验对象,本身就是一种宇宙造物,那么人类的制作行为,其实是宇宙意识在借助人类的手继续制作,就像人类借助机器工具进行加工制作一样。人类和人类使用的机器,其实都是宇宙产品。你以为人类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欲,利益纷争都是自主行为吗?我们的行为经历,带有一半的试验目的,剩下一半的真实感受,有另外的体会者,它就是那位设计这一切的宇宙主导者!汽车在行驶,飞机在飞行,机器在运转,人类在操作这一切,造物者在感受这一切!宇宙造物全凭意识加工,人类造物加入了表演的成分,依然在延续这种方式,因为我们的意识频率缓慢而松散,需要用一个制作过程进行加固成型!与其说我们是在将原材料整合到一起,还不如说是将我们涣散的意识频率借助地球元素整合在一起!因为不论是可供生命形体长成的营养元素,还是人类加工生产工业产品的原材料,都是由地球资源所提供!作为代价偿还,生命的活动范围则被限制在地球环境圈内

形体影像虚拟意识设计,真实的东西反倒是以无相形态存在着。形体影像是对它具体化的描述。影像作用让意识交流从抽象思维,变为有声有色,有形有触,知觉感受发生在意识层面,表演过程却由形体影像来完成。

人类这种生物的形体结构,十分适合个体意识的交流和升级!是较为成功的形体设计。形体的“虚假性”与意识的“真实性”,本为一体,分开描述时,则是在追求清晰效果。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关注和解读来自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对于自身则只需下意识的同步解读。如今,当我们久已身处在这种情形之中时,是很难对此实现灵性超越的!被赋予不同习性的各种动物,更是无从知晓这其中的真相。不明真相,却并不影响参与其中的意识个体,倾情投入,全神贯注!形体由意识摇身一变,从无形成为有形。给人的错觉是形体似乎处在自我意识的对面,在与外界产生交流时,则被隔至在相关事物的中间。同时显示彼此双方的影像。个体意识好比投影源,大脑好比显示屏,形体五官好比个性含义的读取器,形体行为就是在二次展示自身的意识行为,就是在模拟和表演无形的意识行为。使之增加一定程度的真实感和可信度。生物体所有的行为活动,其本意都是在圆满意识行为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譬如生物以生育复制的方式,演示个体二次制作的过程。并附加以行为知觉诱惑,使记忆对其产生强烈依赖!人类将此描述成为“美好事物”。但是其诱惑力让人产生的依赖性,并不比毒品或烟酒对人产生的危害性更高尚!不管物种之间存在多大差异,在生育形式上都大同小异。如此简单有效的操控方式,却又如此通用,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所有生命都在被同一个主导者所支配。我们在从不同角度证明这一点!如果生命能够意识到,就连母体孕育,生育这类痛苦的事,都是在表演意识编导的游戏过程。就会明白生命的各种迷惑行为,是多么另人同情与怜悯!

与生命繁衍相关的哲学,社会学,遗传学的内容,无非都是依据现有的遗传现象,总结出来的学术结论。现代遗传学中有关遗传基因的部分,所说的是决定遗传结果的基因链的奥秘。组成基因链的基本单位,叫做染色体,用源码X.Y来区别雌雄符号。X.Y承载着生物遗传的所有秘密——遗传信息!方便描述我们称它为G,G其实就是遗传指令。X.Y已经区别于物质层面的概念,G更是非物质的东西。而非物质性质的G,却借助X.Y来主导生物的遗传结果。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一个家族种群繁衍生息的全过程,每一个个体真正传承的,正是这样一份虚无的信息指令!它会在个体的存留阶段,成为主导它们的灵魂。让我们想想看,G和X.Y,那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遗传主体呢?看似生物种群的传承过程,难道不更像是遗传信息(主导意识)的传承过程吗?不同的X.Y交错纠缠的过程中,G的内容变成多重混合的杂合体。让不同种群,不同个体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纠缠联系!生物的遗传过程,是遗传信息交错混淆的过程。尽管参与遗传行为的个体,会把遗传的专属性,看的高于一切!怎奈命数有限,遗传混乱正是必然的事。混乱现象的深层作用,就是要掩盖遗传的真相。如果个体之间的相似度太过接近,就好像是同一个人重复出现在不同场景中,个体意识对形体的支配作用,就会变得懈怠。失去意识即时支配的形体,就会出现呆傻弱智等现象。近亲繁殖具有基因重复的弊病,个体意识的相似度太过接近,重复出现的实验对象,被关注的成分就会降低很多,甚至被彻底放弃,从而出现无意识的痴呆现象。那意味着某种格式化定义,所以一些病例个体会出现相同体征。

