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来传承敦煌艺术呢(敦煌艺术的美妙舞姿及艺术传承)

#创作挑战赛#

我们如何来传承敦煌艺术呢(敦煌艺术的美妙舞姿及艺术传承)(1)

敦煌艺术是人类历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迹和瑰宝,举世闻名,敦煌舞则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 自上个世 纪 70 年代末一经问世,就以它独特的舞蹈艺术魅力和价值,不 仅深受中国广大观众的赞赏和高度评价,而且走出国门巡演世 界,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敦煌艺术的美妙之处和舞蹈精湛技艺。

敦煌舞艺术形态特点

⼀、敦煌舞的风格特点----异域⾊彩和眩惑感

敦煌舞传承了中国优秀舞蹈艺术的传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流派之⼀。它的风格特点鲜明⽽具有特⾊,不仅表现在敦煌壁画上的舞姿图,还表现在当代已经获得成功的敦煌舞蹈作品和舞剧中。同时,也体现在近年来的敦煌舞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中。

我们如何来传承敦煌艺术呢(敦煌艺术的美妙舞姿及艺术传承)(2)

(⼀)带有佛教⾊彩

敦煌莫⾼窟的佛教圣地。修凿洞窟的⽬的是为了供佛教的教徒膜拜,它的壁画彩塑内容纯属是为了宣传佛教思想。东汉时期佛教传⼊我国,随着中国⽂化的发展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论是早期壁画中的“天宫伎乐”,它们都是在弘扬佛教的教义,因此这种佛教⾊彩是⽆法被排除的。敦煌⽯窟绝对⼤多数都是绘有佛教故事的壁画,约占壁画总⾯积的20%,所以说敦煌的佛教故事画也是敦煌舞的艺术表现形式之⼀。⽯窟中的佛教故事画经历了⼗个朝代,⼀千余年,在不同的年代,它的风格特点、绘画内容显然都是不同的。敦煌舞是来⾃佛教圣地的壁画舞姿,佛教⾊彩亦必然是它的风格特点之⼀。

(⼆)带有西域风格

西域乐舞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开始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和西域⽂化的互相传播与交流,也使得中原乐舞本⾝发⽣了变化,⽽且还影响了⼈们的审美。其中,隋朝《七部乐》中的五部,以及唐朝《⼗部乐》中的七部都属于是西域的。在壁画舞姿上,西域风格的特点是⼗分明显的,如紧⾝袒露的服饰、佩戴的璎珞、丰富的⼿姿、⼿臂的棱⾓,以及坦腹、肚脐、半裸、“s”型的体态,还有⾚⾜⽽舞等特征,⾄今在我国的新疆舞和印度舞中都是不乏其形迹的。

我们如何来传承敦煌艺术呢(敦煌艺术的美妙舞姿及艺术传承)(3)

(三)带有唐风唐韵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个⿍盛时期。在这⼀时期,乐舞繁荣的局⾯形成了我国舞蹈史上的黄⾦时代,且居于当时世界的的先进地位。在莫⾼窟中,唐代的壁画数量最多,在画有伎乐的全部经变画中,唐代就占有三分之⼆,舞蹈造型也最具完美。中西部乐舞交相融合是唐代舞蹈发达昌盛的主要标志之⼀,但它的民族风格是保持不变的,是以中原舞蹈⽂化为主要潮流。然⽽,由于受到了西域⽂化的影响,因⽽敦煌舞的风格是由中原乐舞、西域乐舞和敦煌地区乐舞相互结合⽽形成的独特风格。

敦煌舞的整体风格是充满异域⾊彩和眩惑感的,是在佛教传⼊以后,在本⼟⽂化中所⽣根发芽⽽发展起来的。最具独特的“飞天”,其风格特征则是借助云彩⽽不依靠云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敦煌舞的造型----活的雕塑、动的画卷

舞蹈、绘画、雕塑的相似之处就是都⽤了线条颜⾊等材料来进⾏描写。舞蹈使静⽌的绘画和雕塑变得鲜活,由静变动,由⽌变⾏,更为⼀幅幅画,⼀尊尊佛赋予了灵魂。敦煌舞的艺术美就在于它的独特造型,敦煌舞“⾛出”壁画,舞出了⼀由⽌变⾏,更为⼀幅幅画,⼀尊尊佛赋予了灵魂。敦煌舞的艺术美就在于它的独特造型,敦煌舞“⾛出”壁画,舞出了⼀个从静态艺术转化为动态艺术的舞蹈。

我们如何来传承敦煌艺术呢(敦煌艺术的美妙舞姿及艺术传承)(4)

(⼀)静⽌造型的规范

在敦煌的壁画中有多处出现的单⼿弹指,双⼿捧掌弹指以及移颈动头等“s”型舞姿,⾼度弯曲,倾斜和拧扭动作的控制,以及伸颈、含颈、拧腰、出跨、勾脚等舞姿特征,都是敦煌舞有别于其他舞种所具有的独特魅⼒。特别是唐代的壁画,它的静态舞姿既是古代现实⽣活中舞蹈形态的记录与表现,也是古代绘画艺术对舞蹈形态表现后的呈现。

