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资讲得好但是过不了?折射了大学生的迷茫与盲目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落下帷幕。报考数据显示,此次考试报名人数为1144.2万人,十年间翻了66倍,该数字已经接近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

大学需要培养不同专业的人才,不应让“上大学的尽头是当老师”成为普遍共识。大学校园内的“教资热”折射了大学生诸多问题,需要大学生正确面对。

01

“教资热”折射了大学生的迷茫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达到了1076万人。除少量毕业生选择读研和出国留学以外,大量的毕业生都要涌向就业市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为什么教资讲得好但是过不了?折射了大学生的迷茫与盲目(1)

毕业后待业、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低,待遇不理想等问题,给在校大学生敲响了警钟。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开始疯狂考证,“多证在手,就业不愁”也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口号。

只要具备报考条件,一个证书都不放过。多一本教师资格证,就多一个就业选择,即便未来不当老师,也可以增加简历的“含金量”。

这是典型的焦虑和迷茫心态,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考证,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自己也会跟着“卷”起来,至于那些证书有没有用并不清楚。

02

“教资热”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规划盲目

在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都是非师范类专业学生,他们初始的职业规划中并没有“教师职业”选项,甚至有人不认同教师职业。

为什么教资讲得好但是过不了?折射了大学生的迷茫与盲目(2)

这部分大学生对教育、教学相关专业知识和行业状况并不了解,只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而考证,没有将当老师作为职业理想来规划,显得非常盲目。

“教书育人”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编制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公考,拿到教师资格证也未必能当上老师。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非师范类毕业生成功考取教师编制的概率极低,大学生盲目考证不可取。

03

大学生该如何正确面对问题?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要保持头脑清醒,证书只不过是一张纸,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盲目考证只会被内耗,得不偿失。

1、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人单位评价大学毕业生是否胜任岗位时,会重点评估专业及综合能力,与专业无关的证书往往只是参考,不会作为录用的依据。大学生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明智之选。

为什么教资讲得好但是过不了?折射了大学生的迷茫与盲目(3)

首先,大学生要充分认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将专业基础知识学扎实,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课程研讨会、主题论坛等,以加深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拓展对前沿技术的认识。

其次,通过自学去拓展专业知识。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有限,为了匹配市场需求和提升自身竞争力,大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读专业书籍来补充知识。

最后,重视专业实践机会。实践出真知,书本知识和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匹配真正的岗位需求,比如积极申请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等。

2、认识自我,走近社会

大学生在学业和就业上感到迷茫和焦虑,根源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自我,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去做什么,只会跟风考证,不停地刷新英语四、六级的分数。

为什么教资讲得好但是过不了?折射了大学生的迷茫与盲目(4)

大学为每一个人创造了公平的发展机会,允许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应该勇敢地去尝试,发现自己的兴趣,早一点规划人生目标。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大学生还要走近社会,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找出自己和实际需求的差距,然后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04

总结

“教资热”折射了当代大学生的迷茫与盲目,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教师资格证不是大学生就业的“王牌”,无法为大学生就业兜底。

值得关注的是,“教资热”的背后还暗藏着“教师准入门槛低”的争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教师编制报考条件会出现变化,“教资热”将会降温,非师范生考教资证将变得毫无意义。

大学生顺利就业,只能依靠自身的“硬实力”。早一点确立人生目标,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认识自我,走近社会,方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专家:“教资热”不等于“教师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