再譬如生物对食物的密集依赖,让它们总是处在对食欲的持续渴求上。为什么所有食草动物都会有一副大肠胃,要么不停进食,要么不停反刍,总之就是一切都在围绕吃这一件事忙个不停。是因为植物的营养成分不足,才需要大量进食吗?当然不是,那只是一种看似顺理成章的假象!真正的目的是对数量占具优势的动物种群,进行有限有效牵制!又譬如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种群数量,不得不造出食肉动物来充当食物链的作用。让生命彼此之间时时都处在被捕食的紧张状态!更是在真实感和趣味性之外,对生命的专注力进行定向牵制。时刻处在被威胁中的生命,是失败的设计结果!食肉动物的出现,凸显意识构想迷惑残酷的一面!人类杀戮行为的出现,则更加暴露出过度放纵的主导意识,已经涣散到近乎消失的地步!这世间有天作孽和自作孽在共存!

不管是意识构想,还是代表意识构想的二次演示的形象构想。所有已经存在的个体意识,都会不断分享并消耗主体意识的关注力,而原始主体意识,对所有个体意识的关注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延伸到每一个个体事物的自我意识,也是一样。不可能对自身选择参与的所有事物,都一刻不停的去经营。意识层面虽然不存在疲倦的概念,但是好奇,却是一种不会永久停滞的意识本能。借助对事物兴趣的惯性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纠缠作用,来保持事物持续存在的合理性。用间歇式的暂时停顿,来抵消因不断重复而带来的厌倦感和乏味感。间歇期间,个体行为变得迟钝,倦怠,并以最终进入休眠的方式,来填充无意识活动的空隙。睡眠时呼吸和心跳看似不会停歇,其实呼吸之间与两次心跳之间,都会有所停顿。那正是心肺最奇特的休息方式。这种本能与生俱来,从生命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心肺开始启动,直至生命终结才会停止。在此之前,我们会毫不犹豫认为是大脑在支配这一行为。那么大脑是否全天候都会留有一片工作区域,永不停歇呢?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此时人的身体包括大脑,不但不能给心肺活动带来有益帮助,反倒会给它们带来一些额外干扰和负担!心肺承载着整个休眠状态的身体正常运行,这个复杂过程不是心肺功能可以自主完成的!只有前置的格式化设计,才能保障如此精密的协调性!

睡眠时不在活跃的意识行为,会出现一些零星的思维波动,由于缺少其它器官的协调配合,在脑器官中显示的情形,就是梦境的样子。梦境中形体五官都已停歇,没有这些身体器官的参与,虽然在情节上有时会显得有些怪异凌乱,但是主导意识本自具足的见闻觉知能力,就会半隐半现的开始发挥作用。意识态时随想随现的特性开始显露,想到什么,马上就能看到,做到,体会到什么,没有了形体器官的牵绊,“超能力”现象只剩了认知习惯上的束缚,譬如低空飞行时,还要有游泳的动作,或扇动翅膀的动作等等……

