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

丰镐遗子/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睁眼看西安”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1)

西安市周至县古名“盩厔县”,是西安最西边的一个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故名盩厔”。尧舜时代周至此地隶属骆国,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才设县,至今沿用2000余年,因“盩厔”生僻难写,1964年推行简化字时改为“周至”。周至隶属多变,解放后 1949年归咸阳管辖。1953年改由宝鸡管辖。1961年复归咸阳,1984年才改属西安市管辖。周至县下辖翠峰镇,翠峰镇辖属有一个史务村,位于秦岭山麓脚下距镇政府只有2公里。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2)

【史务村】

从西安向南到长安区上环山路,一路向西,过鄠邑区(户县)、进周至县境,过楼观、穿马召、达骆峪,一路向西,进翠峰镇看见路南有一所”澳门希望小学“,这就是史务村。村子有五条土梁,六条大沟,村民4000左右,是方圆驰名的古村和大村。本村遗留古庙11座,以火神庙会和牛王爷庙会最为隆重,适逢古会,秦腔想起,渭河南北诸县群众都赶来为观,要说起本村的事,可以说是一部周至活生生的“近代风云史”。

武功县庆善宫遗址】

史务村原名“史务堡”,村名所来,其说有二;一说:秦王李世民生于武功县庆善宫。对此《长安志》有明确记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李渊)之旧第也,太宗降临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618)建武功宫,六年(623)改庆善宫。贞观六年(632)太宗临幸,宴群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话说李世民贵为秦王,长居庆善宫,游猎渭水南山,一日来到此地。但见此地雾气昭昭,紫气升腾,村庄时隐时现,犹如仙境,不觉迷路,随言道:时雾堡。后转音为“史务堡”,今村西土岭还有皇上梁、唐王井的地名。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3)

【陕西处于宋夏前线】

二说:北宋时期,陕西地处辽夏金边境,是抵御周边民族侵略的前沿阵地,为此,宋政府在陕北驻扎了大量军队。据史料记载,仅陕西边境宋英宗治平年间屯驻的军队就达45万余人。宋仁宗庆历元年昭令永兴军知府吕大防(西安蓝田人)“立陕西营田务”,建立预备丁役营地,集中训练,种粮、养马、以备军资。此地以军需生产为任务,大小村落便得名“务庄”。如长安区的马务村、鄠邑区的稻务村。本村当时以史姓人为主,得名:史务村。此种说法,最为切合实际。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4)

【兵祸不断,民不聊生】

明清两朝,西安地面少有战火,谁想到了清末,各路神仙齐聚关中,纵马驰骋。先有白莲教出傥骆道围攻周至集贤镇,后有太平军出长安引驾回围攻西安城,在江淮捻军大战灞桥十里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顺天军称王周至县,当时满族悍将多隆阿与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人称“多龙鲍虎”。多隆阿就是在周至县被一炮打死。

清末咸丰九年,李永和在云南省牛皮寨聚众起义占山为王,“以割发为记,故号短鞑”,时称“短鞑军”。稍成气候便打出“顺天”旗号.在小庙天后宫登基,自称顺天军。封蓝朝鼎为大顺将军,纳女兵首领右八营都统谢华瑶推荐良家女子为妃,人数最多的时候达60余万,虽不及太平军和捻军拥师百万,但依然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5)

【太平军、捻军、顺军、蜂拥入陕】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热河,同治继位。太平军独占西南半壁,李永和不甘于占山为王,带领顺天军开始南征北伐分兵四川,意欲和大渡河对岸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会和。蓝朝鼎在四川绵阳兵败失利所杀,李永和被水淹七军在成都被杀。蓝朝鼎兄弟蓝朝柱人称“蓝二顺”,收拢义军残部,进入陕南、攻占陕西洋县,由洋县攻佛坪出骆口峪,围攻周至县城。挖掘隧道,装填火药,轰塌女墙入城,在周至称汉显王,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开府拜将,布告安民,府门外挂出“虎贲三千来秦地,飞龙九五见尧天”的大幅对联,招兵买马,图谋进攻西安城。

当时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枯王蓝成春部已经进入西安地区。蓝朝柱接受太平天国封爵,受封“太平天国文王”。奉太平天国启王梁成富军令围困史务堡。史务堡建于山峁,三面陡坡,易守难攻,堡内只有水井一口,平时村民多引用北坡下清河水。义军围堡后,因形势险要,多次攻城失利,便截断河流,围而不攻。史务堡内堡乡勇团练,渴死者逐日增多。后无奈开门投降,村民涌入河中暴饮,片刻胀死数十人。此后,村民举堡迁于崖下,史务堡废弃。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6)