舞蹈《丝路花⾬》的舞蹈动作的设计就是来源于敦煌壁画。“复活”了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舞剧的编导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调查与学习临摹,不仅掌握了舞姿特⾊,还把静⽌的

姿态与其风格统⼀起来,⽤来展现剧情、塑造⼈物。

在敦煌舞中,“飞天”的造型尤为独特。随着佛教⽂化慢慢传⼊中国,“飞天”则借助⾐裙、飘带创造出飞动⽓势的美丽姿态。它最早在印度佛教像中虽然有节奏和动势,呈飞翔之态,但是它的“静⽌感”也是极为明显的。

我们如何来传承敦煌艺术呢(敦煌艺术的美妙舞姿及艺术传承)(5)

当我们在欣赏舞蹈表演时,常常会看到许多静⽌场⾯的造型,这些造型,有时会被安排在作品的开头,如《敦煌彩塑》中,⼀开始就是站在洞窟⾥的造型;有的会被安排在中间,⽽有的是结尾。

“飞天”作为敦煌艺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仅仅是佛教⽂化中⼀个飞舞在佛祖⾝边的仙⼈形象,但却因其在舞蹈中表现出的独有美感⽽被⼈民⼤众所喜爱。

第 6 页

(⼆)流动动作的规范

戴爱莲先⽣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舞到《飞天》,也是取材于敦煌壁画,其中运⽤并发展了我国传统舞蹈中的长绸舞,深情并茂地将“飞天”的形象再现于舞台上。舞蹈中展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流动中独特的舞姿,⼜在流动中有鲜明态势的东⽅美。⽆论壁画还是彩塑,所塑造的⼈和物都很讲究神态,给⼈以活的动感、美的享受。编导们通过琢磨壁画的造型舞姿,尝试把动态⾛势进⾏连接,使静态的舞姿运动起来,所以说敦煌⽂化是历史上的⼀颗璀璨的明珠。

(三)腿的控制

⼀个优美的造型不但需要上⾝的协调来完成,腿部的控制也极其重要。很多特别的造型都是在以单腿做⽀撑的基础上⽤⾝体做出很⼤幅度的“s”型曲线。这些独特的⾝体曲线决定着⼀个动作重⼼的位置。著名的“反弹琵琶”造型,就是以单腿做主⼒,另⼀条腿屈膝于胸前,胯部则⼤幅度的向后推移,使主⼒腿形成倾斜状,上⾝也处于前倾状态,⼀只⼿臂伸直与头同在斜后⽅,另⼀只⼿⼩臂弯回于脑后。从整体造型来看,它属于⼤曲线,因为倾斜幅度⼤,棱⾓⽐较多,⾝体的各部位没有⼀处是处于直⽴状态,因⽽在⾝体各部位⼤幅度倾斜的状态下,通过寻找⾝体重⼼来平衡倾斜度,调整倾斜⽐例来完成此造型。

三、敦煌舞的舞姿---千姿百态

敦煌壁画的舞姿千姿百态。所谓舞姿,就是指璧画中的舞蹈姿态。舞动的前提是什么?

我们⼤家都知道,敦煌舞的来源就是璧画中的舞蹈姿态。由此可知,舞动的前提就是舞姿。

壁画的舞姿有很多种,如飞天、莲花童⼦等,舞姿是丰富多彩的。它要求⼿型的多姿、柔曼的⼿臂、勾脚、翘趾,以及体态的下沉成三道湾。敦煌舞的基本形态是s型。在壁画中,总是会出现类似于“端腿”、“托掌”、“按掌”等舞姿。

敦煌壁画舞姿的最⼤特点----曲线。以“s”型为基本的韵律的体态,即三道湾,⾼度弯曲、扭腰翘臀、倾头的体态加以美化和夸张。“s”型三道湾的曲线有⼤⼩之分。所谓⼩曲线,就是通过在松垮的基础上形成的⼀种柔美曲线,这种曲线不需要太⼤幅度:所谓⼤曲线,就是体态下沉,出胯、肋做到⾝体

三道弯的⼤曲线,这就需要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将三道弯完全展现于观众视线中。在千姿百态的舞姿造型中,有的脚步轻盈,有的神情开朗⽽奔放,有的温婉⽽妩媚,⽆论是其中的哪⼀种都能给⼈以美好的回味与想象。譬如,舞蹈《千⼿观⾳》就是⽤敦煌舞“s”型的独特神态,将千⼿观⾳的各个固定的坐像,散开为多像的聚合体,具有中国传统的古典韵味。

