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又叫郭沫若纪念馆,最早为清朝和珅府邸的一部分,后来传到恭亲王奕䜣时,将此处改为王府马场,民国时期被达仁堂乐家从奕䜣后人手中购得,改为药铺,新中国建立以后,收归国有,先后成为蒙古国住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同志居住地,1963年10月,郭沫若搬到此处居住,一直到1978年郭沫若先生逝世,他在此处居住了15年。1988年作为名人故居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郭沫若故居为北方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布局,正门朝西开,门口悬挂的“郭沫若故居”五个大字牌匾,字为邓颖超女士题写,进园后,为小花园,苍松翠柏,藤蔓满架,还有一座几米高的土包装点其中。小花园内矗立着郭沫若同志的雕像,盘膝而坐,似有所思地看着园中的银杏树。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1)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2)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3)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4)

穿过垂花门,进入二进院,这里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均用回廊连接,院内有两棵近百年的海棠树摇曳生姿,正房是郭沫若先生起居、读书、会客的场所,所有陈设均按生前的样式摆放。

目前厢房被开辟为郭沫若先生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以众多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展示了郭沫若先生的一生,从文化到历史,再到艺术和社会活动,多方面立体式的展示了郭沫若这样一位大百科式人物的辉煌一生。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5)

二进院展览室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6)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7)

与周总理在一起出国访问

郭沫若先生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一户商人家庭里,从小受到新学教育,1914年远渡日本学习医学,在留学期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弃医从文,回国后与郁达夫等人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后受到“五四运动”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投身拯救中国的运动中,1926年参加北伐军,任北伐军政治部中将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郭沫若脱离北伐军,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出逃日本,开始在日本研究中国甲骨文,金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中国历史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振奋人心的著作,激励国人积极投身抗战,剧本《屈原》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8)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推行假民主,真独裁,整军备战,发动内战,郭沫若先生勇敢的站在了人民的一边,以笔杆子为武器,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有力的支援了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之后,郭沫若长期在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担任领导职务,先后创立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为新中国科技事业、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先生在北京逝世。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9)

客厅

郭沫若故居介绍稿(红色地标郭沫若故居)(10)

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科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骄傲的成绩,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