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写的是孟郊的心声(孟郊游子吟当父母老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国台湾地区曾在网络上做过一个民意调查。调查问题是“影响当代人最深刻的唐诗是哪一首?”

调查结果一出来,高居排行榜第一名的唐诗,不是“春眠不觉晓”或者“白日依山尽”,也不是“红豆生南国”或者“床前明月光”,而是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这首诗之所以能一枝独秀,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点,即父爱和母爱的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写的是孟郊的心声(孟郊游子吟当父母老去)(1)

这首诗之所以深入人心,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孟郊表达母爱的方式虽然普通,但却不落俗套;二是他使用对比的手法,即通过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母亲的孝心来凸显出伟大的母爱。

从古至今,歌颂母爱的方式有很多,诗歌、散文、电影和歌曲,不一而足。虽然形式多样,但它们很多都着眼在母亲的哺育之恩,比如怀孕、分娩、哺乳等。

而孟郊摒弃了最俗套的歌颂,他采用了缝制衣服的一个日常场景来表达母爱,所以在千篇一律、程式化的歌颂面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然能脱颖而出。

在古代,男人们为了前程,不得不游走四方,或求学、或赶考、或经商、或做官等,一走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

  • 意恐迟迟归:母亲对儿行千里的担忧和牵挂扑面而来。
  • 临行密密缝:短短五个字,画面感十足。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冬衣,佝偻着腰、凑近油灯眯起昏花的老眼,那份迟缓却永不失细致的爱,一针一线缝进了衣裳,也缝进了儿子的心里。

孟郊和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歌风格常被人评论为“思苦奇涩”,读起来特别难懂,像这种很平淡的描写手法,其实并不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但在抒发母爱这种最自然的感情之时,孟郊却简单而又流畅地表达了出来,自然又生动,没有刻意修饰,不需任何解释,就能够读懂。

可见,父母之爱真是一种最自然、最本能的情感。

而让整首诗得到升华的,就在于孟郊所写的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中,核心又在于那个“报”字。

虽然子女的“寸草心”很微薄,竭尽全力恐怕也无法报答博大的母爱,但在我看来,只要子女的孝顺是发自肺腑的,就是对母亲(父母)的最好报答。

游子吟写的是孟郊的心声(孟郊游子吟当父母老去)(2)

半生沦落的孟郊,50岁才能回报和奉养母亲

孟郊出身于贫寒家庭,父亲只是一名官场小吏,收入微薄,幸亏贤惠的母亲,用勤劳的双肩才与父亲一起勉强支撑起整个家庭。

孟郊从小就很懂事,他很少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外嬉闹,而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学习。

然而,命运却似乎总在拿他开玩笑:

41岁那年,孟郊才获得举乡贡进士的机会。

次年,他与韩愈一同进京应试,25岁的韩愈高中进士,42岁的孟郊却名落孙山。

返乡之后的孟郊,一度变得消沉不已。看到儿子备受打击,母亲不仅没有指责,反倒总是为孟郊做些可口的饭菜,在孟郊夜读之时送上一杯热水,母亲无声的爱就像阳光一样,洒在他身上,暖进他心里。

细心的母亲再次点燃了孟郊的斗志,几经努力,46岁的孟郊终于考中进士。

在排队等待职位安排的过程中,孟郊依然一贫如洗。不要说回报母亲,他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没着落,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再次离乡背井。

辗转奔波4年之后,50岁的孟郊才获得溧阳县尉的任命。

虽然只是九品官阶最低一品的小官,但总归有了一个安身之处。而在历经半辈子的囊中羞涩之后,孟郊总算有了勉强可以糊口的俸禄。

上任第一年,孟郊第一时间就把母亲接到了溧阳来奉养。《游子吟》,也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居住时写下的著名诗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许表达了孟郊对母亲久久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吧。毕竟半生沦落,如果不是母亲一直的鼓励,他可能早就放弃了。

当然,对于父母而言,其实子女是否做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子女应该知道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贴心的陪伴。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供养我们上学读书,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强,可以在未来生活富足、幸福快乐。

我们工作了,能挣钱了,就要回馈他们。

比如,我很多的朋友他们的父母因为长期居住在农村,并不习惯来城市居住,这些朋友们都是隔三差五地回老家,买些吃的、用的给父母,回去看望父母,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天。

贴心的关怀与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游子吟写的是孟郊的心声(孟郊游子吟当父母老去)(3)

功成名就的刘强东,为何不接父母到北京同住?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撒贝宁曾问刘强东:“以您现在的实力,您想把父母接到哪里都可以,怎么还在老家?”

刘强东说,多年前,他曾自作主张把父母从苏北老家接到北京同住。可住了不到一个月,刘强东却发现父亲不在。

母亲对他说,为不让他知道,父亲早上5点多就起床走了,而且还让母亲转告儿子一定不要去找他。

母亲还说,从苏北农村来到北京后,父亲就没了自己的圈子,既没有人和他下棋、打扑克,也找不到老伙计聊天,所以一直都不习惯。

通过这件事,刘强东才意识到,自己认为对老人好的事情,但却不一定能够真正满足老人的需要。

“己之蜜糖彼之砒霜”,子女认为的天伦之乐,对父母而言,也许只是一种负担,甚至是苦闷憋屈。

此后,刘强东便彻底放弃了把父母接到北京同住的想法。

游子吟写的是孟郊的心声(孟郊游子吟当父母老去)(4)

俗话说“故土难离”,尤其是对年迈的父母而言,要他们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去生活,无论是饮食,还是语言等生活习惯,统统都需要做出改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接父母同住,表面上看是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作为子女尽孝道的心理也满足了,但子女往往没有想到,父母为了迁就子女,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为了融入新环境一切都要重头再来,往往过得并不开心。

《礼记》里曾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子女想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物质条件固然重要,却它却并不是最关键的,去倾听父母内心真实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才是最好的孝顺。

不要自作主张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一定是真正的孝顺。孝顺孝顺,有“顺”才有“孝”,子女应当顺着父母,千万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

游子吟写的是孟郊的心声(孟郊游子吟当父母老去)(5)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如何报答他们,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一颗感恩的“寸草心”,是不是在内心真正地关心他们。

就像“暖心艺人”俪媛《好妈妈》那首歌唱到的那样:

假如有一天妈妈站不稳走也走不动啦

我会牵着妈妈的手和她说心里话

真正的孝顺,除了对父母的高质量陪伴,还有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做主。

孝顺之道,从心的陪伴开始。


今日话题:

你认为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城市是孝顺吗?你的父母被接到城市居住后是否开心呢?欢迎留言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