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

中国作为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度,种植糯稻也有悠久的历史。虽然糯米与大米有很大区别,但糯的确也是大米的一种。肉眼观察下,糯米与普通大米的区别在于大米更剔透,而糯米更白。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1)

图/网络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2)

图/网络

糯米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人类有意识驯化稻米,以得到特殊的香味与口感的成果。如今可考的关于糯米的最早记载在甲骨文之中,糯米当时被称作“稌”。汉朝时,“糯”字在一些地区写作“稬”,西晋之后才开始使用如今的写法,并逐渐流行起来。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对食物的解读自然也不同。在江南人眼中,清晨的糯米是粢饭团的样子。包裹着油条、榨菜、肉松、卤蛋等各种随心所变的食材,一卷一拢间,本就团结的糯米,变得更加紧实而富有嚼劲。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3)

图/网络

在武汉的街头,一大早就开始上演一出名为“过早”的大型实景戏。糯米则是剧中豆皮的主要扮演者。锅中翻转的豆皮,有极其丰富的内容,但它们永远被糯米团团围住。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4)

图/网络

不论是做主食,还是小吃零嘴,糯米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分:糯米鸡、糯米肠、糯米丸子、糯米排骨,糯米全方位地展示着它在烹饪界和动物油脂的通力合作;软糯Q弹的糯米糍、糖不甩征服了无数吃客。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5)

图/网络

南稻北麦是中国农作物分布最基础的特点之一,糯稻无疑在南方更加常见。而最了解糯稻的当属云贵地区的居民。对于汉族来说,糯米可能只在一些特定场合出现。但是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糯米是无处不在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及老挝、泰国等国,被学者们称作“糯稻文化圈”。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6)

图/网络

贵州作为中国“糯米文化圈”的核心地带,黔东南地区自古以来“食惟糯稻”。中国的种质资源库里,来自贵州的糯米品种就有1700多个。

糯稻耐湿,易于适应高山温差变化,与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自然条件完美契合。早期,山民们外出干活,不便返家。糯米便于携带、可以抵抗饥饿,于是就被捏成了团子,饿了随时拿出来吃。

如今,作为经典的贵州早餐,糯米经常出现在清晨的大街小巷。你往往能看见一位摊主嬢嬢站在手推车前,手脚麻利地制作糯米饭,人群则聚拢在摊前,等待着新鲜出锅的美味。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7)

图/网络

糯米饭的制作过程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通常,摊主会先在小碗上套一个塑料袋,然后铺上浅浅的一层糯米,再以极快的手速加入各种小料:烟香干韧的腊肉片、脆爽多汁的酸萝卜、焦黄诱人的土豆、香酥的花生、爽滑的海带丝、咸香的脆哨、切成碎末的折耳根……

当然,最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勺香气扑鼻的油辣椒。对于一碗地道的贵州糯米饭来说,它是灵魂一般的存在。最后再添上一层糯米,盖住小料,将盛着糯米饭的塑料袋一提、一扭、一递,一袋糯米饭就制作完成了。

终于吃到正宗的贵州糯米饭了(没吃过贵州糯米饭)(8)

图/网络

刚拿到糯米饭,先别急着吃,还有重要的一步——隔着袋子将糯米饭团捏紧捏实。这样,每一粒糯米都能被喷香的辣椒油和酱油紧紧包裹,一口咬下去,香辣咸鲜的滋味调和、酥脆糯绵的口感混搭,各类食材竟然在这小小的团子中融合得这样圆满。一时间,手中握着的仿佛是一个和谐的美食小宇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