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最近北京太冷了,以至于我完全忘了还有这个头条号……

好了,今天我们来讲讲耳刀旁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1)

你瞅啥

我们常见的耳刀旁就是左耳刀和右耳刀,门分左右,他俩的区别我们下面详述!

左耳刀:楷书中从“阜”(fù)字变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左边的“阝”,一般称”左耳刀“、“左耳旁”等。

“阜”字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之形。本义:土山。

因此从“阜”(阝,左耳旁)的字,本义大多与山、土地、地形有关,如“陵”、“陡”、“险”、“陆”等。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2)

因为竖画不是字中最后一笔,故为垂露

右耳刀:楷书中从“邑”(yì)字变形,变形为写在字形右边的“阝”,一般称”右耳旁”。

竖为字中最后一笔,故为悬针

一般书写的时候,右耳刀的横撇弯钩会较左耳刀的大一点,书写习惯因人而异。

然后我们进入相关字的书写练习:

相关字——队

形声。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3)

小篆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偏旁“阝”时需注意,起笔为横撇弯钩,位于中上部,竖画居左,像一把大刀。右侧字略占整个字的2/3,笔画少不宜过小,捺画起笔在撇画中间位置,书写时不要出头,收笔处笔尖调整方向略微走平。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4)

相关字——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

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5)

小篆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偏旁“阝”时需注意,起笔为横撇弯钩,位于中上部,竖画居左,像一把大刀。右侧字略占整个字的2/3,横画微斜,在上半部,撇折起笔于横画中上方,竖钩与撇折的横画相交,点画位于竖钩两侧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6)

相关字——邓

邓,曼姓之国。今属 南阳。从邑,登声。——《说文》

作为姓氏:邓通:西汉人,以自铸铜钱而成为巨富,后世常用此名比喻富有。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7)

小篆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8)

潘驴邓小闲,我算是知道了

左右结构,左宽右窄,书写偏旁“阝”时需注意,起笔为横撇弯钩,位于中上部,竖画居左,像一把大刀。

左侧“又”字整体收窄,捺画改点画,与竖画不相交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9)

当然,耳刀旁还有个表兄弟——单耳刀:

卩,拼音是jié,在汉字中作为部首的存在。卩也是人字的一种变体,甲金文象一跪跽人形的侧面。这种跪跽之坐法,是古人很有礼貌的规矩的坐法。双膝着席臀坐踵上,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膝上。至汉代还这样坐着。后来流传到日本,一直沿用。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10)

相关字——叩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

”从“攴”( pū),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11)

甲骨文

左右结构,右侧稍宽,书写时需注意,口不宜过大,右侧起笔偏低约位于中部,竖画劲直。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12)

相关字——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13)

甲骨文

左右结构,左右等宽,书写时需注意,左侧起笔短撇,左接竖提,短横位于竖提中部,偏旁“卩”时需注意,起笔偏低约位于中部,竖画劲直。

常用偏旁名称速记(偏旁部首12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14)

这个写丑了,凑合看吧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吗,大家多凑合凑合,下次更肯定不会俩月多了,给我自己加油打CAL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