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的关系 看看孔子是怎样分别回答君主与权臣的
《论语.雍也篇》记载了鲁哀公问孔子的一个问题,“弟子孰为好学?”意思就是你的弟子中谁是好学的呢?孔子回答的很详尽,“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意思就是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两次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已经去世了。现在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学生了,我还没有听说再有谁是好学的人了。《论语.先进篇》记载了季康子问题孔子同样的问题,但孔子的回答却有不同,原文是这样的: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本章的内容与译文比较简单,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季康子所问的问题与哀公所问的一样,但孔子的回答并不完全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朱熹引用范祖禹的话认为“臣之告君,不可不尽。若康子者,必待其能问乃告之,此教诲之道也。”意思就是臣子对于君王的提问,回答时必须详尽,但对于季康子的提问必须要等到他真正有疑问时才回答,这是教诲之道,也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意。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记录了另外一种看法,“或谓哀公有为之君,得贤可以自辅,故孔子以颜子之学详告之。康子权臣,其延揽人才,欲为强私弱公之助,故孔子只惜颜子之死,而更无他辞。其说当否,无可确论。”就是说哀公作为君王,得到贤能之人则可辅助治理国家,所以孔子将颜回治学之长处详细告诉给哀公,希望对他能有所帮助。季康子则为权臣,其延揽人才,只会是助长其私利,所以孔子在回答时只是感慨颜回的逝出,别无他说。这种说法是不是合适,无可定论。
另,钱穆先生对于《论语》前后十篇中孔子回答问题时不同的表述有这样的看法,“《论语》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哀公之问,皆称‘孔子对曰’,至答康子、懿子、武伯之问,则但称‘子曰’。此章及〈颜渊篇〉季康子三问,皆称‘孔子对曰’,与前十篇不同。或说:前十篇或是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后十篇又出此后人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君卿之间,益见其无别,故前、后《论》体例亦异。此意或然。亦无可确论。”《论语》本就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通过不断的补充完善和修订而成的,故体例不同也就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