提到敦煌舞,⼈们⾸先想到的便是“飞天”。⽽“飞天”⼏乎成为敦煌艺术宝藏的标志,它凝聚了整个敦煌⽂化艺术最精华的部分。举世闻名的“飞天”有各种形态的天宫伎乐、飞天伎乐的形象,这些⼤⼤⼩⼩的舞姿有的仰⾯,有的旋转,有的凝神,有的跃起,有的飞升,虽然只是那么⼀瞬间,但都表现着⼀种⽆以伦⽐的美。

琵琶由西域传⼊中原,是唐代最盛⾏的乐器。在壁画舞姿中,反弹琵琶的造型也是最为独特。舞剧《丝路花⾬》最⼤的

琵琶由西域传⼊中原,是唐代最盛⾏的乐器。在壁画舞姿中,反弹琵琶的造型也是最为独特。舞剧《丝路花⾬》最⼤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壁画中的舞蹈形象,是以壁画舞姿为素材所创作的。其中英娘反弹琵琶旋转、踏跳的造型和相应的⼀段独舞,动作由缓到急,幅度由⼩到⼤,⽽“s”型舞姿在整个舞蹈中居于核⼼地位,由此鉴定了敦煌舞特有的风采。在英娘的舞蹈当中,⼀些⼤姆⾜指的⼏个细微的动作和托举的舞姿,仿佛就是壁画的再现。它的舞姿复活了壁画中的造型,给观众以美得享受。

四、敦煌舞的基本韵律---形神兼备、风格鲜明

敦煌舞是国内外各民族舞蹈⽂化交融所创造的产物。基本形态与舞姿动律都是“s”型,在整个动作当中起主导作⽤。笔者以相关⽂献与⽹络视频等资料为参考,结合⾃⾝学习敦煌舞的经验,简要总结出敦煌舞的精髓就在于深沉的呼吸。敦煌舞的舞姿舞韵最典型的特征是它的“s”形姿势与动律,这是《丝路花⾬》的主创⼈员根据敦煌壁画中舞姿的形态特点发现和提炼出来的。它们依据静态造型所隐含的动势,在时间、空间、⼒度的延续和承接中寻找⾃然、流畅和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流线,逐渐⾃觉的感觉和把握到敦煌舞表演时所呈现的倾、拧、斜、曲为特点的“s”型流动韵律,以及内韵控制动作,⼼⾝合⼀等独特的敦煌舞蹈表演风格。该剧中的敦煌舞蹈有四⼗多个⽚段,其中主⾓英娘的⼤段独舞就有⼗段,集中的表现了敦煌舞姿舞韵的精华。

敦煌舞具有独特的流动韵律,通过丰富的肢体语⾔将壁画的神韵呈现在世⼈⾯前。

五、敦煌舞形态特点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

20世纪70年代末,别具⼀格的敦煌舞蹈,终于弹去⾝上的尘⼟,展开彩⾊的⽻⾐,飞出千佛洞,飞进北京城,飞向全世界。

敦煌舞蹈中“飞天”的形象最具有代表性,⼤多都是再现了唐代时期壁画最为繁盛的形象。多以⼥性的形象为主,展现出了轻盈、婀娜,彩带翩翩飞舞。千姿百态的在天空中⾃由翱翔的情景。舞蹈语汇风格明显,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为三个⽅⾯:⼀、⼿的形态风格各异:⼆、动势⾛向的风格明显:三、利⽤舞台的画⾯构图、队形变换来充分显⽰飞天的艺术风格和特征。⽆论在每⼀个舞姿和每组动作的韵律中,每⼀个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都通过呼吸及胸、腰、头部等细微的动态来表现,使每⼀个动作都发⾃内⼼。

我们如何来传承敦煌艺术呢(敦煌艺术的美妙舞姿及艺术传承)(6)

敦煌舞的传承和创新的成功在中国舞蹈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敦煌舞开创了⼀个新的舞蹈学派,丰富了当代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类型和舞蹈语汇,形成了⼀套具有独特风格表演的舞蹈艺术体系,改变了过去认为中国古典舞蹈只能从戏曲中发展的观念,促进了中国古典舞蹈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肃省艺术学校校长⾼⾦荣,于1979年开始对敦煌莫⾼窟壁画上的舞姿进⾏了系统的研究,她在短短两年时间⾥,4次进⼊莫⾼窟,临摹了两百多个壁画舞姿。他潜⼼研究,虚⼼向有关专家求教,积极⼴泛吸收西域传统⽂化历史中宗教艺术的精华。经过她潜⼼刻苦的摸索实践,终于在1981年创编完成了《敦煌舞基本训练教程》。经过她的不懈努⼒,使得敦煌舞作为⼀个独⽴的艺术流派屹⽴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前⼈对敦煌壁画舞姿的研究,笔者深深感受到敦煌莫⾼窟这⼀艺术魂宝之地的迷⼈之处就在于它是彰显了我国特有的⽂化⾊彩。敦煌舞有着深厚的艺术⽂化底蕴,它的婀娜多姿让⼈们的审美视界焕然⼀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