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玄奘去国的独立精神)

蒋海松  上期专栏分析了《西游记》中唐僧及其原型玄奘法师浓厚的爱国情结,但是唐僧(玄奘)与国家的关系其实是很复杂的更甚,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其取经之路并非《西游记》中“御弟哥哥”“奉旨全忠”的国家行为,而是通过偷渡实现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玄奘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玄奘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玄奘去国的独立精神)

玄奘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蒋海松

  上期专栏分析了《西游记》中唐僧及其原型玄奘法师浓厚的爱国情结,但是唐僧(玄奘)与国家的关系其实是很复杂的。更甚,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其取经之路并非《西游记》中“御弟哥哥”“奉旨全忠”的国家行为,而是通过偷渡实现的。

  唐代当时的国家政策是“禁约百姓,不许出蕃”。当时,初唐面临着外来的军事威胁,不得已如此为之。玄奘西行取经的上表请求自然也被驳回。但玄奘一心向往西天,决定以身试法,偷渡出境。缉拿他的通缉令在边境线挂了一路,他成了违反朝廷法令的罪犯。西游记中危险的有各路妖魔鬼怪,而真实的玄奘法师一开始要提防的是自己国家的边防军,其中有几次还差点成了唐军飞箭的箭下之鬼。

  当然,玄奘取经的结局是圆满的。玄奘取经归来,誉满天下,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自然也是顺水推舟,不再怪罪玄奘叛国出逃之事。玄奘也有圆融性的智慧,礼节性为违法出境道歉,此事双方皆大欢喜。

  玄奘与唐王惺惺相惜。唐王不仅没有追究玄奘偷渡叛国之罪,反而准备重用,许以高官厚禄,然而玄奘淡泊于名利,拒绝了权位。《西游记》中,唐太宗请唐僧还俗做官被拒,就封了他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玄奘虽然拒绝了权位,但也需要与朝廷适度合作,译经工程还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他在给太宗写信、给高宗上表时,就一直称他们为“转轮王”(佛教认可的世俗君主)。但如果说玄奘就是谄媚世俗君王,那也未必。玄奘在翻译经书的时候,多次说到“我们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转轮王’”。这正是他智慧圆融的体现。

  玄奘当然是爱国的,但他也深谙爱国不等于爱君王,于是有意跟朝廷保持距离。他没有在京城中心驻锡寺庙,而驻在偏远地区,与权力若即若离。

  唐太宗晚年崇道抑佛,其中一大文化工程是让玄奘把李家推崇的《道德经》译成梵语,试图传播到印度等地。这是一代英主的文化战略。对玄奘来说,他无法拒绝。

  《集古今佛道论衡》载,与玄奘一同翻译的道士蔡晃、成玄英,欲引证佛理翻译《老子》时,奘曰:“佛教道教,理致天乖,安用佛理通明道义……不得引佛义宗用解老子斯理定也。”玄奘认为佛道两教各有宗主,不能乱加比附。玄奘对佛道教的看法秉持了较为公正的立场,他绝不是顺着君王之口,盲目抬高道家,乱加比附。

  陈寅恪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碑文云:“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西游记》最后一回,取经归来,唐王盛赞唐僧,那些赞词取自真实的历史,唐太宗亲自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步;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这里面,有大唐赫赫国威,也有一个脱离俗谛之桎梏、一心求取真理的殉道者的寂寂孤影。

  玄奘不顾皇帝禁令,偷渡出国取经,以新的文化来推动本国的文化革新,体现出了一种独立精神和区别于俗人的爱国观念。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记载中可见,玄奘虽然也赞颂过皇帝,但他一生从未给任何帝王下跪,不管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他都只行问讯之礼,不失“沙门不敬王者”的佛教风骨。唐僧之所以被称为“御弟哥哥”,并不是因为大唐国国王,而是在西域各国,他倍受礼遇,地位超然,常有君王给他行跪拜礼,甚至在他讲经说法时,伏在地上给他当脚蹬。

  有人批判唐僧叛国、向外取经是崇洋媚外,但唐僧用智慧征服整个印度后,放弃在外邦的尊崇名声以及唾手可得的权势,毅然回国,这自然是伟大的爱国精神。鲁迅先生便表扬过玄奘法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击节赞叹:“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更重要的是,玄奘取回佛教经典,推动了文化革新,创立唯识宗,让佛教文化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也以此反思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缺陷。

  《西游记》中对本国文化的反思甚至批判走得更远。第八回在谈到取经由来时,作者通过如来之口贬斥:“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四大部洲,居然是中国所在的南瞻部洲问题最多。到了第九十八回,唐僧到了灵山,作者又借如来之口再次说:“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忠不孝,不义不仁……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

  从主流的儒法学说到普通民众,对中国文化做了全景图式的批判。这历来便不乏反对者,汪象旭在《西游证道书》第八回回评中就说:“作《西游》者,独非赡部中人乎哉?以赡部之人,而谈赡部之恶,所谓自家骂自家耳!”

  但问题是,爱之切才会责之深。真正的爱国者,往往都是深刻的批评者。鲁迅是伟大的爱国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何等让人热泪盈眶,但鲁迅更伟大的爱国行动,则是以笔为剑,做匕首投枪,批判国民性,批判劣根性。鲁迅如此,玄奘亦然。玄奘出国取经,引入了外来文化,革新了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变得更为包容和富有生机,更显其博大之气,这何尝不是更伟大的爱国精神?

责编:高恒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