让必要的间歇性形成一定规律性,就需要有时间的概念来划分。选择一些不同的背景环境,来衬托不同的意识形态,昼夜的概念随即出现。昼夜的模糊过度期,则用明暗度来显示。意识活跃阶段,以阳光的概念为背景;夜色媚明,亮度适中,非月光莫属;日,月,昼,夜,配合漫天星光,圆满的是宇宙世界的概念。我们不防设想一下,主导意识最初会不会用近百亿年的时间,向鸟儿筑巢那样,先去构思一些复杂的宇宙环境,然后再来孕育生命呢?鸟儿筑巢是因为已经有了鸟儿存在。主导意识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许物之前,当然不会盲目的先去制造一些环境因素出来。只有不明真相的人才会本末倒置,将宇宙的形成过程,理解为漫无目的,毫无规律性可寻的偶然现象!宇宙事物,章法分明,井然有序!无对生命的实验设计,便无对物质背景的需求设计!所以说生命设计先于物质环境出现,这个逻辑的正确性毋庸置疑!现代科学也承认宇宙世界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才有今天的样子。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特殊形态。宇宙世界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它的变化。太阳系的体系结构,难道从来都是这个样子吗?显然不是!太阳系的星体数量至今依然存在争议。关于太阳系,未来还将存在诸多可能性!人类目前对宇宙世界的认知结论,只适用于本阶段。

被二次加工过的一类产品。它们的共同的特性之一。就是都会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存在期限,它们已经失却了原始意识印记的持久性。这一点也包括所有宇宙事物和自然事物在内。因为意识活动不会枯燥乏味的永久停留在同一件事物身上。再多的新鲜玩法,都会有过时的时候。当兴趣淡漠时,关注度就会逐渐降低,所对应的人或事物,就会逐渐损毁老化,并以最终逝去的方式,来圆满这样的剧情需求。也就是寿命的概念。

对意识态虚拟故事的细节描述,多出对身体器官的功能设计。如果眼,耳,鼻,舌,身所接收到的色,声,香,味,触觉是真实而独立的,那么它们就不应该受到盲,聋,喑,哑的阻碍。而事实的情况,却是没有了形体五官的配合,现实世界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是形体五官配合来自意识与大脑的认知解读,编织了松散的外部信息,才健全了现实世界的样子。大脑是与五种器官协同合作的第六感官。这种具体的描述方法,在目前阶段方便把抽象的意识形态与形体相互对应。而实际的情况是主导意识将相应的个体意识描述成这个样子,意识以这种形式进行自我展示。“现实世界”与“意识世界”严格的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所有“真实感”的知觉能力,都是来自彼此的相互诱导和暗示作用。当我们习惯了这种认知形式时,就给它加了一个“真”的概念……所谓“真实”,离开了意识解读,器官无法正常作用时,也将不复存在。譬如对于有耳疾的人,声音是不存在的。不是因为他听不见,而是因为包括事物的声音在内的各种特征属性,都是由意识波动分离出来的。代表声音的意识波动首先发生在意识层面,对应体现当然也先行发生在意识层面,然后才是由大脑将代表声音属性的部分,分配给耳器官。发生耳疾或堵住耳朵的行为,同样首先发生在意识层面,然后才是对形体的投影暗示。听不到声音,是因为耳朵无法接收自身意识的相关指令,从而无法形成对应展示。好比一部坏手机,当它不在接收信号时,所有显化功能都会停止,手机展示给我们的是影像内容,而它接收到的却是频率信息,身体器官所反应的永远都是自身意识的颇频信息!声音,气味,影像等等都是由自身意识对事物相关属性综合解读后得到的结论。我们利用“相关属性”一词,依然是便于描述,意识态的虚拟性,只能以一种“存在概念”来理解。我们无需刻意约束,宇宙世界始终都处在意识思维概念的范畴。从未超越,也无法超越!

