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主要事迹(颜真卿的另一面)

颜真卿主要事迹(颜真卿的另一面)(1)

文史不分家,当我们读一篇文言文读到一个人物时,我们需要更加了解这个人物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读懂这篇文章,读懂这个人物,即“知人论世”。以下这篇关于颜真卿的文言文,就很好地诠释了文史为什么不能分家。

【原文】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庭,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曰:“死生分矣,何多为!”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

【译文】

李希烈于是囚禁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在庭院中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坑,传言将要活埋他,颜真卿见到李希烈说:“死生已经分明,何必搞这些鬼把戏!”适逢李希烈同党周曾、康秀林等人图谋袭击李希烈,推举颜真卿为统帅,事情败露,周曾死,于是将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一定会死,于是撰写遗表、墓志、祭文,指着卧室西面墙壁之下说:“这是我埋葬之处。”

颜真卿主要事迹(颜真卿的另一面)(2)

看原文和译文意思似乎已经明白,可仔细推敲还是有说不通的地方,比如“适逢李希烈同党周曾、康秀林等人图谋袭击李希烈,推举颜真卿为统帅,”就让人有点恍惚,窝里斗、起内讧这样的事儿不稀奇,可他们为什么要推选颜真卿为帅呢?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疑惑,就是因为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还不到位。

说起颜真卿,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并和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又和柳公权并称“颜柳”。其实除了书法上的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个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的真英雄。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简直就是为他量身订做的。

颜真卿主要事迹(颜真卿的另一面)(3)

接下来我们就把时间轴拉回到唐朝。彼时颜真卿刚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不久,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谋反。颜真卿因为他的刚正得罪了很多人,受到了众人的排挤,而对他最恨之入骨的人便是奸相卢杞。卢杞为了除掉颜真卿,居然向皇帝出昏招,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想想这个建议是多么的恶毒,李希烈何等的狼子野心,他可是要谋反的乱臣,派颜真卿去那里无异羊入虎口。可皇帝李适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同意了。

颜真卿主要事迹(颜真卿的另一面)(4)

是颜真卿看不出这是诡计感知不到危险吗?当然不是,颜真卿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当初安史之乱之前,颜真卿就看出了安禄山的野心,便暗地里高筑墙、广积粮、招募士兵,表面上每天饮酒赋诗,让安禄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等到安史之乱爆发,河北大多郡县沦陷,只有颜真卿治下的平原群坚固如铁,抵挡住了叛军,给唐朝争取了机会。

如此智慧多谋的颜真卿怎么可能识不破卢杞借刀杀人的诡计?可他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一份坚定的使命感,是明知道危险依然选择奔赴的真正的英雄主义。

颜真卿主要事迹(颜真卿的另一面)(5)

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颜真卿刚正不屈,后来李希烈的阵营窝里斗,他的几个部下周曾、康秀林等被颜真卿的风骨折服,暗中商议背叛李希烈,事成之后推举颜真卿为帅。没想到东窗事发,颜真卿因此被拖累,监禁地点转移到了龙兴寺,直到后来被李希烈部下逼死。

这就是文本背后的颜真卿的故事,明白了这个背景再来读这篇文章,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意,理解人物。

所以读文章不要忘了读史,文史结合,才能更加通透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