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思考(从3个核心因素入手)

原创 郑建业 王昌侠 新网师 2022-03-13 05:00

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思考(从3个核心因素入手)(1)

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思考(从3个核心因素入手)(2)

本文节选自“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一讲课程综述

0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

一、什么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支撑点、关键点和钥匙。也可以说是一个核心的因素、规律和原则,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认识与阅读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总结与发现。从提出的背景来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带有全息性和实践性。干国祥老师经过认真研究,总结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的规律就是:

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思考(从3个核心因素入手)(3)

这个命名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解释学循环和心理学原理。

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开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让不同孩子在不同领域能够自己去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成就感,并且从成长的角度来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智力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步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恶性循环”

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克服困难而获取成功,没有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而丧失了自信和自尊,责任感与意志力消失,从而失去了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这是我们要小心跳入这个坑里的。

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思考(从3个核心因素入手)(4)

02

自尊心的培养

一、什么是儿童的自尊心

所谓儿童的自尊心,是指儿童的自我肯定或者说良好的自我感受,是儿童对自身人格的珍视,是儿童内部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积极的向上的状态,是教育学循环的核心。

二、创造成功的预感

所谓“成功的预感”,就是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摆在他面前的这个艰巨的学习任务,他通过刻苦的努力(包括在他人的协助,但不代替之下)可以达到的。 这种预感是学生对面对学习困难的勇气,与克服困难的自信。为了帮助学生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因为,困难太大,会让学生从“成功”到失败的感觉,而太容易,难以形成挑战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思维水平,制定最近发展区,提出适宜的挑战,引导学生在一个合适的成功中,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避免自尊心培养误区,做专业型老师

对待学生的行为反应方式,主要有爱心型、励志型、赏识型、转移型、专业型。前四种各有利弊,最理想的是第五种——专业型。专业型的老师能够:

1.无限地信任和热爱学生,建立润泽的师生关系,但不将焦点放在师生关系上,而是聚焦于知识的学习;

2.洞察学生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在着眼于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实实在在的专业策略协助学生突破困难;

3.不断地通过外在的评价协助学生修正自我评价,使之更趋真实合理,并越来越不依赖与外在评价;

4.鼓励和协助学生不断地增加挑战困难的难度和长度,在无止境的挑战与创造中,不断地提升尊严感。

千万不要被心灵鸡汤式的案例“举左手举右手”所忽悠。

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思考(从3个核心因素入手)(5)

四、影响自尊心形成的三个核心因素

(一)信任

“信任”的含义就是“相信他,值得托付”。它分为无限信任和有限信任两种。

1.什么是无限信任和有限信任?

无限信任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信任或者说绝对的信任(是应然而非实然的),即这种信任并不落实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上,而是体现于对学生的发展可能性的信任,或者说,是对学生的力量的信任,未来的信任,对生命本身的信任,是岁月对种子的信任。

“有限信任”的含义是“履行合约”。任何一方“违约”,都有可能招致相应的惩罚。相应的,学生被分为好学生与坏学生,好学生是“值得信任的”,坏学生是“不值得信任的”,不值得信任,必定要持续不断地给予相应的惩罚以使之遵守规矩。纵然是好学生,这份“信任”也只是暂时的,是随时有可能根据表现予以收回的。

2.无限信任与有限信任的区别。

无限信任是对人的信任,有限信任是对事的信任。

对人的信任意味着,教师要相信每个生命,无论他现在处于何等落后的地位,以后必将获得深刻的发展,即使现在不知道如何发展。这是对生命的“高期待”。

对事的信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在事务上提出适合学生的标准并苛刻地要求学生,学生能够持续达到目标,则加强信任,反之则削减信任。这是对学生能力的“细跟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得自尊。要防止总是将人和事捆绑在一起,对事的批评演变成对人的否定。

这两种信任,干国祥老师表述为:对灵魂无限信任,对错误零度容忍。

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思考(从3个核心因素入手)(6)

3.师生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1)不用欺骗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

(2)不承诺无法做到的事,一旦承诺,就要尽力兑现;

(3)不要鼓励儿童说大话、空话、仅仅只为讨老师喜欢的话,以及许多注定无法兑现的话;

(4)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不讲假话,不强迫儿童说违心话;

(5)耐心地倾听儿童,向儿童表达老师对他的信任,以及显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

(二)评分

1.苏氏的评分是什么?

苏氏所讲的评分,不像我们头脑中想象的大型考试或日常测验,而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检查评估,包括作业评分。苏氏反复强调,不能将评分当成棍棒,而应该将评分当做检查以及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手段。它本质是我们老师认识到的过程性评价、成长性评价。

2.为什么苏氏重视评分?评分的目的是什么?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启示我们只有把社会的尺度(包括知识的对错和道德的是非,以及他人的评价)内在于学习/劳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个人的成就感、责任感究竟来自何处。

3.怎样通过评分促进学生发展?

前提条件是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同时要做到:少而有分量、延时评价、对事不对人、注重运用、方式多元 。

(三)个别对待

个别教育不同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分组教学,它是教师在保持教学进度相对统一,面向全体学生并在课堂上与每一个学生保持一种可能的对话关系。他要求教师能够洞察每个学生的个别性和当下性,并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个别对待。

1.为什么要个别对待?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完整的、发展的人。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

2.个别对待如何实施?

(1)教师不但要备教材(知识),更要备学生,即在备课的时候就开始个别对待。

(2)授课过程中,教师依靠深刻的学科专业知识,把更多注意力分配到倾听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调整教学。

但要注意:

1.个别对待不是满堂灌,不是将学生分成明确的学习小组,更不是针对单个学生的个别辅导。

2.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进度相对统一,但在课堂上与每个学生保持一种可能的对话关系。

讲师:郑建业

整理者:王昌侠

编辑:赵凤金

审核:刘玉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