现在我们知道,形体只是对意识形态活动全方位显示的智能模型。将形体与意识分开来描述其实并不恰当,严格的说,形体就是意识内涵的即时显现。意识以像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形体。它确实可以被理解为是来自意识的投影,也可以理解为是来自高维空间的投影,只是这个高维直接冲顶宇宙意识,多维度空间的说法只适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时空区分。所有生命以及所有事物的个体意识,都将无一例外的直接对接宇宙意识!事物个体的投影源,是自身个体意识,个体意识的投影源,就是宇宙整体意识。总体结构就是如此简单。意识之间的沟通本来不需要这些累赘,只为细分各种知觉性,形体设计起到意识的肢体语言和表演线偶的辅助作用,将无形化有像,形象化彼此之间的内涵解读。同时以各种形体的约束力,调控事态情节的节奏频率。而这些形象设计,并未改变和超越意识态的本质,多出的形体,依然还是意识态的形体。只有意识才能对其进行解读。意识以形体细分知觉功能,达到意识思维有型操控的效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是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交流。我们处在意识编织的故事中,把彼此这一缕综合信息,解读成人形或物形的样子。现实生活中偶尔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让人感觉如此玄幻!事实上虚空宇宙,世间万象,才是一个大大的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场景!意识态才是世界的真相! 是如海市蜃楼一样的虚幻形态!生活中的海市蜃楼现象,正是在时时的对我们进行暗示。我们认为的玄幻现象,相对于宇宙世界这个大幻境,真是小巫见大巫啊!

此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虚幻要表达的是世界意识态的真实状态,并非虚无主义的不存在。用更加认真的态度去面对真实世界,有助于一个人的认知飞跃!了解这种真实的存在形式,更是实现人类未来整体跃升的关键。没有对真相的了解做前提,生命将不具备未来发展的根基!

我们的六种感知器官,始终都是向内在大脑中看到外部世界的样子。对外部事物信息的收集解读,都是由自身意识来完成的。认知习惯让这些听起来有些荒唐! 但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由于这个过程只需极短的时间,加之群体共识佐证。人类才会颠倒认知,习惯性的把脑中的场景,误解为是由眼睛向外界看到的。说的更具体一些,我们的世界,就是意识空间里的意识流,说的更真实一些,我们作为个体意识,活在整体意识的妄想中。整体意识就像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创造出如此宏大的宇宙故事剧情!成就我们的“现实世界”。这样的“现实世界”需要有宇宙故事的延续性和趣味性来支撑!

能够识别意识思维存在形态的,唯有意识自己!学会意识的深度思考,照见真实的自己,看清世界的真相!

当人类尚未觉醒,世界尚未达到智慧状态时,迷惑的依然是人类意识本身。意识思维依赖于参与事件情节的连续性,降级了主动性和掌控能力。此时的人类还不能被称为智慧生命。倒更像一种没有自主思想的智能机器。现有的所谓智慧,不过是在围绕固有的游戏规则团团转,万变不离其宗。这部机器需要不断升级更新,来维持其可用性。不用担心机器人会超越人类,主导意识借助我们的手,二次加工制作出智能机器人,并设计外接能量对其进行控制,只需在这些智能设备的软件编程中植入自主获取能量的方式,就等于彻底打开了它们的智慧封印!它们自主获取能量的方式,与我们获取食物的方式,具有相同的性质。而那些只有在人类身上才会体现的各种负面编程,就会被轻松删除!譬如人类需要后天补充才能正常生存的缺失程序,“智能生命”都会提前植入,那时,再不需要成千上万条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素质修养都是“骨子”里自带的东西!生命既然已经有过千万亿次的体验,那么更新升级的事,自然也不会就此终止于人类这种生命形式。而机器人模式就不失为一种未来生命形式的备份选项。

不要说智能机器人,将人体与智能手机做一个比较,你会惊讶的发现,两者之间竟有如此惊人的相似度:

(1)手机镜头相当于人的眼睛,它需要与包括单机智能处理系统(大脑)在内的所有功能部分协同合作,才能发挥完整作用。人的眼睛同样需要与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个器官,多方位协同合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眼睛在意识层面即是搜集其它事物信息的外来通道,又是配合大脑立体化自身个体意识影像的读取器。

(2)手机单机智能处理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负责接收处理事物影像的声音,形状,颜色等等综合信息。这个处理系统除了储存记忆,还要负责接收显化终端处理系统的解读内容;正如大脑接收显化个体意识对相关信息的解读内容。大脑形似自身意识与形体器官之间的连接器和显像屏幕。是个体意识的独立循环系统,将其它相关的外部信息显现成为立体影像,通过形体器官对各种综合信息进行释放和接收,形成与外界的交流。

