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讲解动辄得咎(兆言成语22)

欲让孩子成大器必让孩子养大德

阚兆成

司马光对德与才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有句流行语也比较恰当地论述了“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

在民间有一种现象:有的人发了财疯了,有的人成了名出事了,有的人刚提拔死了,有的人当了大官进去了……这种例子并不罕见,为什么?就四个字:“德不配位”。

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处的位置相匹配,否则就会招至灾祸。位,就是权力、地位、名望、荣誉、待遇等福报,“德不配位”就是德行不配自己的福报。一个人敢于承认自己的德性不够,通过修德,当德性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然就配位了,随着“位”的提升,德行一定要不断提升,否则,就会出现不配位的情况。

中华成语故事讲解动辄得咎(兆言成语22)(1)

“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福报和寿命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地位、荣誉、金钱超过一个人的承载能力,把能量体给撑破了,怎么能不“折福折寿”呢?有的人好用过分的话语夸奖人,被夸者也经常这样回答,过誉了,可别折我的福寿了,鄙人不才,我哪里能承受的起你的美誉呢。

《周易》里有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时时刻刻注意积攒自己的福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

道德的“道”是指自然规律,“德”是按自然规律做事,不按自然规律做事迟早会遭到惩罚。因此,德性比才学更重要,德性大的人必定是胸襟宽阔、容纳万物,他做任何事情都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的是大家的的利益、感受。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适当的位,随着不断修德其位也会不断提升。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就是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厚,深厚的意思;德,按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承载;物,就是福报,具体有财富、权力、名望等。厚德才能承载万物。财富、权力、名望等都是压自己的物,一个人能不能承载的了?靠的就是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一定要明白“欲让孩子成大器必让孩子养大德”的道理,“大才”必须有“大德”来保驾护航,即“厚德载物”,家庭教育要把孩子的“德行”修养作为最大的任务来实施。

壹点号智简课堂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