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回忆小时候(闲话天津方言)

“老坦儿”一词,是天津方言词汇之一,单单从字面上理解,老:老实;坦:坦诚。两字相加就是“老实坦诚”,并无贬义。但如果加上儿化音,再从口中吐出来,就会呈现极富地域性歧视色彩的另类词汇“老坦儿”。它用来形容一些穿着不合体,没见过世面的外地人。

天津方言回忆小时候(闲话天津方言)(1)

七十年代末,津门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范振钰先生在相声段子中将“老坦儿”这一形象塑造的最为传神——“老坦儿进城,身穿条绒,头戴毡帽,腰系麻绳,买瓶儿汽水儿,不知道退瓶儿,看场球赛,不知输赢,找不着厕所,旮旯也行。”这里面讽刺、嘲笑、调侃的味道甚浓,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这段相声反映了城里人优越感的自然流露,也反映出当时农村的落后,多么的让城里人瞧不起。

“老坦儿”一词现代意用以形容人的思想陈旧,或是指穿着或是行为的过时落后,可分或不分城乡,也可没有本地外地之分。同时还被用来说对方没有见过世面,属于朋友之间的打趣或自嘲。但在天津的方言土语中仍属贬义。

追溯“老坦儿”一词的来历,大致可分为两种解释,其一是说,清朝时期天津运河运业发达,杭州盐商雇佣山东籍民夫,发现这些民夫都来自山东半岛而且大部分地名都叫(某)家坦比如李家坦、王家坦等。所以统称这些民夫为老坦,天津人说话带儿化音所以叫“老坦儿”。由于当时民夫地位低下居无定所被认为是下九流,所以老坦儿一词被用来形容他人没见识、土气等,成为用来瞧不起人的贬义词。

天津方言回忆小时候(闲话天津方言)(2)

第二种说法认为,“老坦儿”应为“老呔儿”。呔指乐亭一带的人,当地人并不以此字为耻,而以此字为荣。历史上呔商象浙商、徽商、晋商一样出名。“老呔”这一称谓的由来,它与乐亭县的乡音有关。乐亭人读“乐亭”两字的发言颇为“老呔”,于是外省人从谐音而来以讹传讹。这个称谓原本并无恶意,隐含善于经商、工于心计之意,还多少有些敬畏在其中,但在仔细玩味之后亦可从中体味出,有几分中国人传统的农本商末观念而轻视经商的味道。

天津方言回忆小时候(闲话天津方言)(3)

其实,不管是“老坦儿还是老呔儿”这个称谓都反映了一种地域上的歧视。也许正是因为每个人从小习惯了一种文化氛围,并对于此地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才产生了排外的心理。尤其是如果他们歧视的人的道德上有硬伤的话,会让自己的歧视显得有根有据,道德优越感更加助了歧视心理,并且这种歧视会扩大成对整个地域的歧视。比如,南 蛮 子 ,北 侉 子

广说诸事,其多若林 欢迎关注《说林》 段子夹历史,切糕蘸白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