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阿根廷为夺回被英国殖民已久的马岛,率先出击占领。

80年代之前的数十年时间内,在全球独立解放运动的洗礼下,英国放弃了大部分海外属地。

马岛被阿根廷占回的消息传来,英国上下一片哗然。

但英国议会却提议,一个距离英国13000里远的岛屿,与其打仗耗费人力财力,不如放弃。

而此时,一人站于万人之上,果断抬手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此人就是有着英国“铁娘子”之称的首相,撒切尔夫人。

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为时两个月余的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英国举国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中,唐宁街10号内的撒切尔夫人望着电视机里直播庆祝游街的人群,要知道在马岛战争前,街上游行的人还在辱骂她要她下台。

短短数月,她的首相生涯便就此反转迎来了高光时刻。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

撒切尔夫人

可撒切尔的政治生涯并没有就此收尾,首相的行程日历告诉她。

三个月后,那是第二次访问中国的日子,她幻想着自己将凭借着自己的声望和铁腕手段,再次为自己国家争夺利益,走向辉煌。

屈辱历史 痛割香港

9月24日,撒切尔夫人的专车缓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停下,福建厅内是严阵以待的中方工作人员。

女式高跟鞋在福建厅内踏响,这是撒切尔夫人为自己准备的前奏曲,她知道,即将在这里,将要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此时的撒切尔在流传的影像中还是一副自信傲然的英式微笑。

她坚信,刚刚赢得一场胜利的她,在国际上出尽风头的她,依旧会无往而不利。

在这个战场中,他们所争夺的主题只有一个——香港。

香港的割让是源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该条约作为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仅是割让了香港,更是开启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的耻辱史。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2)

《南京条约》签订

因此香港问题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举足轻重,没有人会忘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深重苦难。

香港的回归不仅仅是中国收复国土的问题,更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为找回失去的尊严、荣誉,百年来艰苦卓越、筚路蓝缕不断奋斗的结果!

暗藏风雨 中英谈判

多少个沉醉的夜晚,维多利亚港的东风明珠璀璨美丽、熠熠生辉穿过香港映照在国人眼中。从小到大,每一个中国人的课本上也都会写着,那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的同胞。

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能够忍受国土沦丧的屈辱呢?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忍受同胞分离呢?因此,香港的回归对于中国而言是势在必得的。

福建厅内,志高意满的撒切尔夫人在会谈一开始,就把当初与晚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抛了出来,作为谈判筹码。

她认为既然是中国人签订了这些条约,那么中国就应该遵守到底。

撒切尔夫人在会谈上说:“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如今香港的繁荣都是英国带来的,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不可预估。”

话里话外,尽是威胁。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3)

邓小平与撒切尔

撒切尔夫人自以为有了马岛战争胜利的荣光,他们就能国际上占据了优势,他们的英国依旧是百年前那个所向披靡的日不落帝国,也依然能像百年前一样顺利的将这些土地,利益收入囊中。

可她偏偏错估了一点,或许在她眼里英国还是强大的国家,但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饱受蹂躏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了。

腐朽的晚清早已覆灭,取代它的是一个坚韧、果敢、欣欣向荣的新政府。

如今的中国,再不会有外来侵略者,可以趾高气昂地妄图从中国人身上抢走任何东西。

果不其然,撒切尔夫人的傲慢,很快被泼回了一盆冷水。

邓小平只是敲了敲桌面,随后义正严词的告知她:“清政府是清政府,新中国是新中国。在旧朝代签订的条约是不平等的,到了新社会更是无效的。”

此时撒切尔夫人还想拿出马岛战争铁娘子的威风来,不断拿国际上的优势压迫邓小平。

可她的威胁在邓公面前丝毫不起作用,即使中国刚刚结束对越自卫反击战,但邓小平依旧坦然告诉撒切尔:“中国人穷是穷了点,但是打仗还是不怕的。”

“铁娘子”碰上了“硬汉子”,撒切尔夫人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信心满满的谈判,她的铁腕手段,她刚刚赢得一场战争的荣光,居然在中国面前毫无作用。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4)

国家底线 毫不动摇

这时撒切尔夫人第一次稍软了下来,她似乎明白了,这个国家不是她的铁腕可以掰得动的。

但即使如此,英国统治了百年有余的香港,她是决计放不下的。

于是她改变了思路,向邓小平提出,主权换治权,主权归还中国,统治权依旧属于英国。

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对一个国家最大的让步了,中国理应感恩戴德的接受。

但很可惜,面对国家主权问题,中国要得从不是从什么表面“尊重”。

她的提议再次被冷冷打回,“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

不管英方如何花言巧语,邓公也只是硬硬抛下这句话。

中方的坚决,使得这场英方原本打算一个小时内就结束的会谈,硬生生拖了两个多小时。

这两个小时中,两人的谈判一直在剑拔弩张中进行,作为老牌殖民地的英国,也是第一次在这个他们一直瞧不上的新中国感受到了挫败的恐惧。

两个小时后,满面愁容的撒切尔夫人走出人民大会堂,没人知道她内心在想些什么。

她那双在福建厅内踏得响亮的高跟鞋此时也偃旗息鼓,下台阶时,“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突然一脚踩空,直接跪倒在地。

