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之拔模角度(模具拔模斜度)

模具设计之拔模角度(模具拔模斜度)(1)

模具设计之拔模角度(模具拔模斜度)(2)

1、起模斜度:又称拔模斜度,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脱出,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 以塑胶产品为例,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为出模角。零件必须冷却到刚度足够大,才可以在不变形的情况下顶出。这种冷却时间可以占到整个塑型时间的50%~80%,拔模斜度越大,所需要的将零件从模具中拆卸出来的力就越小,零件从模具中拆卸出来的时间也就越短。如果拔模斜度降低,零件的锁定力将变大,从而所需要的将零件从模具中拆卸下来的力也将增大。尤其是凹模面有蚀纹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拔模斜度的问题。所以一定不要有取消拔模斜度的想法。 2、确定起模斜度的方法:铸件要加工的侧面,一般按增加铸件壁厚的方法确定。铸模在起模方向如已有足够的结构斜度,便不再加起模斜度。 铸模的高度在1米以下时,木模的拔模斜度α=0.5-3°。金属模的起模斜度可比木模稍小些。 塑件脱模斜度的大小,与塑件的性质、收缩率、摩擦因数、塑件壁厚和几何形状有关。硬质塑料比软质塑料脱模斜度大;形状较复杂或成型孔较多的塑件取较大的脱模斜度;塑件高度较大、孔较深,则取较小的脱模斜度;壁厚增加、内孔包紧型芯的力大,脱模斜度也应取大些。有时,为了在开模时让塑件留在凹模内或型芯上,而有意将该边斜度减小或将斜边放大。3、起模斜度计算方式演示:铸铁件不加工侧面的壁厚小于8毫米时,可采用增加铸件壁厚的方法; 壁厚8-12毫米时,可采用加减壁厚的方法;壁厚大于12毫米时,可采用减少壁厚的方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