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家淑兰嫁谁了 盛淑兰带来的反面教训

穷养儿富养女是近年来一个颇为大众所接受的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背后最简单的逻辑则是男孩子长大成人后,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所以要用穷养来磨砺他们的性格,避免男孩子没有男子气概;富养女儿则是避免女孩心穷,这样长大后的女生才不会贪图小利,抵得住生活中邪恶的诱惑。

这种理念为不少家长所接受。有些家庭为了富养女儿,钢琴、画画、舞蹈、音乐乃至所谓的礼仪课程通通给安排上,生活用度都是大牌货,为此耗费一半以上的家庭收入也在所不惜。

这一切,都是为了“富养女儿”。

家长们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单单用物质堆砌出来的富养,就万无一失了吗?

其实,这反而是大错特错。

《知否》里的盛淑兰,就是一个典型的“富养女儿”失败的案例。

盛淑兰是盛家大房的嫡长女。盛家大房虽然家道中落过,但是在她父亲和姑姑手上,盛家大房家业复兴,家财无数。

盛家大房是商户出生,社会地位低下,所以社会关系主要依靠的是盛家二房,盛纮这一脉。

王大娘子因此很瞧不起盛家大房。王大娘子甩了好几次脸色给盛淑兰的母亲李氏,为此李氏才下定决心也要找一个当官老爷的女婿。

知否盛家淑兰嫁谁了 盛淑兰带来的反面教训(1)

问题是盛淑兰的能力和素质,吃不下这碗饭。

盛淑兰性格软糯,事事以顺从丈夫为主。与盛家其他女儿相比,她心中无计较,有些懦弱不争气。

偏偏她又摊上了一个无良丈夫。盛淑兰的父母是真的宠爱她,生怕她在夫家过得不给力,陪嫁丰厚不算,婚后还是给人给力贴补女儿,希望借此让孙秀才母子俩重视她,但她在夫家的日子还是过得凄惨得很。

原著里盛淑兰的姑姑盛纭对待嫂子李氏教养盛淑兰的方式,意见很大。

盛淑兰小时候性格并不是这样。她性格爽快,胆子也大,有几分火爆脾气,是个不吃亏的性格。但是李氏天天把淑兰拘束在家里,砸钱砸人,就是为了把她培养成所谓的大家闺秀。

参照目标估计是盛纮的几个亲生女儿。

结果,等到盛淑兰身上,已经找不到盛家女儿的影子了。

知否盛家淑兰嫁谁了 盛淑兰带来的反面教训(2)

盛家女儿大多脾气爽快、内心有算计,依靠家世,即使是再不上道的如兰,也懂得为自己的生活筹谋。但是到了淑兰这里,这种家传性格,似乎消失了。

面对孙志高这个奇葩,一家人在为盛淑兰筹谋时,“神色枯槁如丧妇般”,表现得很被动。

盛淑兰的父母对待这个女儿,真的算是掏心掏肺了。李氏夫妇为了女儿的安生日子,拿钱安抚女婿,从不心疼,不见丝毫犹豫。这种方法虽然不对,但背后的爱女之心,不能抹杀。

好在淑兰最后也强硬了一把,自己亲自签下了和离书,还把唾沫吐在孙志高脸上,发泄了内心的愤懑。

淑兰的转变,让自己的祖母盛家大老太太放心了一些。

这也说明了一点。盛淑兰开始走出从温室之花的状态,迎接外面的风雨。

这恰恰是富养女儿的核心本质。

一、富养女儿是要引导她知道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风浪

仅让女儿不愁吃穿,有很好的物质条件,只需埋头读书就行,把她教导天真无邪,觉得社会上的风永远和煦微醺如春日,那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因为等到女儿成人后,她必然得自己面临婚姻和工作中的一系列挑战。这种挑战,父母在帮衬,都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父母能给女儿最大的支持,就是成为她的后盾,让她心无旁骛勇敢地面对问题,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慌了——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

知否盛家淑兰嫁谁了 盛淑兰带来的反面教训(3)

二、富养女儿是要让她有更强的韧性,去破解生存哲学这个问题

富养的娇花,还不如野外的杂草来得实在。

杂草的生命力太强悍了,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哪怕阳光再少,水分再不充足,也能努力生长根系,让自己坚强地活下来。

遇到大风大浪,适当低低头弯弯腰,先不让自己吃亏,生存下去,才是首位的。

因为,在任何时候,生存都是第一要义。

富养亦是如此。

富养首先要培养的是优秀的技能,不管是为了谋生还是为了愉悦身心。其次是培养她了解世界的能力。知道这个世界的底色是黑白相间,了解俗务,天真和务实并存,才是强悍的富养。

知否盛家淑兰嫁谁了 盛淑兰带来的反面教训(4)

李氏对盛淑兰,就是一意孤行地用家财去宠爱,却没有让盛淑兰学到解决问题和为自己谋划的道理,

庆幸的是,李氏的婆婆,盛淑兰的祖母,在她最后的人生阶段,给盛淑兰上了这一课,让盛淑兰后半生安稳顺遂。

这是她最大的福气,祖母的经验和睿智,是她得到的“最好的富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