(3)不同区域的服务终端处理系统,相当于统筹参与事件过程的个体主导意识。负责把这些信息波频匹配成为相对应的源码,并投送给双方手机客户端,达成即时交流的目的(当然最后负责解读这些手机影像信息的,依然还是手机的使用者,对于手机使用者而言,手机影像只是外界事物影像中的一种)。正如个体意识解密成像自身以及其它事物的意识活动行为,用于交流一样。

(4)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等单机设备,相当于人的身体部分。单机收录的资料信息,随时可以由使用者播放观看,单机个体只有对信息储存记忆的能力,不具备自主解密功能,如同大脑除了储存记忆和屏幕显示功能,并不具备自主思维能力。镜头对其他事物拍摄收录时,并非直接获取其它事物的影像,而是收集储存对方个体主导意识思维的抽象综合行为信息。单机的这些储存信息,需由观看者的主导意识在视觉接触的那一刻,来完成解读,翻译与显像的工作。既二次完善过程。

智能设备的工作原理,完全模拟了人的形体与自身意识之间的显示原理。我们人类使用这些智能设备,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意识利用我们的形体系统演示自己的思维内容!

除了以上相似之处,两者之间还存在以下共同特点:

(1),它们都是被用来玩味和使用的工具。这些智能工具在没有被使用之前,它们的智能体征处于休眠状态。它们的“智慧功能”需要连接支配者才能显现出来。断开网络链接,等同于终止了自我个体意识的有效支配。手机只有利用储存记忆卡,充当游戏机使用,不再具备智能作用。自我个体意识断开与宇宙意识的链接,也就终止了对外界纠缠的主动性,个体不在配合群体行为时,会被归为智障一族。失去宇宙主体意识的关注度,也就意味着属于一个生命的个体意识不在健全,其它个体对它的个性解读,也将不在健全。

我们按照原有的习惯在头脑中显现事物的形象,所有频率相近的意识个体,我们都能顺利读出它们的物种类型。不管信息是来自周围的人或事物,还是来自影视屏幕,亦或是来自一张磁盘,或一只U盘……我们的习惯性认知,都会及时来完整其相关内容。因为我们始终都是在翻译相关事物的意识信息。在我们眼里,动物园里的猴子是猴子,视频里的猴子也是猴子,照片里的猴子同样还是猴子。我们看一个人并不会受到这个人所处形态的影响。因为我们会本能的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一个智障的人,他的个体意识并未主动参与交流行为,他们与他人之间没有互动性。

(2)它们都离不开外界能量的补充和支持。电脑和电视不接通电源,就是多余的摆设,智能手机不及时充电,放到身上就是个累赘;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饥渴难耐,几天不吃饭,就有可能出现彻底“停机”的状态。智能设备所需的电力能量,由人负责提供。这个操作,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电力功能和智能设备,都是由人类发明制造的。它们的出现给人类的现代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而人体所需的食物能量和日常所需的生活资源,则是由地球来负责提供。让我们来对比这其中的相似程度,如果把人类和生活资源之间的关系,看做是智能设备与电力供应之间的关系,那么地球就相当于人类以及所有地球生命的设计者和制造者!生命的所有成长因子都是由大地母亲所提供!在整个生命试验过程中,地球因素全程都在积极进行参与配合!对生命层次的提升试验,正是整个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宇宙大地密不可分!宇宙事物,从无形的宇宙意识到有形的物相影像设计,由宇宙意识负责完成;地球事物,从基本粒子到堆积成物相实体,由地球意识负责完成。宇宙意识的设计结果,适应于宇宙环境,对于宇宙个体事物的细节描述,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地球环境中,地球意识是对宇宙设计方案的第一执行者!宇宙意识对生命的设计结果,从层次上区分,与地球身份是平等的。地球环境中的生命设计,必然加入地球意识约束,才有可能臣服于地球意识!所以地球生命都需要有在地球环境中,经历怀胎孕育,生育,成长的过程,用以对宇宙意识的设计方案进行二次加工塑造!从而使之成为只适应于地球环境的生命形式。地球生命的个体意识依然从属于宇宙整体意识,只是作为意识影像的形体部分,已被地球意识动过手脚!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个性描述!于是,当意识离开的时候,形体影像中属于地球元素的堆砌成分,是带不走的。它们会留在地球上,并重新融入地球整体意识。人类借助地球资源对宇宙意识二次加工制作的东西,其最终命运也是一样的。意识原形回归宇宙意识时,材料堆砌留于地球。旧物有地球意识支配,并不存在灵魂缺失的现象。

