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发展情况 开新局谱新篇

来源:【云南日报】在2023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等,这些内容与云南滇中新区息息相关对此,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滇中新区发展情况 开新局谱新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滇中新区发展情况 开新局谱新篇

滇中新区发展情况 开新局谱新篇

来源:【云南日报】

在2023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等,这些内容与云南滇中新区息息相关。对此,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新区将如何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何找准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定位?如何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新区要进一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新区的新城发展要联动周边、融入国内、接轨国际,成为开放合作的高地……来自滇中新区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纷纷提出所思所想,为滇中新区在国家级新区发展中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出谋划策。

新区要努力成为全省经济增长引擎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我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第一年,科学谋划全年工作至关重要。”省人大代表、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学锋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报告系统谋划了我省未来五年工作目标,科学制定了2023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年各项重点工作,主题鲜明、路径清晰、鼓舞人心,凸显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鲜明导向,绘就了高质量发展切实可行的“实景图”,为新区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2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滇中新区持续精准发力,有力推动开发建设工作,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新区高质量发展正驶上‘快车道’。”赵学锋说,新起点上,滇中新区立下了“努力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引擎”的高位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担当,更需要积极作为。下一步,结合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滇中新区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一点一极两区”战略定位,深入贯彻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王宁书记关于“壮大园区经济”的工作要求,紧盯“六个春城”建设,持续开展“当好排头兵、争当先锋队”活动,聚焦产业提质、对外合作、新城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五大重点”,聚力打造实力新区、开放新区、美丽新区、活力新区、幸福新区“五大新区”,全力确保直管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高于昆明和全省平均水平,在昆明“六个排头兵”建设中当先锋、做表率,努力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产业提质是新区发展中的首要任务。”赵学锋表示,滇中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强省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聚焦聚力招商引资,做精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创视界二期、先导新材料、洪泰智造、康乐卫士重组疫苗、北汽新能源汽车、裕能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全面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新区将确保落户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不少于10户。

“新区正处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过渡期、开发建设的关键期。”赵学锋建议省级层面给予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支持和财力保障支持。“在人代会还未结束时,省级有关部门就第一时间给予了及时回复,这不但体现了省级部门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彰显了省级层面对新区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赵学锋说,作为新区人,必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力开创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挥优势将新区建设成为“发展沃土”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全面客观、实事求是,报告中全面展现了我省过去五年来的发展成就,这份‘答卷’令人倍感振奋和自豪;同时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一个个新举措、新目标,路径清晰,凸显了鲜明的发展导向。”省政协委员、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段宏波说,滇中新区将进一步把报告部署落到实处,成为“发展沃土”,为云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报告在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振兴园区经济等方面均有明确部署,段宏波说,目前,新区正在谋划推进“减油增化”工作,新能源产业项目也在加紧布局,旨在进一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新区也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精准招商,不断推动产业向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段宏波认为,滇中新区具有其他地区无法具备的两大优势。目前,昆明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设项目业已启动,项目建成后,将是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而实施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有望成为“五小时航行圈覆盖30亿人”的超级机场。届时,昆明机场所处的云南滇中新区,将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最佳目的地”。结合新区的财政、审批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将进一步把“最佳目的地”变成“发展沃土”,为云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一锤一锤“敲实”安宁工业提质增效工作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进项目建设,这对于拥有深厚工业基础以“工业立市”为目标的安宁市而言,吹响的是新一轮工业提质增效延链、补链、强链的‘冲锋号’。”省人大代表、安宁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浦泰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内容后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分析形势准确深刻,提出目标切实可行,部署的工作为民务实。

浦泰作为一名来自县区的代表倍感振奋,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2022年,安宁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逆势突破了1400亿元,安宁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安宁速度”。

“去年,我省大力实施 ‘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等,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强化了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的力度。对安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项目快速落地、促进项目投产见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浦泰举例说,在安宁市抢抓机遇发展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过程中,省、昆明市、滇中新区多部门联动,针对重点项目一一展开现场会办,快速实现了土地、电力等方面的要素保障。

浦泰认为,做大做强基础工业是当前安宁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围绕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协同中石油云南石化、黄金产业园、云南裕能等链主企业高质量发展,安宁工业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正有序高效推进。以绿色石化产业为例,浦泰认为在现正全力推进的云南石化减油增化项目中,下游产业链的产品极其丰富,产业延链空间广阔。与此同时,安宁也在加速推进传统磷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结合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谋求在新材料领域拓展延伸。

在近日召开的安宁市委七届四次全会上,该市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建设云南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浦泰说,2023年,安宁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以及滇中新区的工作部署,全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做强园区经济,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建设,在建项目促投产,一锤一锤敲实工作。

产业培育速度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当前安宁市各项开发建设资金剧增。对此,浦泰代表提出建议,对安宁发展园区经济给予支持,延续资金缓解政策;在省级层面高位统筹设立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基金。面对未来三年安宁产业园区用电需求大幅增加的实际,建议研究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电力保障的绿色通道,对电力线路迁改的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

