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1)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2)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3)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4)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5)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6)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7)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8)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9)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10)

谐音梗是吧 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11)

一朵花为什么好笑?因为它有梗。今天参加某宝宝的周岁宴,发现除了酒上头,谐音梗也会上头。

德哥一落座就抱怨:“停车时被一脸严肃的保安大叔叫:小心,杆~(小心肝),就不爽”,我笑着回怼他:“关羽叫道,吾愿前往砍了华雄的脑袋!曹操十分欣赏,倒了一杯酒,将军喝了这杯,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回来再喝吧。曹操道:这是为何?关羽摸着自己的胡须幽幽一笑:骑马不喝酒,喝酒不骑马”。

一直爱看吐槽大会,比如李诞的“二十四孝,第一孝是仰天长啸(孝)”令人忍俊不禁。还有,《武林外传》百看不厌,没有武林外传接不了的梗。

酒桌上的谐音梗为什么好笑?大概因为酒桌上的谐音梗层出不穷。

德哥开始点菜:“韭菜炒血肠,不要辣”,服务生一脸懵,喃喃自语:“为啥不放辣呀?”,我在旁边悠悠说了句:“因为他喜欢blood”。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却总少不了莫名的逗趣,我率先完美阐释了第一梗。

成哥爱吃鸡,德哥忘点了,成哥两眼朝天,说:“这次聚会是无稽(鸡)之谈”,德哥见机(鸡)行事,忙追加了一道辣子鸡,德哥还嘱咐了一句:“不要人参和公鸡(谐音:人身攻击,来自于贾玲和张小斐小品《喜上加喜》)”。

刚刚落座,雨点的第二梗就来了:“为什么说多啦A梦没有脖子是出于卫生考虑?”大家伙摇头不知,雨点大笑不止,自答:“因为蓝脖积泥”。喘口气,雨点又出一梗,扭头问象象哥哥(雨点表哥的小名叫象象),“小动物们聚餐,为什么只有小象很生气?”,象象哥哥撅起嘴,装生气,摇手不知,雨点解梗:“因为这是一个气象局”。

我问雨点喜欢哪个古代诗人,雨点说喜欢李白,我说:“你喜欢李白,咱家不能上网了,因为陆游气坏了(路由器)”。于是乎,其他人也脑洞大开,跟上七嘴八舌:找欧阳修啊;欧阳修不好,找王之涣换啊;王之涣不换的话,找蔡元培赔啊。

迷之笑点的梗,大伙儿都被蛊惑的笑了,无忧无虑的,傻傻的笑着,明亮的灯光下投射出携手碰杯的身影,是那么清晰。

亲情味儿淡了?不要紧,聚餐时多埋些梗,多造些梗,就是亲情味的来源,这些谐音梗,不仅增添了新意,还产生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内容,原本期待中的正经紧张就会一下子松弛下来,这一放松就产生了愉悦感。谐音梗好笑,靠的就是一音两意的意料之外。

身旁的成哥说:“我这个月就重了八斤”,我觉得不合逻辑,于是下意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是吃饱了称(撑)的吗?”成哥被梗的尴尬癌都犯了,其他不少反射弧较长的人或许一时半会还未领悟过来。谐音梗的内核是悲剧,把最脆弱的部分剖出来给大家看,把伤口变做笑料,把脆弱变做武器。

说来也怪,这顿饭吃的遍地都是谐音梗。吃着吃着,莫名其妙地停电了,我连忙扒拉了两口米饭,突然灯又亮了,我惊呼,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扒拉拉能亮 ”。谐音梗是有力量的,生活向你投来沙砾,有人笑着将它揉圆成段子。

谐音梗自带无穷魅力,可以为人们枯燥的日常生活注入无限生机。它取材于我们的生活琐事,常常让人倍感亲切,而一个普通的词语或者句子经过谐音文字更替的包装,更容易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笑料,并且能获得广泛的传播度。

下面是大家伙七嘴八舌后玩的梗,我聚拢一起分享一下:

1.疫情那年我揪住一只蝉,我以为我抓住了整个夏天,谁知道蝉说:说不上爱,别揪蝉(纠缠)。

2.嫦娥为什么善变?因为她叫change。

3.去年春节,牛魔王犯了错,铁扇公主不停的批评他,孙悟空看不下去了,对铁扇公主说:“嫂嫂,还批牛爷?”铁扇公主楞了一下,说:“谢谢谢谢”。

4.世界上真的有龙,我7岁的时候,有一天天上打雷下雨,妈妈叫我赶快回家吃饭,我装没听见,妈妈跑到我身边拉着我说:“你是不是龙?”

5.为什么恐怖片里的房子里会有钢琴和邮箱?因为:~钢琴住了几个妖,邮箱住了几个魔~。

6.岳云鹏儿子问岳云鹏:爸爸跃跃欲试是什么意思?岳云鹏回答:是爸爸洗澡的地方呀。

7.晏子使楚,楚王问:晏子你为啥来?晏子答:~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8.猎人开枪打了一只狐狸,结果猎人死了,狐狸说:哈哈,我是反射弧。

玩梗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谐音梗,大家恰好都听懂了,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身份感、归属感。

吃饭期间,同事给我传文件资料,但是我半天没收到,我着急给同事打电话问:“喂!有传吗?”同事:“传(船)来啦!”我脑海里闪现出异样的:“~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

即便在场的人有第一次听的,也能很快理解,然后再把谐音梗说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人成为“自己人”。就这样,谐音梗飞速传播,生生不息。

酒足饭饱,散伙回家,风一吹,上头了,来往的出租车眼花缭乱,分不清哪辆是空车,我只好随意截住一辆招手示意: “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呀!” 一乘客从后排车窗探出头来冲我悠悠说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我迎着凌乱的风,只看到车屁股后的灯,一闪一闪的,好想喷出一句:“一闪一闪,亮晶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