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18岁破釜沉舟刘邦13岁起兵(项羽一)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写过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联是讲越王勾践,而写于前面的上联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两人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毅力与决心的标榜。

项羽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死敌,最后败给刘邦,没有当上皇帝。然而,汉朝史官司马迁在《史记》中,却把项羽的事迹编写在专门记录帝王传记的类别“本纪”当中: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趁着秦末的农民大起义而发展起来,条件不比其他起义军更优胜。但是不过短短三年,他已经带领大家消灭了秦军,裂土封侯,自封西楚霸王。虽然没有持续很久,但他这样的威猛勇烈,有史以来都未曾有过。

司马迁认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然没有当成皇帝,但是他短暂一生,配得上作为皇帝的尊荣和敬佩。

项羽18岁破釜沉舟刘邦13岁起兵(项羽一)(1)

冯绍峰版项羽

关于项羽,实在有太多传奇故事。无论是鸿门宴还是霸王别姬,四面楚歌还是乌江自刎,江湖与庙堂都充满他的传说。

在历史的长河里,始终翻滚着人们对他的敬意与叹息。尤其是“鸿门宴”,人们普遍认为那是项羽的狂妄自大,轻易放走刘邦,以致自毁前程。

其实,鸿门宴不过是项羽冲锋征途上一次小小的错失。真正翻转历史方向的,是项羽“拱手让汉中”,加上后来的种种错误举措的合力,以及刘邦阵营不遗余力地进击。

作为后人,我们不能只抽出某个历史片段进行评判。因为每一分的进退,都是由历史潮流的冲击,以及个人性格与能力共同推动的。

志向——灭秦

项羽的强勇威猛,首先来自于他的灭秦志向。当中包含国仇,更有家恨。

项羽本是楚国的贵族。他爷爷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在战场中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当楚国被秦国灭了后,项羽便跟随叔叔项梁,在会稽投靠一位朋友。

项羽在这里慢慢长大。他不爱读书,甚至不爱习武,但是他好读兵书。因为项羽并不只想当一个文臣或武将,他想要做“万人敌”。

他心中从来没有忘掉自己是楚国的遗民,带兵灭秦是他的人生追求。有一天,他在远处看见秦始皇南巡的排场,冲口而出:

“彼可取而代之。”

万丈志向喷薄而立。很快,机会来了。

项羽18岁破釜沉舟刘邦13岁起兵(项羽一)(2)

谭凯版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引发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更由此在全国各地燃烧起反秦的烈火。项梁与项羽乘势在会稽起兵。此时的项羽,只有24岁。

根据投奔他们的范增建议,他们从深山中找出楚国后裔——一个名叫“熊心”的放牛娃,并称之为“楚怀王”。从此,项梁、项羽的部队师出有名了。

史上有两位“楚怀王”

之前楚国曾有一位楚怀王,因被秦国拘禁而病死他乡,从此秦楚交好完全转为秦楚交恶。后来秦国还灭了楚国。

由此,在楚人的心中,秦国是最可恨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所以,为了激起其他楚国遗民的愤恨之心,项梁项羽便将楚国后裔“熊心”称为“楚怀王”,将他推到王位上。

项羽18岁破釜沉舟刘邦13岁起兵(项羽一)(3)

吴彦祖版项羽

一战威震诸侯——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突袭项梁,项梁兵败身死。这时,楚怀王熊心趁机回收项梁的兵权,没有让项羽继承项梁上将军的职位。

于是,项羽不但失去了一直教导和保护他的叔叔,而且没有得到兵权或封赏。他需要孤身面对一切。

冷眼旁观楚怀王所做的事情,项羽没有作声。这时候,他已经开始懂得以沉默应对不公的变故。

不久,楚怀王派他与新的上将军宋义去救赵国。当时的赵国被秦国围困三个月,危在旦夕。各诸侯均派部队前往救援。

但是,宋义为了躲避打仗,居然在半路上停顿了46天。项羽一怒之下将其砍杀,带领部队直奔赵国,营救巨鹿之危。

当时项羽手上只有4万兵马,而且新兵居多。但围困巨鹿的秦将则有30万常胜兵马。无论怎么看,冲上去就是个死。

项羽18岁破釜沉舟刘邦13岁起兵(项羽一)(4)

何润东版项羽

熟读兵法的项羽认真分析了巨鹿地貌,以及秦国内部本身复杂的形势,制定出以弱胜强的战略。

破釜沉舟

他首先派军队区的初战的胜利,以振奋军心。然后杀尽部队猪羊,犒劳全军。接着,他于凌晨率全军渡过漳河。

等所有人都上岸后,他命令所有士兵看着,派人打破随身的所有锅碗瓢盆,并凿穿船只。当时不明就里的士兵们都惊呆了。

项羽对他们说,此战意义重大,所有诸侯兵马都看着我们,成败就此一役。成,威震天下;败不过是一个死。我项羽必定冲锋在前,与大家同生共死。如果你们发现我退后半步,可以立即将我斩杀。

项羽18岁破釜沉舟刘邦13岁起兵(项羽一)(5)

江华版项羽

楚军明白了。只有勇敢冲锋,才可能拥有生路。于是,楚军士气极度膨胀,勇猛充满胸口,口号响彻天际。对此,《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诸侯军就是其他来救援赵国的友军。连他们听到楚军的呼声,都胆战心惊,何况是作为敌方的秦军。凭着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他们背水一战,以一当十,赢得了漂亮的一战。

巨鹿之战的胜利,为项羽赢得威震天下的名声。此时的他,不但是楚国的上将军,而且是被各路诸侯拜服的上将军。项羽气势冲天,他马上带领诸侯军转向关中,直奔秦朝都城咸阳。

项羽18岁破釜沉舟刘邦13岁起兵(项羽一)(6)

胡军版项羽

从上我们可以得知,无论是叔叔项梁死后被夺兵权时的忍气吞声,还是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巨鹿胜利,反映的绝不仅仅是项羽的勇猛。当中包含着他的蛰伏隐忍的沉着,以及他当之无愧的军事家级别的兵法谋略。

项羽的性格确实有缺陷,这体现在与刘邦即将到来的交锋之中,也体现在他获胜之后的静化思维。

世间一切均是处于运动变化里,但项羽在这方面的思维显得固化单一。作为兵家,应该晓得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赢的人未必一直是王者,输的人也有一天可能卷土重来。

热衷大刀阔斧、风来雨去的项羽认为,灭了秦国就已经达到人生理想。接下来他所做的很多事,都很少深思熟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