把园区经济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突出鲜明的发展导向,高度重视实体经济、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极大提振了我们发展信心。”省人大代表、嵩明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武春禄说,嵩明将抢抓机遇,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大抓招商,实施工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深化“产业链 战区”扁平化项目推进机制,推动全县产业发展在量上有大跨越、质上有新提升。

武春禄表示,根据报告部署,嵩明将把园区经济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经济,大力推动杨林经开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中要素资源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现代服务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其中,将加快利用光伏、氢能项目落户嵩明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光伏电站装备产业,加快氢能、储能等产业布局,推动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让嵩明杨林经开区进入全省产值500亿元园区行列。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嵩明将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件事一次办”,建立“企业吹哨,政府报到”绿色新机制,让企业享受快捷舒心的服务,安心放心在嵩发展。

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造血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实事求是、数据详实,过去五年,全省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开放合作、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振奋人心。报告中从投资消费、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倍增等8个方面的展示了2022年全省的成绩和工作重点,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交出的答卷,可以说这是一个有深度、有温度、令人满意的报告。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自身工作实际,省人大代表、嵩明职教新城管委会副主任胡丽芬建议,加快园区国体空间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可以发展的土地和空间,充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造血能力。此外,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胡丽芬建议在后疫情时代,可探索丰富多元、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验性、享受型、品质型等方面消费需求,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投入和扶持,着力优化市场供给,提升消费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激发内需市场新活力。

为云南经济稳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原油加工和页岩气开发,积极推进‘减油增化’,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的发展目标,对于中石油云南石化来说,这既是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也是宝贵发展机遇。”省政协委员、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鲍永忠说,2023年是加快实施“减油增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关键一年,也是决定云南省石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至关重要一年。

云南石化将按照“一低五化(低成本、差异化、区域化、特色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思路,根据地域、资源情况及下游市场需求,科学比选技术方案,扎实做好“减油增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等工作,全力以赴争取项目尽快落地,争做行业链主企业,推动云南省石化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发挥支柱产业的压舱石、助推器作用。

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将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政策研究、加快立项步伐;遵循“减油增化 光伏绿电”发展模式,高起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大招商引资合作力度,超前布局相关企业承接化工新材料产品,构建以云南石化为龙头基地,炼油、乙烯、丙烯等系列产品深度发展的产业集群,打造资源高效利用、流程齐全、技术领先、产品一流、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石化产业园区。

通过积极谋划未来四年、八年直至2035年的发展规划,云南石化将奋力创建世界一流炼化企业。

以更完善的政策体系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这是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的报告。”省人大代表、云南祥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利荣说,“3815”战略目标提出后,我省民营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位于安宁市的老牌磷化工企业祥丰集团切实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并得益于此赢得了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抓实体经济,那么优化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就是基础。因为要提振经济发展,就先要提振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

2022年,安宁市启动打造千亿级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祥丰集团顺势找到了企业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国家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祥丰抢抓机遇,谋求突破。

“重点项目大项目需要高质量的要素保障,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同样甚至更加需要。”针对如何激发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活力,增强民营、小微企业主投资信心,杨利荣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的建议。

结合报告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要求,杨利荣建议,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要统筹谋划,按照引进企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要求,提前做好项目用地、水、电、气、电讯、网络、路网等基础要素保障的规划编制,使引进企业的数量、规模与之相匹配。不要发生项目建成投产后,因基础要素保障不到位,影响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的情况。

抢抓战略机遇强化自主创新

2007年到云南创业至今,省政协委员、云南凯瑞特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荣耀一直关注着营商环境的变化。他说, 2017年企业入驻嵩明杨林经开区后,感受到了优化提升的力度连年加大。

孙荣耀举例说,近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仅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备受挑战,大型企业也同样面临诸多困难,他的企业亦是如此。

“我们向滇中新区管委会、嵩明县、杨林经开区反映了自身困难后,他们积极帮助企业解困,千方百计地为公司对接金融机构,最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申请到了4000万的信用贷款,你知道吗,4000万对于我们这种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支持。”孙荣耀说,这些年来,公司的移动破碎筛板块参与了很多项目建设,体验了许多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他说从选址落地、办证等方面,园区都是主动办、上门办、快速办,遇到一些紧急或棘手的事,园区更是现场办,让大家都感受到了作风转变的“诚意与实效”。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普惠政策免申即享等方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欣喜,尤其是未来五年的‘3815’战略,更是让我振奋。”孙荣耀介绍,公司的移动破碎筛曾参与过中老铁路项目建设的部分标段,产品也逐渐走向了南亚、东南亚,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为移动破碎筛分设备提供了市场。借着“3815”战略,公司也将在矿山生态修复处理、建筑固废处理及综合利用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方面,作出更多的自主创新与贡献,为云南高质量发展、为“绿水青山”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