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

大家好,欢迎收看雅昌讲堂。

今天,我们讲达·芬奇

众所周知,就在不久前,《蒙娜丽莎》又又又被袭击了!

据说,这次是一位假装老太太的男子所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坐着轮椅来到《蒙娜丽莎》画像前,站起来就抹了把蛋糕,幸好有防弹玻璃,《蒙娜丽莎》再次逃过一劫。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蒙娜丽莎第一次被袭击了。

这些年来,它被人偷过、泼过硫酸、扔过石头、洒过红色颜料,甚至还被砸过马克杯,实在命运多舛。

为啥大家都喜欢找她的茬?

或许可以从她的缔造者-达·芬奇那里找到答案。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1)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

意大利博学家

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

人类文明史上,达·芬奇是极少数能真正代表时代高度并长久照耀未来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虽然以画名世,但这位文艺复兴最负盛名的大师是可以随意切换身份的: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天文学家,还有机械工程师等,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天才”的“全才”。

法国国王就曾说过:我不相信,这个世界还会产生另一个与他一样知识广博的人。爱因斯坦也直言,如果达·芬奇发表他的科学研究,人类科学发展要提前半个世纪。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2)

达·芬奇《蒙娜丽莎》

1503-1529年

77×53cm

卢浮宫博物馆

而《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迄今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画。卢浮宫诸多藏品中,唯有它被安置在镶嵌着防弹玻璃的壁龛中供人膜拜。

画面上,蒙娜丽莎近乎笔直地端坐,构成了一个稳定的金字塔,呈现出纪念碑式的挺拔感。略显俯视的眼神目光流动,以四分之三的侧面和意味幽妙的微笑与观众交流。藉此,达芬奇呈现了女性微笑的无限微妙,展现了人性的深厚情愫。他还在她背后的风景描绘中展现了对透视学的研究:逐渐消逝的远山、超自然的风光和逼真的衣着虚实相融,赋予了蒙娜丽莎某种不真实的神圣体质。

这是人类绘画史上首次在自然背景中展示“人”的真实存在。因此,成为了文明精华的代言和人类瑰宝的化身,

说到这儿,或许就能明白它屡次被找茬的原因了:袭击它,就是反抗传统最直接的方式

真是最惨背锅侠!

不过,这也从反面衬托出达·芬奇对人类文明无人可及的贡献。

1452年,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父亲是法律公证员,家境殷实,而母亲是名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5岁后,自幼喜爱绘画的达·芬奇硬是凭实力赢得了父亲的喜爱与支持。1466年,父亲将他送去当时最知名的韦罗基奥工作室当学徒,年轻的达·芬奇接受了包括素描、绘画、雕塑、机械、金银器和金属冶炼等技能在内的全面培训,奠定了日后腾飞的关键基础。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3)

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和达·芬奇《基督受洗》

1472-1475年

177×151cm

乌菲兹美术馆

当时,老师将创作精力放在了雕塑上,很多绘画订单都由学徒完成。比如《基督受洗》里左侧两位小天使就出自达·芬奇之手,后来据艺术史家分析,背景中大部分景观和基督也是由达·芬奇完成。无论如何,达·芬奇精湛的技艺在此时就已经展露无遗了。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4)

达·芬奇《天使报喜》

1472-1475年

98×217cm

乌菲兹美术馆

之后,达·芬奇接到了《天使报喜》的订单。这幅作品展现了他对复杂构图和线条描绘的绝佳才华,三层连续景观的叠加描绘了一个光华流动的精美视觉世界。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5)

达·芬奇《三博士朝圣》

约1481年

246×243cm

乌菲兹美术馆

《三博士朝圣》虽然并未完稿,但依然证明了达·芬奇完美把控画面的能力。前景处圣母子和跪拜三博士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后方被随从、牧羊人等形成的半圆形环绕。远处建筑废墟前,骑士们正在激烈交战。画中人物姿态各异,达·芬奇让绘画规范开始变得多样。

1482年,达·芬奇接受委托前往米兰,受雇于宫廷并着手实施各种项目,展现出了各领域的天赋,创作出了大批超群绝伦的艺术作品。它们无一例外,都富有生气,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表现力。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6)

达·芬奇《岩间圣母》

1483-1486年

199×122cm

卢浮宫博物馆

第一个重要订单就是闻名遐迩的《岩间圣母》。在洞奇石秀的仙境风光里,草木郁郁葱葱,背景隐约可见水中石柱以及荒凉群山。画中人物呈金字塔形构图,形态各异,彼此间互动自然,而叠在一起的手部和流露出的眼神都赋予了这一场景非同寻常的和谐气氛。把圣母子描绘在岩石风貌的场景里,这在基督教肖像画史上还是首次。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7)

达·芬奇《音乐家肖像画》

1485-1490年

40×30cm

米兰安波罗修美术馆

《音乐家的肖像》则是流传下来达·芬奇唯一的男子肖像画,虽然同样没有完成,但底层寥寥几笔表现的穿背心男子仍然散发出强烈的个性魅力,表现了达·芬奇对明暗对比法的完美掌握。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8)

《蒙娜丽莎》为什么总被“找茬”?

最天才的“全才”达·芬奇是否知道答案?

除了《蒙娜丽莎》,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哪些呢?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9)

蒙娜丽莎估计(蒙娜丽莎总被找茬)(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