【神团、硬肚、红枪会、都是义和团衍生品】

民国9年,也就是1920年,民国皖系军阀吴佩孚残部营首王彪统率百余人窜至周至县境太白山架沟一带占山为匪,祸害周至、眉县、佛坪三县人民。官府几剿无功而返,致使该匪更加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当时周至、长安、户县一代农民为抵御土匪抢劫及驻军骚扰,在原团练基础上仿造义和团而成立的封建自卫武装组织。他们设符场神座,祭奉磕头,画符念咒,吞火运身,砍肚排刀,练“刀枪不入”的神功,故称神团,又称“硬肚团”,因队员手持红缨枪,大砍刀,又有“红枪会”“大刀会”的称呼。当时比较出名的有户县“宋老九硬肚团”长安“宋登贤硬肚团”。史务村秀才朱来绂选择本村青壮30余人,请商县人王宝玉为武师,组成“史务硬肚团”,在宝宁寺日夜操练,决定上太白山剿灭彪匪,为民除害。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7)

【亦兵亦匪匪】

“史务硬肚团”和百姓百余人上太白山剿匪,从太白山顶,抄匪后路,自上而下,出其不意,直捣匪穴,王彪股匪如鸟溃散,击毙土匪百余名,救出被土匪绑票的人质四五十人,“史务硬肚团”战死13人,因天气炎热,硬肚团塬遗体溃化,无竟法搬回,乡民闻之流泣。至此周至、眉县、佛坪三县之地匪焰顿消。为弘扬正气、民国11年,县府批文拨款在史务堡七星庙东侧兴建英烈祠。民国11年村人迎接硬肚团员骨骸供奉于祠内。八月八开光之日,县知事程为亲临祭祀,本村“八月八牛王爷”古会也随之而兴旺。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8)

【红枪会抗捐】

民国15年,也就是1926年,北洋军阀吴新田打败周至县城的陕军第二团和终南镇第三团,占据周至,强行摊种大烟,《陕行汇刊》说:“周至县出产鸦片既丰,故人民嗜此亦多,影响所及,贻害殊深”。苛捐杂税日甚一日,加上灾荒连年,农民走投无路。吴新田不顾周至烟苗枯死和小麦受旱,强行派捐500余万元,平均每亩地捐税10元。当时周至有18所200余村堡成立硬肚团(红枪会),进行武装抗款吴新田扬言“血洗周至县”,周至县南各村广发鸡毛信,集结在淳风岭数万农民手持大刀、红缨枪与吴军激战,杀死吴军200余人,农民死伤数千人。吴新田被赶出周至,仓皇逃入汉中。史务村秀才朱来绂在所著《二曲歌》中写到:“第七师不剿匪已失民望,也不该烟麦烂酷拷款粮。岂真是民劫重杀星下降,三日内各到处尽学红枪。至五月十一日军民开仗,连三日战七师如虎赶羊。”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9)

英烈祠】

到了民国18年饥馑时期时期,陕西匪患更为严重,呼啸山林,其中人枪5000条以上的就有18股,人称“18路诸侯”。周至连年战火,军阀第七师祸害周至,民不聊生。周至西南地带接眉县片区许多农民白天务农,晚上成群结队到周至平原地区放抢,被抢农户苦不堪言。史务村背靠秦岭,山中有股匪,为首的就是翠峰页家梁的张宗昌,五百人枪,编六个大队,张宗昌上山为匪,杀富济贫,素有侠名

史务村的西边有村名罗肠沟,有地主姓赵,身为地方乡长与哑柏镇的王营长暗中勾结抓壮丁、收粮款,不顾百姓死活。民国23年,也就是1935年,赵乡长喜得贵子在乡公所内大摆满月宴,张宗昌率领人马下山,并不言语,下马进屋,喊道:“乡亲们,不要动,与你们没有干系,女人娃娃都蹲到桌子底下,我们是来找乡长的,赵乡长和其兄弟从后屋进入中门,张宗昌手起枪响,两兄弟应声倒地。张宗昌出门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唐代周至县划为17乡, 北宋熙宁年间全县划为17乡321社,明朝编为40里,清朝康熙年间全县分为4乡39里,史务村隶属西沟乡欢乐里。清末将全县40里划为36所,民国初年设5区,史务村归哑柏区车峪所。民国中期周至县划分为23个联保,下辖173保2457甲,史务村归翠峰联保。解放后周至县分10区辖101乡,史务村归马召区翠峰乡、1960年全县划为32个公社471个生产大队,史务村隶属翠峰公社史务大队。1984年将原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史务大队改为翠峰乡史务村。2011年撤乡设镇改为翠峰镇史务村。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2年8月28日

陕西秦岭废弃的古战场(西安古村周至史务村)(10)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未经授权,不要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