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的微博下,一个老师问:五年级上册的《搭石》一文是不是借物喻人?

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1)

什么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一种表现手法,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品格。

运用了这个手法的文章,很明显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人”具有的,比如“坚强”“无私”“光明磊落”“踏实”“默默无闻”“乐观”,写这个特点的目的,就是为了赞扬“人”的某种品格、精神。

这里说的借物喻人是着眼于全文的一种表现手法,不是着眼于句子的修辞手法,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都是相似的关系。

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2)

课文《落花生》就是借物喻人(以物喻人)。

文章先略写了种花生和吃花生,是为了后面详写花生的特点,花生的特点是“务实有用”,这个特点就是父亲希望孩子们拥有的。父亲的希望,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主旨。

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3)

“花生”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一个务实有用的人”的喻体。本文的借物喻人,可浓缩成一个比喻句,用文中父亲的口吻来表达,就是:你们要做有用的人,像花生一样;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以前的一篇课文《荔枝蜜》,就是借物喻人。文章写蜜蜂的勤劳、无私,就是写劳动人民的勤劳、无私。

有的文章也写了一个具体事物,这个事物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但文章并不在于借物喻人。小学课文《芦花鞋》就是如此。

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4)

全文以“芦花鞋”为线索串联起了所有的内容。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里,芦花鞋是青铜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青铜带着妹妹去芦苇荡采了芦花,一家人编织芦花鞋,青铜去镇上卖芦花鞋;一个大雪飞纷的日子,青铜把剩余的芦花鞋都卖完了,有一个人也想买芦花鞋,青铜就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脱了下来,他赤着脚在雪地上奔跑。

文章主要表现了生长在艰苦环境中的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善良的心灵。

这个故事里的芦花鞋是线索,是表达感情的载体。文章并不在于写芦花鞋与人之间的相似点,主旨也是通过“人”来直接表现的。

像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枕头里藏着妈妈的爱》,通过一个枕头来写母亲对孩子的爱,枕头本身不具有“人”的品格。

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5)

那么,《搭石》用了借物喻人吗?

《搭石》主要内容是:天气变凉了,村民用石头在河里搭出一条路,方便人们行走,然后大家也会互相照顾、礼让。

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赞扬了淳朴、热心的家乡人。

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6)

这个主题是直接通过人物来表现的,“石头”在文中并没有被赋予人的特点。文章的重点是“搭石”,而不是“石头”,《搭石》没有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五年级课文搭石的主要内容(五年级课文搭石不是借物喻人)(7)

一篇以具体事物贯穿全文的文章,如何判断它有没有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几个标准,第二个最重要:

一、文章有没有强调事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即事物的“人性”,最明显的,会把事物拟人化。《搭石》中没有突出“石头”的“人性”。

二、文章的主旨是通过谁表达出来的。《落花生》的主旨在“花生”的特点上,《搭石》的主旨在村民的特点上。

三、文章侧重写人还是物。侧重写物的,一般是借物喻人或者托物言志,或者用了象征手法;侧重写人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了。

其实,读懂了全文,只需要第二个标准就够了。

当然,同一个事物,可以“喻人”,也可以不“喻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