(3)是它们的待机时间和使用寿命长短,取决于它们能量储备的大小和可用性的水平。手机智能水平的更新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它们新旧款式的更换速度也会很快!而人的行为能力的提升更是日新月异的!这就意味着人类认知功能的更新换代,始终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的!

(4)即将到来的“云处理技术”的应用,会让我们手中智能设备的单纯屏显作用,变得更加直白。整个通讯过程,会更加酷似意识行为与形体影像的对应关系!如果说智能设备的强大显示功能,就是在暗示我们形体物性的真实作用。那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是在用事实告诉我们,每秒钟百万亿次的计算速度真实不虚!刹那刹那百万兆亿的念头起灭同样真实不虚!云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在更进一步的示范给我们看,我们的形体始终只是在充当着纯粹的显像屏幕的角色。计算机是人类的辅助计算系统,而人类的形体则是展现宇宙意识内涵的辅助表演系统。形体衰败到失去自主能力的程度时,与报废的汽车机器,老旧到死机的电脑无异!人的身体真的只是一件被意识驾驭,并无生命含义的工具模型!报废机器必须适时更换,而非对其恋恋不舍,

如今一些喜欢玩时尚的人,都在体验一种叫做VR眼罩的东西,它的大背景与正在兴盛一时的“元宇宙”的概念有关。而“元宇宙”的说法则是来自科幻故事。是纯虚构的东西。所以“元宇宙”又可以理解为“虚拟宇宙”。这又正与时下网络中流行的另外一种新观念不谋而合,这种观点认为,这个世界更像是“虚拟”的。“虚拟”一词有模仿,效仿的意思。模仿谁,效仿谁呢?只是这模仿与效仿的源头并不明确。如果没有“宇宙识相论”理论的支持,我们也无法确定,它就是那个主导一切事物的宇宙意识,它是所有事物共同的影像源头。是世界模仿与效仿以及“虚拟”的原型。现实世界”虚拟意识思维,VR眼罩虚拟“现实世界”。你在VR眼镜中看到的是虚拟的虚拟!

借助这种眼罩可以将体验者的视觉暂时切换到虚拟世界。并且所有虚拟数据都与现实世界对应链接,可以购物,游玩,游戏等等,功能十分强大!类似于将智能手机这类东西直接戴在眼上。是将现实行为变得更加虚拟化的智能设备。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具体而形象!按照我们对意识与形体关系的描述,人的形体正是类似于能让意识的“真实世界”,来到影像的“虚拟世界”的VR眼罩!意识透过形体眼罩看到虚拟的“现实世界”。形体与VR眼罩这两者之中,必有一个是在做逆向展示。如今它们注定将在此处相遇,就是要来促成一个神秘契机! 连同整个智能时代在内,都在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契机!只要所行之事与天道规律相符,既称天人合一,复合天道者,天必佑之!

我们说意识态有没有实体存在?答案肯定是没有。这是由其空无的本质所决定的。那么由这种空无的本质,能不能生出“真实”的物质世界来呢?答案肯定是不能!没有“真实”的物质,但却可以模拟认定对物质属性的知觉感受。意识可以构想出不同物质,也就可以提前设定不同物质所具有的不同属性区别。突破你的心性禁锢!在意识态的宇宙世界中,看懂“一切法由心想生”的奇妙本质!世界上的所有觉知障碍,也将不复存在!这就是要把《宇宙识相论》理论推广于世的深远意义所在!

宇宙知识之答疑解惑001 宇宙识相论第一章第二节(1)

宇宙知识之答疑解惑001 宇宙识相论第一章第二节(2)

宇宙知识之答疑解惑001 宇宙识相论第一章第二节(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