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不三不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一些人叫做不三不四)

“不三不四”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意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则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人们常说不三不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一些人叫做不三不四)(1)

但“不三不四”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第七回中:“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后来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也出现过:“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那后来“三”跟“四”怎么就被赋予了一定程度上的贬义?比如什么“颠三倒四”、“挑三拣四”、“朝三暮四”、“低三下四”等等。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就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

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三皇:伏羲、神农、黄帝;文人中也有三曹、三苏;古歌曲咏唱有“三叠”;生肖属相更有“三合”的说法等。

而“四”呢,在古代多含有周全、称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意。例如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

此外,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书法也有四宝等等。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和“四”其实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而并不是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不伦不类”、“不像样子”。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那些行为不端的人和举止自然就被称为“不三不四”了。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本来按中国人的习惯,人们多是喜欢好事成双,喜欢整五全十。但我们知道“三”是一个奇数,不齐整、不规矩、不饱和,因此传统上人们习惯把“三”用来指一些不好的事。

古典君说过永远不要低估人民群众“三人成虎”的力量。这不,久而久之,有“三”的成语就变得贬义越来越多,褒义越来越少。,如三长两短、三妻四妾、丢三落四等等。

《道德经》中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到三就不往下说了,后面自然就是无穷大。《曹刿论战》中也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呢?没有了。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在一在二不在三”,即事不过三,意思指对于犯错误的人,可以原谅一次、两次,但第三次就是界限的底线了。而且我们说“再三”强调,不说“再四”强调,可见,“三”已经到头了。所以不三不四即指不像样子,就被引申为不正派的意思。

就两个数字和汉字的组合竟然包含如此多的章法,不得不说汉语的魅力实在令人折服。但更感叹于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是故“三”与“四”的用法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还可以把行为不端,举止不当的人形容为“不三不四”。这一正一反差别之大,犹如云泥之别。

【相关文章导读】

《非常历史》

verydaily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敬畏 · 求真 · 鉴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