这一幕很快就被随行的记者们拍下,第二天,“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摔了一跤”的头条新闻,火速传遍了全球,成为全球人口中的谈资。

英国民众们还翘首以盼着他们的首相能够为他们延续马岛战争的荣光,但似乎,从中国而来的只有英国早该带回国的耻辱。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5)

撒切尔夫人摔倒

中英香港谈判,从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结束。

关于香港的问题的讨论,前前后后共持续了十四个月。

撒切尔本以为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让她先后往返中国四次,举行了22轮会谈,最后几轮谈判,即使是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都有些承受不住。

她早已没了82年踏足福建厅时的意气风发,也早就丧失了屡屡失败还保持的微笑风度。

而中国坚持要回香港完整主权,毫不让步,毫无可模糊空间。

在此期间,邓小平在会见朝鲜来访的金日成时,也谈到了香港的问题。

他提道:“中国不是阿根廷,不是英国想拿捏,就能拿捏的国家。”

当时中方的态度,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不排除提前收回,不排除武力方式。”

随着谈判的加深,撒切尔夫人的心一次比一次沉。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她这样写道:“从1982年9月以来,“英国的世界地位,与我自己的地位,都因为福克兰的胜利战果而有了改变,此时唯一的反挫,应就是与中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了”。

显而易见,无论谈判多少次,中英谈判只能有一个结果。

百年沧桑 历史新程

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代表人员,在北京发表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恢复香港主权日期。

1997年6月30日23时,香港会议展览厅内光彩辉煌。

此外,即使将近午夜,香港全境依旧万家灯火通明。

香港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准备烟花,目光时时盯着展览中心的方向,那里即将举行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交接仪式。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6)

江的那头,中国内地的大街小巷亦是明亮,内地人民守在电视机前,齐聚在各地广场大屏幕前,等待国家的团圆。

23时59分,英国米字旗随着英国国歌的结束缓缓落下,这宣告着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统治结束。

7月1日0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外面烟花的升空的声音几乎同一时刻响起。

国旗升起,香港回归,百年殖民,百年屈辱,百年的沧桑风雨,终于在此刻结束。

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都诉说着中国人的尊严。

香港街头人人奔走相告,锣鼓喧天,彻夜庆祝。

他们高喊:我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

历史记住了这一刻,并带着冉冉升起的中国国旗滚滚向前。

香港的回归,意味着中国洗刷了百年的屈辱史,以及国际局势新的变化。

中国日益强大,经济腾飞,军事发达,人民欣欣向荣,苏醒的巨龙再一次昂首挺胸地的走上了牌桌。

而反观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逐步丧失海外绝大部分殖民地后越加衰落。

撒切尔夫人在任时,铁腕手段不止对外,更是对内。

在国内她不断削减社会福利,随着撒切尔夫人将自来水、天然气、电讯等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全部私有化后,英国国内一片乌烟瘴气,失业率节节攀升,犯罪率飙升,被压榨的工人也爆发大规模罢工运动,斥骂的声音之大一路传到了白金汉宫。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7)

英女王桌子上收到工人家属的请愿书堆成了一座小山,而撒切尔夫人始终一意孤行,把英女王的建议抛之脑后。

撒切尔夫人并非全然看不见,可她不想在国内解决问题,反而妄图将英国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国外的殖民地上。

国家外交,总能振奋人心的不是?

可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香港问题上的谈判失败,使得英国群众更加暴怒,耻辱的字样几乎是天天印着撒切尔夫人的专车行走。

1990年,英国保守党逼宫撒切尔夫人,尚且幻想着再展宏图的撒切尔夫人再无机会,被迫作出辞职演讲。

往后的数年,撒切尔夫人多次中风,后来更是患上了阿兹海默症。

昔日刚硬的铁娘子没了往日的神采,记忆力逐渐衰退的同时丧失了生活能力,每日在护工的照理下生活。

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1982年撒切尔夫人本想压倒邓公)(8)

2013年,在最后一次中风中撒切尔夫人去世,终年87岁。

这位英国历史上第一女首相,铁腕女政治家就此走完了她的一生。

英国为其举办了一场隆重体面的葬礼,作为她的“老朋友”,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作为中方代表出席葬礼。

30年过去,早已物是人非,中国在香港回归后两年收回澳门主权,就此收回所有被外国侵占国土。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坐稳牌桌,登上大国竞争之位。而牌桌之上,曾经的大英帝国,却如同撒切尔夫人缓缓下葬的棺木一般,渐渐掩盖,渐渐暗淡。

就此,时代更迭。

参考文献

《邓小平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

《马岛之战》

《英国历史: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崛起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