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龙脉(为何陕西关中是中华龙脉所在)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险关要塞。
有“万里长城第一道起点”的山海关,有和山海关并称“天下第一奇关”的潼关,有“天下雄关”的嘉峪关,还有“关中之关”的武胜关等等,它们不是有着重要的天险,就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同时拥有三大险关,被称为“四塞之地”的关中。
关中又被称为“八百里秦川”,也就是我国的三大平原之一-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现位于陕西中部,也就是现在的宝鸡,西安,潼关,渭南等地。
因其三面环山,南面靠有天险秦岭,四周还有着雄关要塞:西面的散关,南面的武关,北面的萧关,以及东面的函谷关,所以被称为“四塞之地”。
进可攻,退可守,这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的易守难攻,所以它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
而关中的战略地位起源于秦国的建立。秦国就是以关中为据点,进而实现了南北的合并。
最开始秦国是作为周朝的一个附属国,其祖先因为周孝王养马,凭着高超的养马能力,马繁殖的很快,从而获得了周王的奖赏,周王赏了他50里封地来开国,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
后来秦襄公收复了关中,得到了周关中的领地,自此,秦朝开始建国,成为了诸侯国之一。
因为与甘肃隔着陇山,而陇山以西自古以来就是汉人和少数民族的混居地,相对来说不是很太平,经常会发生摩擦,这也就导致了秦国的民众民风彪悍,崇尚武力。
直到商鞅变法,带来了法家思想,提倡了耕战制度,用律法来规定耕种,让土地和人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才使秦国经过随后一百多年的良性发展,让关中成为了肥沃的“天府之国”。
有了经济基础,秦国开始了扩张,在军队中提出了“军功授爵制”,从而让每一个秦国普通老百姓都以从军为荣,更有才子为这种全民皆兵的现象写出了《诗经·秦风·无衣》这首诗,传遍了大江南北。
让民众看到了秦人的尚武精神,可以说秦人的崇尚武力,加上关中富饶的经济,让秦国有了争霸的实力。最终收复北方,进而由北向南,奠定了帝国之位并定都长安。
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彪悍的民风,这并不是秦国能够一扫诸侯国的原因,只能说它占据了“地利”和“人和”,最重要的是“天时”。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基本处于农业社会,主要以农耕为主,也就是说农业发展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关东平原由于处于黄河流域,地势平坦,占据着地理上的优势,很适合发展农业。
并且早在公元前246年,当时的秦国就邀请韩国水工郑国在关中修建了郑国渠,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由西向东,连接泾水和洛水,长达300多里,用以灌溉,是关中内第一条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
另外在关中,还有渭河从中穿过,地势加上水利的便利,奠定了关中农业的基础。
曾有战国时期,向秦惠王献上“连横”之计的张仪,就称赞关中为“天府之国”,这可比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早很多。由此可见当时关中的富饶。
而这种富饶离不开老天爷的偏爱——适宜的气候。因为过冷和过热的环境都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难道当时关中的气候就很适宜吗?
