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能否引领未来(应对新挑战拥抱新技术)

机器人技术能否引领未来(应对新挑战拥抱新技术)(1)

大会在青岛高新区红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记者李紫恒摄)

新华社客户端青岛11月24日电(李紫恒 李青健)以“应对新挑战 拥抱新技术 抓住新机遇”为主题的2020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主论坛23日在青岛高新区红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是时隔5年后与青岛的再聚首,不仅是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助燃剂”,更是对这片机器人产业培育热土的肯定。

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王天然院士发表了以“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机遇”为题的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承担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课题《面向2035的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并以其中的系统重构、人机共融、信息技术、微纳机器人等为例进行详细阐述,为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朱森则第围绕“产业发展与企业家”深度剖析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要掌控市场、要有领军企业、要有产业生态、要有创新活力,都与企业家息息相关。

机器人技术能否引领未来(应对新挑战拥抱新技术)(2)

中国工程院王天然院士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记者李紫恒摄)

作为本次大会重要内容之一,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青岛市智能制造领域集中签约仪式和青岛高新区智能制造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同助力青岛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达成合作意向,正式签订《推进青岛市智能制造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支持高端装备、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企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高新区管委与上电科机器人中心、上海中机联等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作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高新区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制造、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到配套服务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条,连续四年获评“金手指·最具影响力机器人产业园”称号,新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提升青岛高新区在机器人和智能智造领域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近几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桥头堡、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强力发起“高端制造业 人工智能”攻势,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资源汇集、核心环节产业化,培育千亿级产业新生态。

机器人技术能否引领未来(应对新挑战拥抱新技术)(3)

青岛高新区智能制造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记者李紫恒摄)

青岛高新区作为科技部批准的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机器人产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围绕机器人产业链条建链补链,高新区构建起机器人全链式产业布局。上有盈可润减速器、旭升视觉、智腾微电子传感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有科捷、宝佳、新松等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下有本地合作及红树林等教育培训机构,建链成效显著,形成了良好的配套发展模式。

在青岛高新区,世界机器人排名前10的企业中,已有ABB、KUKA、安川、发那科、那智不二越、新松等6家落户,机器人“四大家族”齐聚,已累计引进一百余个机器人产业链项目,占青岛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产品涉及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关键部件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截至目前,青岛已初步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竞争优势。青岛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机器人头部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人才来到青岛,共同创业,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基地。(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