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1)

此心安处是吾乡

《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选自《元夕二首》之一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明日元夕,此次没有自己写引子,是因古往今来吟诵的诗句繁多优美,故只敢引用:

此次选用阳明先生的元夕二首之一,颇有孤寂之感——先生这样的大圣,同样也会因为无法和家人团聚度过元夕而寂寥感伤,何况我等升斗小民。

而今年,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时刻,很多同胞和他们的家人依然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而另一些同胞却选择了为了祖国大家舍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放下了小家,肩负起国家的使命,他们用自己最无私的方式诠释着“团圆”真正含义——不负天下不负卿。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2)

逆行的天使——你们是元夕最美的光

作为春节的压轴,元宵自古以来就是人间美好、团圆完满的代称。可是今年春天的开端却是那么苦涩,带着挥之不去的寒意。

此时,我们正经历着各种复杂的心绪,每个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打开疫情的报道和查看数据

因为那些数字——其实是每个鲜活的、关于你我他身边的人们

担忧着远方或者眼前身边的人们,想给他们一个拥抱和鼓励却显得如此无力

默默看着那些报道,流泪或感恩:

一个小女孩拿着饭盒,将它放在医院前面的台子上,和妈妈隔着两米,隔空拥抱,她一边隐忍一边忍不住地叫了一声“妈妈”,瞬间泪崩,为了这对母女情更为了他们的牺牲和成全;还有医生和她的爱人隔着玻璃亲吻对方;那一句誓言——“今生,我欠你一个婚约,今生,我用一生守护!”;还有他们的家人说“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

最质朴的情话,深刻地让人落泪,因为此时就是一生!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3)

为每个正在坚持的人祈祷


元夕的“仪式感”

这个春节,我们才忽然意识到,自由呼吸原来那么奢侈,原来我们以为的平淡无奇是那么珍贵,我们开始思考,人类是如此渺小——而我们平凡的生活背后有那么多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他们才是我们温暖的来源!

元夕之特别,也许因为其来源于先民对于月亮和万物的一种仪式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新春的第一次月圆之后,人们就要收起慵懒闲散开始新一年的奋斗和磨砺

在异乡打拼的人们收起行囊,远离家乡,不舍地踏上去往远处的路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4)

元宵节——“月”与“灯”


元宵节——“月”与“灯”

关于春之初结束和开始的仪式感,必须由这个圆满的日子来烘托——元宵节,又称作上元,元夕

早在汉朝时就已经作为举国欢庆的重大节日。

这一天夜照如昼,通宵达旦——

无论古今,无拘男女老少贵族平民,烛龙灯海、火树银花、或独乐乐或众乐乐,许是想留住春节的团聚温暖,许是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最美好的祝福和向往。

风流才子唐伯虎说:"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由此看来,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两样就是“灯”和“月”,缺一不可。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5)

元夕——中国情人节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6)


说起元夕“燃灯”,相传最初是源于宗教习俗。

最早的说法应该源自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在道教中,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被称为上元、中元、下元节,合称"三元"

而依据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一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以三元配三官,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乃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祷祝

而佛教传入后也将此日作为敬佛燃灯节礼佛之用

而官家则为了彰显国力强盛,民间更多是娱乐和装饰,烘托气氛之用:

《隋书·音乐志》里记载:隋炀帝好大喜功,骄奢淫逸(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声势浩大,极尽炫耀。

《朝野佥载》中写道,唐睿宗于安福门外作灯树,高二十丈,宫女千数并长安少妇千余人衣锦绣,于灯轮下踏歌,令朝士作歌,以纪其胜——歌中有:"踏歌声调入云中"

而官府更是为民间开便利之门,元夕庆祝始祖——汉朝首当其冲在西京长安放夜即解除夜禁平素有执金吾者晓夜传呼,禁止夜行,唯十五前后一日皇帝敕令金吾弛禁),而元夕华彩之一的唐朝更是不甘示弱:宫人包括皇族在此日也能出宫去民间享受日常美好

——关于这一情节,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在灯火处和薛绍一见钟情的场景。

未婚男女在此日装扮,借看灯猜谜、看热闹为由也是为了和自己心仪的女子男子一见倾心,这也就是为何元宵节会成为古往今来大家公认的——最浪漫的中国情人节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7)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8)

对于元宵场景的描写历朝历代更是不甘示弱:


  • 唐朝苏道味的《正月十五夜》足以佐证盛世唐朝元宵的辉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而街衢繁华市井生活丰富的大宋更是有:我们最熟悉的欧阳修大大的《生查子·元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还有辛弃疾大大的《青玉案·元夕》更是成了元宵节大家公认的千古绝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这首词也被搬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老歌手陈彼得全新摇滚式演绎更是为歌曲添上了独特的色彩。古往今来吟诵元夕的诗词实在繁多,不能一一列举。

古人元宵节的热闹,今人可以从中可以窥见一斑。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9)

2019故宫元宵夜场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10)


回想去年此时的元宵节——故宫开了夜游场,西安装扮了大唐不夜城,全国各地极尽灯光之能事有各种灯光秀和灯展,各种小视频里各地的夜景看的目不暇接

去年赶在年尾回家,看到树上缠绕的各色灯,还有被装点的闪闪发光的城门楼,感觉比较复杂,红红绿绿的配色着实热闹,也颇有点艳丽,有点被亮瞎的尴尬。

想起小时候父母都要给我们买各种电池座的灯笼,大家在一起比较谁的更好看,好有回忆。

平素的元宵节晚上大家总是倾巢而出,车水马龙的阵仗确实是过年这些天最大的,很有过年的热闹气氛,被人山人海的气息感染到。

相比之下故宫做的蛮有创意:脚下做了整齐的灯光,方便行走,而宫墙内主要是灯笼为主,没有喧宾夺主,而且较好地还原了曾经的元宵节

就像故宫过大年倾心制作推出的各种皇宫过年的各种宫灯、天灯和万寿灯等让人可以感受到那一份对于古典文化的诚心和维护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11)

月映黄鹤楼


最后,再来说下元宵节的压轴主角——月亮。

在异乡,想家的时候就看看月亮,尤其是月圆之时——每每看着,就走不动了,总要停下看许久才罢。

月亮是一盏灯,传来远处的想念,就如同张岱:“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从月宫撒下的光,像看不见的霜华轻轻地落在那些未归去、仍守望的院落。

也许你牵挂的人们也在看着一样的月亮,曾经千百年前的人们也在看着这样的月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柔情谦虚,月亮可以说是我们精神的故乡,或者精神的象征。


李白有了“地上霜、白玉团、举杯对影成三人”,于是不再孤独——最后醉酒而去,我更愿相信他是踏着月光而飞升。

杜甫有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是故乡明"的绝唱。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世间圆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

这些无不是一种愿望,一种圆满。一种国人所追求的,最简单也最难得的岁月静好。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元宵节,虽然我们都不能看灯看人海,但是我们内心更多了一份感恩和对美好的向往。

多难兴邦,华夏之殇。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我们共同努力,总会度过难关!总会守得花开见月明!愿大家元宵安康,也为国为民不能和家人团聚的平凡英雄而祈愿——待你们安康归来,看春暖花开,看山河无恙!


夕阳西下是为了迎接明日的光明(光明彻照日万家团圆时)(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