3
有考古证据显示,5000年前的关中地带,出现了竹鼠,獐等在亚热带才会出现的动物,并在与关中相临的河南发现了亚洲象,犀牛等动物,而这些动物一般也生活在亚热带。
并且当时的黄河流域也种有梅树,柑橘等植物,这些植物现在只有南方温热气候才适宜种植,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关中气候相当于现在的南方气候,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农作物成熟期都很短,一年最少有两次收成,那么粮食自然而然是富余的。
另外从我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当时的地域气温要比现在高2~3摄氏度,,足以让处于黄河流域的关中气温和现在的南方相当。
那是不是说明当时的南方气候比北方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呢?当然不是。
我们首先看下,我国的整体地理走势,它属于东西走向。就像欧亚大陆的地理走势,也是东西走向。而东西走向的地势基本上属于同一纬度,气候相差不大,不像非洲和南美洲,是南北走向,横跨的纬度比较大,气候差别也就很大。
而气候差别不大的地势,相对来说它的生存条件会更好些,物品流通也更频繁些,文化交流更加融洽些,从而发展也会变得迅速起来,这就是为什么非洲和南美洲要比欧亚大陆落后的原因。
同理,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也差别不大,那么发展水平也会差距不大,那是不是说关中平原就没有明显的优势呢?这里就要说到关中的另一个地理优势——秦岭。
秦岭位于关中的南面,起源于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的交接处,属于东西走向,横贯1600多公里,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山脉,而它那高达3700米的主峰-太白峰,更是我国腹地海拔最高的山脉。
这不仅使秦岭成为了一道天然屏障,更是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从而使处于同一纬度的南方在气温上比同时期的北方要高些。
所以在相对于当时的南方来说天气只会更热。
而过热的天气显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那时候的南方就相当于现在的亚马逊雨林,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农作物的生长,显然都不如北方。再加上古代医疗、科技条件的落后,害虫、毒物、流行病就会繁衍。
所以气候的影响使得在生存条件上,北方比南方更具有优势。
因此地理优势加上气候的影响使得关中平原成为了当时的农业中心,并且秦岭还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包含着文字的发源地华山,和道教的发源地终南山。
有了文化的启蒙加上当时的社会以农业为主,带动了人力,物力的发展,从而使得当时的关中成为了经济中心。
这里要说下,为什么同为当时农业大省的河南无法成为经济中心呢,这不得不说到两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了。
4
河南也是平原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农业也很发达,但是它的四周却没有什么天险要塞,这就导致其在战乱时
期无法坚守,容易被攻破。所以经济资源会向更安全的关中地区偏移。
这也就是楚汉争霸时期,张良为什么建议刘邦以关中为大本营,除了因为它的土地的肥沃,人口的众多,以及文化的基础,刘邦才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
所以战略地位的优势加上经济中心让观陕西关中成为了我国一统的起点。其中11个朝代选择在关中的长安定都,可见关中的重要性。两大中心奠定了关中在古代的地位,造就了关中的传奇。
可是如今的关中却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野,纠其原因还是战略和经济两大中心的转移。
我们先从关中的战略地位转移说起:从周到唐的2000多年间,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都是以关中为基地,先占领关中,再以关中为中心,攻占其它地方。
而最开始的关中因为与羌人,戎狄接壤,经常发生战事,再加上作为首都的长安,让关中在那时候的战略地位始终是处于第一线的。
但由于多次战乱,尤其是唐朝末期,再也没有在长安建都的政权。自此关中逐渐失去了战略性地位的重要性。
尤其是后来因为收服了羌人,戎狄等少数民族,只剩下来自西域的威胁,使得军事要地转移到了甘肃,宁夏一代,自此关中的战略地位从一线转到了二线。
当然关中淡出大众视野的原因不仅是战略地位下降,还有着经济中心的偏移。
自宋朝以来,黄河流域气温开始下降,导致关中地区的气候偏冷,不再适宜种植温热地带的植物,从而减少了粮食产量,而南方气候也不在是那么炎热,加上海洋时代的到来,经济中心逐渐偏向南方。
而关中地区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当中,导致民众逐渐离开关中,向南迁移,这不仅给南方带来了人力,而且带来了技术,自此北方战乱,而南方却相对平和,有了发展的时机。
再加上黄河流域的不断改道,致使关中地区由于流水的冲刷,导致水土不断流失,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而自然条件的不断恶化,使得旱灾,水灾等逐渐增多。
关中地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也逐渐变得脆弱,再加上关中人口的众多,植被被破坏的也越来越严重,在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下,关中平原无法养活众多人口,变得越来越贫瘠。
而环境的改变,人口的流失,最终导致关中的经济地位也彻底失去了。
战略地位的降低,加上经济地位的转移,导致繁荣一时的关中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当然任何地区它都有着它的辉煌,也有着低谷。我们应当尊重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所长,着眼于现在。
而如今处于关中的陕西,正在重新起飞,凭着深厚的底蕴,成为了文化大省。
而在科技领域,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建树:比如许多军工部门,科研机构都分布在陕西,而从西飞,陕飞,西北工业大学走出的很多航空人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且随着新的丝绸之路重新开启,作为欧亚大陆联系的桥梁,未来的陕西关中必将会腾飞,重现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